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這才是她真實的模樣

清朝是封建歷史中的最后一個朝代,當時溥儀雖說是最后一個皇帝,但背后的掌權(quán)者卻是慈禧太后。在她掌權(quán)的40多年內(nèi),翻云覆雨,為所欲為。
談起慈禧,或許后人謾罵紛紛,獨攬大權(quán),禍國殃民。但是在早期,慈禧卻只是一個剛?cè)雽m的漂亮妃子。

年輕時的慈禧顏值很高,更是有“大清第一美女”之稱。18歲的她容貌姣好,充滿青春的味道,穿金戴銀,氣質(zhì)絕佳。
白皙的皮膚,柔嫩的雙手,自是誰看到她都會忍不住心動吧!除了咸豐皇帝的喜愛外,百官都對其贊賞有加。

如今慈禧“真實照片”,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原來,她的真實模樣竟是如此。
買通太監(jiān),欲偶遇皇帝
雖說慈禧面容姣好,但是后宮佳麗三千,想要得到皇帝的寵愛,自是要有些手段。慈禧將皇帝身邊的太監(jiān)買通,得到了咸豐的行程。

和電視劇中的套路一般,在皇帝的必經(jīng)之路中,必然會有一個精心打扮的女子載歌載舞。慈禧在皇帝面前“不經(jīng)意”一展歌喉后,她如愿以償了。
得到咸豐的寵愛后,慈禧深知,后宮佳麗三千,皇帝不可能只取一瓢,想要站穩(wěn)腳跟,必須生個皇子,母憑子貴。
終于,在誕下之后的同治帝后,咸豐對她越來越上心。在萬般寵愛下,她已將“魔爪”伸入政事中。

綜上所述,慈禧是一位有心機、有手腕的女人,在古時候能夠干政的女人,自是城府頗深之人。
上位后貪圖享樂,奢靡不斷
愛美是每個女人的必修課,慈禧雖心狠手辣,但在愛美上,更是不同凡響。年輕時,她就注重自己的打扮,將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除此之外,她還很注意保養(yǎng),就拿洗澡來說,慈禧在宮中設立了專門為她洗澡的職位,再給慈禧洗澡前,需要準備很多東西,什么毛巾、花瓣、香薰燈,并且每個東西都有嚴格的擺放位置。
洗澡一般是站著洗,但作為最尊貴的女子,自然不能讓自己這么辛苦,于是她有了特制的洗澡椅。

據(jù)當時的宮女回憶,慈禧很愛干凈,平均2-3天就要洗一次澡,每一次洗澡都要用掉100條毛巾,每擦拭一次,就要換下一條,擦過的毛巾是絕對不能再沾水的。
甚至連洗澡盆都是2個,一個洗上面,一個洗下面。因為她相信,上是天,下是地,兩者不能混到一起。

除此之外,慈禧后宮生活的奢侈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到的。上位從政期間,慈禧3點就起床梳妝打扮,距離上朝前的這一段時間,慈禧仿佛度過一整日。
伴君如伴虎,在慈禧身邊,心理壓力是很大的。三點宮女將慈禧叫起,然后在宮女的小心翼翼中穿衣。

有板有眼的穿衣穿鞋后,開始涂護膚品、梳頭。給慈禧梳發(f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是浪費太多的時間,就直接要了命。
最過分的是,如果不小心將慈禧最寶貴的頭發(fā)弄掉或是折斷被發(fā)現(xiàn),可能會有斃命的情況。
用膳結(jié)束后,慈禧會吸袋煙,過后散步消食。而慈禧所做的這一次,都是為了養(yǎng)出一副好身子,為了保持最初的樣貌,慈禧可謂想盡一切方法。

關(guān)于保養(yǎng)一事,應該很少有人能與慈禧攀比,在得知“人奶”可以美容后,慈禧為保持自己年輕時期的狀態(tài),便命人尋一些奶媽來。
為了可以讓奶優(yōu)質(zhì),這些奶媽可以什么都不做,甚至還有了獎勵制度。

另外,慈禧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服一些珍珠粉,而這一點竟然是她自己想出來的。
其實從政上慈禧并沒有什么天賦,可在保養(yǎng)上,慈禧兼職是高級的“美容專家”。
眾所皆知,很多美白的產(chǎn)品中都會含有珍珠粉,而慈禧特制的化妝品中也有,慈禧在美容上有著極高的天賦,竟然還能舉一反三,得出珍珠粉有美容功效,于是便開始口服。

眾所皆知,玉從古至今都有可養(yǎng)人的說法,因此慈禧將玉做成按摩棒,在臉部蹭來蹭去,在美容的同時,還能夠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越。
因為慈禧喜歡聞蘋果味道,因此將大量果子放在室內(nèi)達到目的。每日所浪費的果子數(shù)不勝數(shù)。不得否定,慈禧貪圖享樂,奢靡不斷。

美麗是要留有印記的,慈禧將自己保養(yǎng)的這么好,自然要保留下來供后人欣賞。她時常請有名的畫師給她畫一幅畫,又或者找攝影師給自己拍照。
可事實上呢?她本身的顏值可比畫中的美得多。

雖說在后期“除四舊”時,大量的原照被銷毀,但還有小部分被外國人保存,其中有張被美國博物館珍藏至今。
雖說當時保存下的是黑白照,但是如今科技發(fā)達,自然可以經(jīng)過色彩復原清楚的看到。

照片中的慈禧狀態(tài)飽滿,造型精致,看起來沒有太多的皺紋,仿佛被“凍齡”一般,在當時能有這樣的狀態(tài),著實不易??!
你敢想嗎?這時候的慈禧已經(jīng)是個70多歲的老女人了。

雖說慈禧看起來面無表情,滿是平淡,可目光卻透出一股狠勁兒。確實,能夠有這樣的一生,又怎會是慈祥的老人呢?
一生放蕩不羈,落個害人害己的下場
最初慈禧開始垂簾聽政時,慈禧還是有勵精圖治的心,整改吏治、重用漢臣,再加上后續(xù)鎮(zhèn)壓平天國起義,將當時清朝的政治危機大程度的緩解了。

但后期洋務運動時,慈禧大力支持,清政府確實是恢復了一段時間的繁華。但后期,她不管他人言論,在財政吃緊時,一心要花大量資金修復圓明園。
在同治逝世后,慈禧不再是之前的西太后了,不復雄心,將重心轉(zhuǎn)移到貪圖享樂上。

她開始不管朝中形勢,不顧國庫空虛也要滿足自己的欲望。欲望的背后最終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慈禧的這一生放蕩不羈,但依舊改變不了生死。她活著的時候一直為至高無上的權(quán)利而生活,最終落個害人害己的下場。

她的舉動,讓清朝加速了滅亡,讓后期的發(fā)展趨勢變慢,留下無盡的隱患。
關(guān)注我,為您帶來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