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青藏公路之父”背后的故事,有幾人讀懂了?
文/姜峰
????????這是一個青海人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954年,慕生忠將軍帶領筑路大軍,憑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用7個月零4天修通了從格爾木到拉薩的青藏公路。因開拓之功,慕生忠被譽為青藏公路之父。
????????這樣中規(guī)中矩的主流敘述,相信你已經(jīng)聽過很多遍。我并不掌握更多的內(nèi)情和秘聞,但我想給你講點不一樣的——通過解讀現(xiàn)有史料中的春秋筆法、草蛇灰線,為你揭開隱藏在主流敘述背后的歷史真相,比如:
????????60多年前修筑青藏公路,如此艱巨的工程,到底是自上而下的國家意志,還是慕生忠一個人的堅持?
????????慕生忠當時的職務是什么?修路是他該管的事嗎?
????????修路計劃本來已經(jīng)夭折,慕生忠又用了什么辦法、承擔了多大的政治風險,才讓工程起死回生?
????????即便重新上馬,你可知道,當時的修路方案其實是個“半拉子工程”?
????????青藏公路最終如愿修通,而慕生忠的后半生又為此付出過多大的代價?
????????本文的解讀,全部依托于格爾木市慕生忠將軍紀念館里公開展出的官方史料,絕無戲說演繹的成分。
????????讀懂了史料背后的真相,你會發(fā)現(xiàn),與筑路大軍們的戰(zhàn)天斗地、無私奉獻、英勇犧牲相比,決策者的果決、堅毅、智慧和擔當同樣是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否則,青藏公路的誕生恐怕會推遲很多年。讀懂了主流敘述背后的故事,你會對這位青藏公路之父、對筑路先驅(qū)們、對甘當路石的新中國建設者更加肅然起敬。
????????黃河源頭有個鄂陵湖,湖邊有個迎親灘。
????????傳說,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時,松贊干布就是在這里接的親,并且擺下了盛大的迎親宴席,載歌載舞三個月,然后“與子偕行”,去往拉薩。
????????這個傳說靠譜嗎?我們不得而知。文成公主從青海怎么去的西藏,到現(xiàn)在都是學術(shù)界的一個謎,學者們猜測有4條路線,可都沒有壓倒性的證據(jù)。但起碼途經(jīng)黃河源頭的這條進藏路線,是大大的不靠譜——1951年8月,一支首次挺進青藏高原的部隊,一邊探路一邊行軍,就是從黃河源頭、巴顏喀拉山方向,跋涉了3個多月才最終抵達拉薩,途中還損失了三分之二的騾馬——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從青海進入西藏的部隊,慕生忠就是這支部隊的政委。
????????從青海方向進藏,當時不僅沒有一寸現(xiàn)成的道路,甚至連一條靠譜的路線都沒有。
????????這支部隊里隨行的,就有負責探路勘察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他們發(fā)現(xiàn),黃河源頭這條進藏路線雖然地勢開闊、坡度平緩,但都是泥沼地帶,地形復雜,修路不僅難度大,而且造價高,在當時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
????????第一次天路之行,其艱險程度,給慕生忠留下了深刻印象。
????????赴藏前,他是第一野戰(zhàn)軍政治部民運部副部長。民運部,是戰(zhàn)爭年代我軍的一個重要部門,主要負責與地方聯(lián)系部隊所需生活資料的供給和兵員補充等工作,是糧草官、征兵官。能在這個崗位干的,想必都是膽汁質(zhì)性格的人,精力充沛,不怕困難,善于溝通,擅長動員。
????????入藏后,他任西藏工委組織部長,還是與人打交道的活兒。按理說,他的工作職責跟修路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但特殊的歷史機遇,讓他第二次感受到天路的艱險——1953年春,上級決定成立西藏運輸總隊,負責把糧食補給及時安全送上高原,而干過糧草官的慕生忠臨危受命,擔任起運輸總隊的政委。
????????上次進藏用的是騾馬,結(jié)果損失慘重。這次運輸總隊從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內(nèi)蒙古等地先后購買了27000峰駱駝(占到了當時全國總數(shù)的十分之一),雇傭馱工2420名,組織了一支龐大的駱駝隊向拉薩運糧。
????????可走哪條路線呢?沼澤遍布的黃河源區(qū),再不敢涉足。一番打聽,得知曾有商人的馬幫,走到柴達木盆地西南方一個叫“郭里峁”的地方,那里有一條從昆侖山里流出來的河,沿著河道向南就能越過莽莽昆侖,再途經(jīng)可可西里、唐古拉山,最終可以到達拉薩。
????????第二天,慕生忠就叫人找來了一張馬步芳時期留下的地圖,在柴達木盆地的西南角,還真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黑點,上面標著“噶爾穆”。噶爾穆是不是就是商幫說的郭里峁?他又讓人去問牧民,得到的答案讓人振奮:噶爾穆是蒙古語,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郭里峁也有一條河,就是同一個地方?jīng)]錯了。
????????興奮的慕生忠,立即派人騎著幾峰駱駝去找噶爾穆??烧伊撕荛L時間,在柴達木盆地的西南角倒是發(fā)現(xiàn)了從昆侖山流出來的河,可河道附近都是一望無際的戈壁,連一個村莊、一間房子、一個人影都見不到。
????????于是,慕生忠親自趕到了現(xiàn)場,只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糾結(jié)于哪里才是噶爾穆、噶爾穆到底存在不存在。毫無頭緒之際,慕生忠表現(xiàn)出了決策者的果斷——他當場拍板,撂下一句話,結(jié)束了爭論:“我們的帳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噶爾穆!”
