茶人秀秀:如何做好茶行業(yè)的直播

最近熱播的電影《長安三萬里》、《封神》都以場面宏大,美輪美奐的史詩級方式出現(xiàn)在大眾面前,因此大受追捧。

薛山長有言,諸如此類的電影,其實都是“直播”:有震撼的畫面,有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有主角配角的傾情出演。

茶行業(yè)的直播,如今已成為茶館,茶人的共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電影級別的效果呢?

如果做茶葉銷售直播,完全可以通過使用高清畫面、多攝像頭等直播技術,展示從茶山源頭環(huán)境,到茶品優(yōu)勢,制作工藝,到最后呈現(xiàn)的茶葉的色香味形,大大提升消費者的觀看體驗,進一步增強茶葉本身的吸引力和購買欲望。

茶人(茶企)借此可以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互動交流,展示產品的品質和獨特之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實現(xiàn)品牌推廣、品牌導購和品牌銷售的目的。

而消費者則可以更加直觀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優(yōu)質茶葉,享受茶葉帶來的品味和健康益處。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做茶文化直播又不一樣。

茶人們在直播間可以演示五種茶藝:唐煎宋點明清瀹茶、長嘴銅壺茶藝;

唐代陸羽《茶經》的問世,標志著中國茶道在唐宋時期開始形成,唐代流行的茶道屬于煎茶道。

煎茶道茶藝計有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huán)節(jié)。
其中候湯是煎茶的關鍵?!恫杞洝贰拔逯蟆痹疲骸捌浞?,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

習茶之法,大約包括藏茶、炙茶、碾茶、羅茶、煎茶、酌茶、品茶等。

點茶道醞釀于唐末五代,至北宋后期而成熟。點茶道茶藝包括備器、選水、取火、候湯、習茶五大環(huán)節(jié)。點茶道的主要茶器有:茶爐、湯瓶、砧椎、茶鈐、茶碾、茶磨、茶羅、茶匙、茶筅、茶盞等。習茶程序主要有:藏茶、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羅茶、點茶(調膏、擊拂)、品茶等。宋徽宗《大觀茶論》中有關于點茶的精彩論述:點 茶不一。而調膏繼刻,以湯注之,手重筅輕,無粟文蟹眼者,調之靜面點。蓋擊拂無力,茶不發(fā)立,水乳未浹,又復增湯,色澤不盡,英華淪散,茶無立作矣。有隨 湯擊拂,手筅俱重,立文泛泛。謂之一發(fā)點。蓋用湯已過,指腕不圓,粥面未凝,茶力已盡,云霧雖泛,水腳易生。妙于此者,量茶受湯,調如融膠。環(huán)注盞畔,勿 使侵茶。勢不欲猛,先須攪動茶膏,漸加擊拂。手輕筅重,指繞腕旋,上下透徹,如酵蘗之起面。疏星皎月,粲然而生,則茶之根本立矣。

瀹茶道從明代開始。此時茶葉加工方式發(fā)生了變化,成品茶已由唐時經蒸壓而成的餅茶、宋時精雕細壓的團茶,改制為簡便的條形散茶。如是,沏時,“炙”、“研”、“羅”等步驟悉數(shù)可免,只需以散茶置入壺(碗、杯)中,直接用沸水沖泡即成。

此種直接以沸水沖泡的沏茶之法,一則簡便,二則保留了茶的清香,三則亦便于對茶的直觀欣賞,也為飲茶不過多地注重形式而較為講究情趣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而經久不衰,至今沿用。

長嘴銅壺功夫茶道,書院常教授的,是男士“龍行十八式”,女士“鳳舞十八式”,抑或雙人“龍飛鳳舞十八式”。練習此等功夫茶道之時,諸文人雅士但有一把“壺劍”在手,直是“英姿勃發(fā),劍壺融合,相得益彰,一樂事也”。薛山長之意,修煉功夫茶道除審美意義之外,更可強身健體。于眾雅士而言,“文武雙全”,總是要勝過“文弱不堪”的不是?五種茶藝其實還是表象,是基礎,是視覺方面的靜、美、歷史、現(xiàn)代、時尚;直播間里的茶藝師,實則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能的--除講述《茶經》《大觀茶論》,以及其它的茶學經典能夠信手拈來以外,更是琴彈《廣陵散》、《流水》、《瀟湘水云》、《梅花三弄》;
棋力不斷提升,段位逐層升高;

書寫瘦金體,極得“天骨遒美,逸趣藹然”之妙;

畫賞梅、蘭、竹、菊,合詩書畫印多重美感;

言必唐詩宋詞楚歌漢賦之志之情之韻之華;總而言之,茶道之美,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之美,有東方的婉約之美,茶行業(yè)的直播間里有了此等展示,就是不可替代的中國特色之直播。
薛山長評熱播劇《長安三萬里》,除了喝酒,還要喝茶
薛山長淺論《羅剎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