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酷炫猛爆沖飛天的電視臺,開創(chuàng)了動畫的新時代

作者/Pel
排版/ 尤里卡?
“在MTV獲得成功之前,像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這樣專注動畫內(nèi)容的頻道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br>
從前,音樂只是用來聽的,電視只是用來看的。直到有一天,我們有了音樂電視(MTV)。
記得有一年,筆者守在電視機前看一檔華語音樂頒獎典禮,主持人頒最佳音樂錄影帶時的這段致辭讓我印象深刻,一直記到現(xiàn)在。
?

MTV,全稱Music Television,又叫全球音樂電視網(wǎng),是個起源于美國,以MV(Music Video,音樂視頻)為主要內(nèi)容的的電視臺。如今,MV已經(jīng)成為流行歌曲的門面,我們早已見怪不怪。
*不過這里需要澄清一個常見的誤區(qū):MTV≠MV,前者是一家播MV為主的電視臺,后者是音樂視頻。
?
MTV在2003年進入中國,成為第一支落地大陸的國際電視品牌,曾推出節(jié)目《MTV天籟村》,與中央電視臺合辦CCTV-MTV音樂盛典,許多明星在那里說出大家耳熟能詳?shù)墨@獎口條:“謝謝CCTV,謝謝MTV……”
?

然而,你是否注意過MTV的動畫元素:從采取動畫媒介制作的MV,到MTV的標(biāo)志和廣告短片,甚至MTV自己也有出品動畫劇集——MTV和動畫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可能比你想得還要深遠(yuǎn)、深刻。今天,學(xué)術(shù)趴就和大家聊聊MTV與動畫的三段姻緣。
?
第一段姻緣:運用動畫制作的MV
?
1.前MTV時代的動畫MV
?
MV的雛形誕生于20世紀(jì)初,可以理解成以音樂為主題的影像。從一開始,MV就與動畫走得親近——在那個還在探索媒介表現(xiàn)形式的時期,故事動畫和音樂動畫并沒有嚴(yán)格的區(qū)分,許多動畫師會根據(jù)音樂“踩點”設(shè)計動畫的Timing。
?

特定片段會讓小球沿著屏幕上的歌詞彈跳,意在引導(dǎo)觀眾邊看邊唱,是卡拉OK或者交互式視頻的鼻祖

20年代,弗萊舍工作室制作了Song Car-Tunes和Screen Songs系列短片,都是依據(jù)現(xiàn)有音樂制作的動畫,前者比電影史上首部有聲歌舞故事片《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還要早。
?
迪士尼也有類似的形式,例如《米奇音樂會》(The Band Concert)系列和《交響樂時刻》(Symphony Hour)系列。
?


1940年的《幻想曲》(Fantasia)是音樂動畫的里程碑——開場真人交響樂團入席試音奏樂,隨后以動畫電影演繹幕古典音樂。華特·迪士尼對《幻想曲》抱有極高的期待,希望它每年出一部永遠(yuǎn)不完結(jié)。然而慘淡的票房澆滅了他大膽的藝術(shù)追求。
?

之后的好萊塢動畫逐漸摸索出故事片模式,雖然動畫里仍不乏厲害的配樂橋段,但上面這種音樂主導(dǎo)的片子明顯減少了。早期動畫結(jié)合音樂的嘗試,是影視行業(yè)主導(dǎo)的,是小規(guī)模的、實驗性質(zhì)的。
?
六七十年代搖滾樂崛起和電視普及,音樂行業(yè)開始嘗試聯(lián)動影視。伴隨皇后樂隊(Queen)《波西米亞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和大衛(wèi)·鮑伊(David Bowie)《Ashes To Ashes》等經(jīng)典作品問世,實拍MV逐漸演化成了我們熟悉的樣子。
?
1968年,披頭士授權(quán)制作了《黃色潛水艇》(Yellow Submarine)動畫電影,?用一整張專輯串聯(lián)一個迷幻的故事。導(dǎo)演是曾在UPA工作過的喬治·鄧寧(George Dunning)、藝術(shù)指導(dǎo)是德國知名插畫家海因茨·埃德爾曼(Heinz Edelmann)。
?


