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的“掃地僧”,秒殺一切淡水生物,鱷魚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最近總有一些好奇心特別強的人,實驗兩種不同的生物對決,看誰的戰(zhàn)斗力強。其中就包括避日蛛對黑蝎子、螳螂對螽斯、食人魚對黑魚等,也有很多人看得大呼過癮。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電鰻VS一群食人魚,不到幾秒的時間,一魚缸的食人魚全部被電鰻電死了。
電鰻對抗這些生物的確屬于降維打擊了,其實連鱷魚它們都不會放在眼里。電鰻產于南美亞馬遜河和奧里諾科河流域,電鰻是生物中的'控電法師",有記錄電鰻最高可以放出860伏電壓,它們平均放電也可以達到600伏左右。
要知道家居生活中的電壓是220伏,就足可以電死一個人了,600伏是何等的恐怖。


電鰻自18世紀60年代被科學家發(fā)現(xiàn)以來,可以想象這種可放電的生物會引起多么大的輿論效應, 當時西方社會正處在蓬勃發(fā)展的工業(yè)時代,人們已經能夠推測神經活動是由電流來引導實現(xiàn)的,所以電鰻對人們來說,它的確是太神秘太具有誘惑力了。

當時的科學家法拉第曾經做了很多次實驗,最終得出結論,無論是電鰻的生物電、還是天空中的雷電,靜電還是雷,它們都屬于一樣的電流。同時也用電鰻做過實驗,并總結了應對電鰻襲擊的辦法,就是雙手抓魚的時候距離要短,間隔要窄,這樣電鰻的電壓會相應地減小。

并且他也指出,和所有放電效應是一樣的,電鰻放電也需要消耗它身體里的能量。 所以,電鰻已經學會使用以數(shù)百赫茲頻率的脈沖電流破壞動物的神經元,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節(jié)能的攻擊手段。持續(xù)一段時間后,電鰻的獵物就會暈厥,抽搐、癱瘓,甚至死亡,這個時候電鰻就能平靜地吞食獵物了。
所以電鰻在亞馬遜流域里才能夠叱咤風云,其他動物在它的眼里都是弟弟,緩慢而蠢萌的電鰻才是真正頂級獵手中的“掃地僧”。那么很多人會產生疑問,這種超級強悍的攻擊能力,電鰻是怎么得到的呢?

其實電鰻進化出如今的樣子也是有得必有失,它的捕獵手段雖然高明,但是它的身體卻是一團糟,它所有的內臟器官都擠在靠近腦袋的位置,頭部下方就是屁股,整個身體的位置都是它的放電器官。
而電鰻的放電細胞在身體兩側不對稱的細胞膜結構上有非常獨特的地方,它的細胞后側有許多密密麻麻的“電壓控制鈉離子通道”所以它能夠在前后的膜之間產生約150毫伏的電壓。然后用肌肉細胞特化的組織將這些“小電池”進行串聯(lián),進而得到幾百伏的超高電壓。

其實電鰻也會電到自己但是在水中,它所受到的電擊和獵物的相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想讓電鰻電到自己的話也是可以的,把它們放置到空氣中,如果它們開始放電,第一個擊暈的就是它們自己。
其實電鰻這種生物屬實危險,那么多的觀賞魚類不養(yǎng),偏偏養(yǎng)電鰻,實在是太冒險了,你們覺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