????????第二天,大家醒來時,發(fā)現(xiàn)帳篷外面立起了一塊牌子,上面就寫著:噶爾穆。這里,成了今天格爾木市主城區(qū)所在地。
????????駱駝大隊從這里出發(fā),一路向南,最終成功將救命的糧草送到了拉薩——這條路線,就是今天青藏線的雛形。然而,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又出現(xiàn)了:駱駝是“沙漠之舟”,負重好、耐力強,但是習慣吃長得比較高的草,而雪域高原的草都長得很低,且量少,運輸隊以運送物資為主,不可能攜帶過多的草料,駱駝們就不得不彎下脖子去啃地上的草皮,一個個都瘦成了骨頭架子——最后,數(shù)萬斤的糧食運到了,但損失了4000峰駱駝,僅僅一趟的折損率就高達15%。
????????這樣下去,如何得了?慕生忠已經(jīng)極富前瞻性地意識到:西藏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離不開物流的支撐,而青藏高原并不適用原始的運輸方式,必須靠貨車——想開貨車,必須修路!
????????他是個有心人:運糧的同時,他又安排副政委任啟明組建了一支探路隊——趕著木輪馬車,實地勘測,探探從格爾木到拉薩能不能修一條青藏公路?
????????有勇有謀,慕生忠的這種性格特質(zhì),在他早年的革命生涯里就已體現(xiàn)出來。
????????他是陜北人,20歲就參加了劉志丹、謝子長領導的革命斗爭。殘忍的反動派,將他一家四口人都殺害了,還曾懸賞10萬大洋捉拿他。慕生忠可不是吃素的,他在家鄉(xiāng)拉起了一支游擊隊伍,倒是砍下了很多反動土匪的頭顱——這種敢做敢當、有仇必報的做派,非常像影視劇《亮劍》里的那個李云龍。而且,在反動派白色恐怖的高壓下,還能堅持舉紅旗、打游擊,慕生忠顯然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必然具備膽大心細的性格。
????????1954年1月底,探路隊傳來好消息:從格爾木經(jīng)昆侖山、唐古拉山去往拉薩的這條路線,“遠看是山,近看是川,山雖高,坡度緩,河雖多,水不深”,是青海與西藏間修筑公路的最佳選擇。
????????接到電報時,慕生忠恰好正在北京開會。他二話不說,當即去國家交通部登門拜訪,直截了當?shù)靥岢鱿胄抟粭l青藏公路,希望交通部門領導多少批點錢。
????????慕生忠的回憶文章里,記錄了雙方展開的一場神對話——
????????交通部門領導:“在青藏高原修公路?這是件大事,我們作為主管部門,從來沒有安排這項工程呀!”
????????慕生忠:“所以我才來要求的呀?!?/p>
????????國家當時根本就沒有修青藏公路的規(guī)劃和安排,慕生忠卻主動提出這么宏大的一個構(gòu)想,你說他膽子大不大?況且,他當時的職務是組織部部長,與公路建設不沾邊,如果非要說有關(guān)系,那只不過因為他是運輸總隊的政委,上級讓你搞后勤,可沒讓你修路啊,你說他是不是“多管閑事”?管就管吧,還如此理直氣壯,而且張口就要錢——你說慕生忠這個人,是不是像極了李云龍?
????????意料之中的是,國家交通部門回絕了慕生忠的請求。理由并非因為他不按套路出牌,而是抗美援朝戰(zhàn)爭剛剛結(jié)束,“一五”計劃也剛剛啟動,百廢待興,國家財政實在拮據(jù);此外,當時康藏(從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薩)公路已經(jīng)動工,既然川藏方向的通道正在建設,那么青藏方向的通道是不是可以先擱一擱?