1979年,安娜貝爾·楊科爾(Annabel Jankel)和洛基·莫頓(Rocky Morton)一起為搖滾新浪潮代表人物艾維斯·科斯特洛(Elvis Costello)《Accident Will Happen》制作的MV被認(rèn)為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動畫MV。

影片視覺風(fēng)格參考了蒙德里安,一部分是表現(xiàn)面包烤焦、核彈發(fā)射等種種意外的圖像,一部分是歌手形象的轉(zhuǎn)描,結(jié)尾是借大學(xué)電腦生成歌手形象矢量圖的過程,這也是計算機合成技術(shù)在MV中的首次運用。
?
“影像+音樂”這個概念從來不難想,但在那個年代,音樂行業(yè)主導(dǎo)下的MV,要么是廉價的宣傳視頻,要么是先鋒藝術(shù)家的試驗,MV依然新奇、特殊、不普遍,更不用說作為子集的動畫MV。直到MTV成立,MV才形成潮流和規(guī)模。

2.MTV之后的動畫MV
?
不間斷播放MV的MTV頻道成立于1981年,由華納和運通控股,其前身是華納的電視點播系統(tǒng)QUBE。
*它也是尼克卡通Nickelodeon的前身,MTV和尼克卡通一直是姊妹頻道關(guān)系
?

獨特的定位造就了MTV的成功:80年代美國電視業(yè)大繁榮,孩子有動畫片看,大人有新聞體育和電視劇看;相比之下,青少年缺少自己專屬的頻道。于是MTV給了他們想要的,創(chuàng)造出從前不存在的新需求。
搖滾樂和動態(tài)影像同時刺激觀眾的聽覺和視覺,MV【有沖擊力、有性張力、稍顯粗糙、快速剪輯、鮮艷、灑脫嬉鬧】,也迎合了觀眾追求刺激和個性的心理。MTV從一開始就酷酷潮潮。1980-1990年代,大量明星借由MTV成名或演藝生涯再迎高潮:邁克爾杰克遜(Michael Jackson)和麥當(dāng)娜(Madonna)兩位巨星組成MTV的“雙M”便是最佳例子。
?
隨著MV的火熱,越來越多音樂公司投入高昂經(jīng)費拍攝,MV用到各種特殊技術(shù),動畫媒介便是其中一種。
?

最傳奇的例子莫過于1985年挪威樂隊A-Ha的《Take On Me》,這首單曲1984年在英國發(fā)行后反響平平,但重新進行制作包裝在美國發(fā)行后火得一塌糊涂,《Take On Me》能重獲新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它的MV。

MV的動畫由邁克爾·帕特森(Michael Patterson)和坎迪斯·雷金格(Candace Reckinger)制作,藝術(shù)風(fēng)格來源于他們自己的畢設(shè),花費16周制作,張數(shù)2000+。
?
MV講述女主穿梭書中世界與漫畫角色相戀,交錯在兩個世界,既浪漫、又恰到好處地帶點刺激和懸念,動畫將這部MV的核心——一段不可能的戀情變得可能——詮釋得好到位。這部MV的播放量在Youtube迄今已達到13億。
?


同樣在1985年,Dire Straits樂隊的《Money for Nothing》 MV是最早一批商業(yè)3D動畫。這首歌的靈感來自主唱在街邊看到工人邊看MTV邊聊天,嘲笑MTV里的東西太假,抱怨歌星錢多妞多自己卻累得要死,于是主唱將工人的對話記下來寫成歌。
?

MV用(現(xiàn)在看來慘不忍睹的)“虛假”的3D動畫呈現(xiàn)工人,用真人實拍呈現(xiàn)樂隊,這種表象的倒轉(zhuǎn)很有趣味;另一方面,也讓歌曲少一點刻薄多一點戲謔吧。制作了這部MV的兩位動畫師后來合伙成立電腦動畫工作室Mainframe Entertainment,制作了《變形金剛》《超能勇士》《猛獸俠》《芭比娃娃》等早期3D動畫。
?

1986年Peter Gabriel的《Sledgehammer》,由奎氏兄弟(Brothers Quay)和阿德曼動畫(Aardman Animations,代表作《超級無敵掌門狗》《小羊肖恩》系列)制作定格動畫,歌手原地躺16小時一幀幀配合定格動畫制作,定格和音樂配合賦予MV有趣的頓挫感,超豐富的視覺元素讓人忍不住一遍遍重看,這部MV獲得MVA九項大獎,記錄至今無人打破。
?

