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效應”下的地鐵站域如何更新?
??城市軌道交通的“集聚效應”,一邊疏散著私家車造成的交通堵塞,一邊承擔著巨大的公共出行流量。??早晚高峰期的混亂擁堵與日常管理的隨意疏忽,反復切換之間,各站點周邊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喪失城市公共空間應有的形態(tài)與價值。
?不少城市開始著手于地鐵站周邊公共空間的改造提升,北京北宮門站的“街區(qū)會客廳”、深圳甘坑地鐵站的“白鷺”涉水......?通過促進邊角地、閑置地、騰退空間等地塊的高效利用,營造一處充滿活力、感受、適宜、效率、文化的公共空間,讓人們可以在擁堵和緊張的出行中試著駐足和停留~


本期內容以北京通州梨園站——周邊交通與空間環(huán)境的綜合改善為例,圍繞軌道交通站域布置城市公共空間(Public Realm),來看從地鐵站到繁榮的公共空間再生需要關注那些要點?
(一)公共空間與公共生活調查,主要包括
多方式流量調查—步行、自行車、電動車
停留活動調查—分時段、年齡段
公眾空間需求調查—停車、休憩、其他活動


(二)3 Key Challenges-問題診斷
關注行人環(huán)境—出入口、無障礙
注重交通換乘—通道、過街、導視
提升空間品質—綠色、文化、休憩



(三)提出設計方案
識別主要問題和需求
擬定最優(yōu)方案成果
最大化發(fā)揮公共空間場所價值
在整個方案生成的過程中,數字化調研工具—錄城PinSurvey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前期調查效率、場地信息有效性以及問題診斷精準度,使得整個方案的生成科學、高效,最大化發(fā)揮城市公共空間的場所價值。想了解更多功能細節(jié),通過下方入口,免費注冊使用吧~
錄城官網入口:https://pinsurvey.citydnatech.com/source=bilidt
??更多城市數據指標獲取、專題出圖分析、方案可視化等問題與需求,直接評論私信,獲取免費解答~城市更新相關內容持續(xù)更新ing,快快關注一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