????????慕生忠明白,這一擱,就不知會擱多長時間了。在國家交通部門吃了閉門羹,他沒有放棄,而是“另辟蹊徑”,與西藏工委主要領導一起,去找剛從朝鮮戰(zhàn)場回來的老首長彭德懷匯報。
????????這一次,慕生忠也很明智地做了一點兒妥協(xié),既然修建青藏公路有困難,那先修從格爾木到可可西里這一段,看我們能不能做到?彭老總聽后很支持,認為從國防角度看,修這條路很有必要,他讓西藏工委寫一份修路報告,由他轉(zhuǎn)交給周恩來總理。
????????短短幾天后,周總理就批準了這份報告——青藏公路項目峰回路轉(zhuǎn),國家撥付了30萬元經(jīng)費,支持先修格爾木至可可西里段——意思是,先看你這一段修得好不好,再說后面的事。青藏公路上馬之初,其實是個“半拉子工程”。嚴格說,這一段只占到格爾木至拉薩的四分之一里程。
????????報告批了還不算完,慕生忠又去找彭老總尋求支持,潛臺詞是“人家周總理都批了,老首長您不贊助點兒?”彭老總于是又指示西北軍區(qū),支援了10輛十輪大卡車還有工兵、炸藥、鐵鍬、十字鎬等人員物資,慕生忠這才滿載而歸——你說他是不是很擅長討價還價?
????????后來,慕生忠在回憶時經(jīng)常提到這件事,“沒有彭老總,就沒有青藏公路!”
????????其實,如果沒有慕生忠的遠見、堅持與靈活,青藏公路的修筑恐怕會推遲很多年。
????????然而,這種“另辟蹊徑”、越級匯報,卻犯了行政體系的大忌——主管公路建設的交通部門否定了你的提議,你卻找更高級別的領導去匯報,甚至直接把報告遞到了國家總理手里,豈不是不把主管部門放在眼里?而且,國家總理最后還批準了這個報告,那當初否定過這個提議的主管部門,是不是被打臉?如果你是主管部門的領導,你對慕生忠的印象會如何?
????????當時的慕生忠,已經(jīng)年過不惑,這點人情世故,他自然懂得。然而,為了修路,他甘愿去得罪人。主管部門否定慕生忠的提議,也是出于公心:當時國家財力確實捉襟見肘,何況康藏公路已經(jīng)在建。而在工程確定上馬后,各級各部門的人財物支持也迅速到位,并沒有人在中間使絆子——這就是共產(chǎn)黨人的大公無私。
????????國家批準了個“半拉子工程”,慕生忠明白,從格爾木到可可西里的這段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1954年5月11日,青藏公路格爾木至可可西里段在昆侖山北麓的雪水河破土動工,慕生忠親自擔任筑路總指揮——從他最早去國家交通部門提出想法,到工程正式動工,中間只隔了不到4個月的時間——這就是新中國建設者們只爭朝夕的速度和效率。
????????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比較熟悉:
????????上千人的筑路大軍開赴荒無人煙的高原,慕生忠同大家一起住帳篷、喝冰水、啃干饃;
????????他們用十字鎬,一鎬一個火星地敲開了昆侖山堅硬的沙漬石;
????????他們用土辦法,僅花三天時間就架設了大裂谷的木樁橋,慕生忠親自坐車駛過去,以身試險檢驗橋的質(zhì)量……
????????筑路者的建設速度也是驚人的:7月22日,汽車就開到了可可西里,亙古無人區(qū),留下了第一履車輪印。
????????慕生忠立即電報北京,提出繼續(xù)向前推進,一鼓作氣將青藏公路全線修通的想法。這一次,他們的努力換來了國家層面的鼎力支持:200萬元經(jīng)費,100輛大卡車,1000名工兵。
????????筑路大軍的規(guī)模為之一壯,接下來,一個又一個空白被填補:10月20日,汽車開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消息傳到北京,周總理非常高興,還專門派了慰問團前來慰問。11月11日,公路修到了西藏北大門那曲。12月22日,最終修到了拉薩——這項前無古人的偉業(yè),在一年之內(nèi),就變?yōu)榱爽F(xiàn)實,這就叫“敢叫日月?lián)Q新天”。
????????12月25日,青藏公路與康藏公路同時通車,在拉薩舉行了隆重的儀式。這一天,毛澤東主席非常興奮,特地將自己的生日提前一天過,以示慶祝。毛主席指揮過千軍萬馬,如果他知道,青藏公路這場硬仗本來不在計劃內(nèi),而是慕生忠主動謀劃、頑強推進才拼出來的勝果,那他應該更高興——這樣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將領,哪個統(tǒng)帥不喜歡?
