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的宣傳重點其實是人

我們很多時候看到一些由官方媒體積極報道的,和摩托車有關的正能量故事其實是人。例如很喜歡報道的那些扶貧救濟的故事,或者外賣小哥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委屈者的故事,從他們身上其中更容易吸引到一些受人注意的目光,當然故事的鏡頭在他們身上會更多,而他們的摩托車,通常是達成這個故事的一個角色,雖然鏡頭時有時無,或者忽近忽遠,但都能注意到,他們開的都是一些改裝得很有土鄉(xiāng)特色的摩托車?;蛟S這在一些摩托車愛好者,和行業(yè)自媒體眼里,真是無足掛齒的存在。但我認為這些社會貢獻者才是很重要的存在,應該要受到贊助,例如品牌里的一些價格不高量大的摩托車,品牌相關的裝備,或別的知名品牌的庫存裝備。適當?shù)臅r候還邀請他們參與摩企文化活動,有些人可能會抬杠,既然如此為什么不直接送汽車?其實為了促進汽車銷量,汽車下鄉(xiāng)政策早早推廣了。因為在山區(qū)和鄉(xiāng)村里,便宜便利、越野通過性、摩托車始終是好的,在收入低的地區(qū),每增加一項額外的收入都可能帶來麻煩。
我看了那么多新聞,關于摩托車的,能上好消息是人,壞消息的往往是摩托車,但是好消息得人摩托車很差,壞消息的人摩托車有的是好車有的是很差的車,壞消息報道的無論是好車壞車,給觀眾最大的感受就是摩托車引起的,所以要理解家長們的擔心是來自哪里?
在運動型摩托車越來越多的時候,摩企不能只管制造和銷售,和車管所合作,聯(lián)合推廣一些進階課程。不管是多新的新手只要有足夠的錢,就能立刻購買那款心心念念的夢想車,不在乎它有多危險,直到丟棄生命,把痛苦留給家里,把陣痛留給社會。很多人都喜歡吹大的,自以為很厲害,大部分旁人對他們的印象只有憎恨,沒有欣賞,以至都想咀咒他們出事故,出了事故后掌聲是旁人,受害的是整個摩托圈。
為什么本田會成功?是因為那些非常非常強勁的大排量嗎?沒有,本田一直都沒有忘掉那些小排量車一只都在更新,無論是日常用途,還是運動用途都重視開發(fā),對于既生產(chǎn)汽車又生產(chǎn)摩托車的企業(yè)來說,最明白人們的選擇,汽車摩托共存,就是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