????????從格爾木到拉薩的青藏公路有120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跨越了昆侖山、唐古拉、沱沱河等高山冰川,慕生忠等筑路先驅(qū)們僅用7個月零4天就完成建設,徹底改變了西藏長期封閉落后的狀況,使內(nèi)地進藏時間由歷史上的3~5個月一舉縮短為當時的半個月左右。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以前,“天路”這一桂冠是屬于青藏公路的。這頂桂冠,屬于居功至偉的慕生忠,更屬于每一位青藏公路的建設者、支持者,還有那些將生命獻給筑路事業(yè)的烈士們。
????????1955年,慕生忠被授予少將軍銜。他當年在格爾木工作和生活的場所,被保存至今,并稱為“將軍樓”。后來,人們更習慣尊稱他為青藏公路之父。
????????孩子的名字,往往都是由爸爸起,就從這一點來說,慕生忠都是當之無愧的父親——青藏公路途經(jīng)的地方,往往是人跡罕至之所,更沒有現(xiàn)成的地名。然而,為了施工方便,有必要給一些關(guān)鍵節(jié)點起上名字。沒想到,戎馬半生的慕生忠,文化底蘊也不差,他給很多地點起的名字,不僅朗朗上口,而且頗具雪域高原特色,得到了廣泛認同,一直沿用至今——這些地名包括昆侖山里的西大灘,進入可可西里第一站的不凍泉,往南走的五道梁,沱沱河前的風火山——這些地名,在本書后面對可可西里的講述中會反復出現(xiàn),對走過青藏線的朋友們來說,更是耳熟能詳。記得,它們都是慕生忠起的。

????????
????????我想,一個人,一輩子,能干成這一件事,就足以青史留名了。
????????而慕生忠與青藏線的一生糾葛還沒有完。
????????青藏公路的修通,令青藏鐵路建設也提上日程。1958年,國務院特地批準組建了青藏鐵路工程局,慕生忠又一次承擔重任,兼任起工程局局長。
????????然而,就在他躊躇滿志的時候,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1959年,廬山會議上彭德懷被錯誤地打倒,修建青藏公路時得到過彭老總關(guān)鍵性支持的慕生忠,也因此被批判成“彭德懷的黑干將”,從此沉淪了整整20年。
????????這期間,他也擔任過領導干部,但因為政治上受牽連,所以想干的事情沒有一件能干成;他也住過“牛棚”,也曾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特別在十年“文革”時期,這位曾經(jīng)叱咤風云的將軍,每天就蝸居在臥房兼客廳十幾平方米的斗室里,每天就是來回踱步,踱了十年。墻上,貼著一張地圖,地圖上的青藏線被他用紅筆畫得很粗很粗。
????????直到1979年,彭德懷恢復名譽,慕生忠也得到平反。此時,他已是白發(fā)蒼蒼的69歲的老人。經(jīng)驗最豐富、最想干事情的20年,再也追不回來了。
????????坎坷的境遇,讓慕生忠的情感與青藏線更加牢牢地刻印在了一起——一生榮辱,皆系此線。
????????1982年,他終于又回到了心心念念二十余載的青藏公路。站在海拔4768米的昆侖山口,已經(jīng)古稀之年的他囑托了后事:“我死后,你們把我的骨灰撒在昆侖山上,讓隆隆的車聲伴著我長眠。”
????????1993年,慕生忠已經(jīng)83歲高齡了,他不顧子女和孫輩們的再三勸阻,又做了一個“任性”的決定:再回格爾木!——老人可能知道,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當年那幾頂帳篷,已經(jīng)變成一座迅速崛起的戈壁新城,這位老將軍和很多留在當?shù)氐睦吓笥颜勑ψ匀?,唯有到了將軍樓前,他默默站?0分鐘,熱淚盈眶——這里是當年建設格爾木、修筑青藏公路的指揮所,重回故地,多少往事涌上心頭。轉(zhuǎn)身離開時,他向周圍人留下一句話:“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來青藏線了,如果馬克思要見我,我一定還會回來!”

????????
????????一年后,老將軍逝世。他回來了——遵從遺愿,子女們將他的骨灰送回了格爾木、青藏線、昆侖山。沿途的司機,那都是打小聽著慕生忠故事長大的,如今聽說是老爺子魂歸天路,全都主動停下車,靠邊讓道。那一天,喇叭聲響徹莽莽昆侖。
????????中國有很多將軍,能夠被幾代人記一輩子的,慕生忠算一位。
????????青藏公路之父,千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自《走過青?!?br>
青海人民出版社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