這三部作品是MTV時代早期動畫MV的高峰,這些高品質(zhì)MV獲得大眾與行業(yè)認(rèn)可后,越來越多新老動畫人開始承接MV委托。有些MV延續(xù)二維動物角色動畫的路數(shù),例如滾石樂隊的《Harlem Shuffle》和Paula Abdul《Opposites Attract》,都像半個世紀(jì)前的《熱辣小紅帽》那樣演繹“狗”男人追求美女。


美國漫畫大師托德·麥克法蘭(Todd McFarlane,毒液和再生俠的創(chuàng)作者)導(dǎo)演的幾部MV則頗具成人動畫氣質(zhì),幻象肆意跨越時間和空間。
?


Korn《Freak On a Leash》MV,混合動畫、實拍與樂隊表演畫面,一顆子彈折騰地球,開頭的剪輯太絕
金屬樂隊相對更偏好詭異的定格動畫效果,例如Tool樂隊的《Sober》和Static-X樂隊的《Push It》,都讓小人在陰暗神秘的背景里無所適從,釋放更極端的情緒。
?

動畫MV繼承MV的特性,助力流行音樂表現(xiàn)自己,也反映了年輕音樂人對動畫的喜好,做“酷音樂”的人也會把動畫當(dāng)作“酷媒介”。好聽好看的經(jīng)典動畫MV還有很多,例如Daft Punk與松本零士合作后來演化成電影《星際5555:異星夢系統(tǒng)秘傳》的《One More Time》、Radiohead和瑞典獨立動畫人Magnus Carlsson合作后來被當(dāng)作番劇《死亡代理人》片尾曲的《Paranoid Android》……
?


再如當(dāng)MV形式傳到中國,黎明和舒淇的《全日愛》用到超酷炫超未來的CG動畫、張國立給那英做的《霧里看花》里天公不僅借她一雙慧眼還借她風(fēng)暴雷電、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更是自己做了一系列二維&粘土動畫MV(他作為動畫人還創(chuàng)作了劇集《可可可心一家人》,我們先前的文章介紹過)……篇幅有限,這次就先不再列舉啦。
?



學(xué)者Marsha Kinder將MV的作用分為三類:表演(Performance)、敘事(Narrative)和夢幻視效(Dreamlike Visuals)。橫向?qū)Ρ日嫒藢嵟?,動畫這三點都能做到,尤其在最后一點有獨特的優(yōu)勢;縱向?qū)Ρ扔耙暬驈V告行業(yè),短小零碎的要求也讓MV成為商業(yè)動畫項目當(dāng)中頗具自由度的那一種。
?
動畫與音樂結(jié)合,不斷出新作、在大眾面前不斷播放,華特·迪士尼當(dāng)年設(shè)想的沒做到的,MTV做到了。
?
第二段姻緣:MTV頻道的動畫元素
?
不只是MTV里的MV內(nèi)容和動畫有關(guān),MTV頻道的各方面都跟動畫頗具緣分。
?


MTV設(shè)計出自己的slogan:“I Want My MTV. ”拍攝系列廣告,請來各位明星輪番說“I Want My MTV”,通過實拍表演和動畫制作讓明星跟MTV臺標(biāo)互動,就像是現(xiàn)在的AR交互。



為了維護年輕酷炫的品牌形象,MTV會制作許多風(fēng)格化的頻道ident(宣傳短片),當(dāng)時的MTV員工有許多新潮的年輕人,和獨立音樂、獨立電影和獨立動畫的圈子交往密切,這些idents常委托給小型動畫工作室和獨立藝術(shù)家,不限形式,不限材質(zhì),只要能在10秒內(nèi)顯示出MTV標(biāo)志即可。


和MTV合作過的美國獨立動畫大牛包括:喬治·格里芬(George Griffin,先前撰文介紹過)、亨瑞·塞利克(Henry Selick,先前撰文介紹過)、卡洛琳·麗芙(Caroline Leaf,先前撰文介紹過)、邁弗·紐蘭德(Marv Newland)、比爾·普林普頓(Bill Plympton)。
?

筆者搬運了長達一小時的MTV idents合集,可以一次看個爽
MTV創(chuàng)意總監(jiān)Abby Terkuhle老師Bill Kuhns是渥太華動畫節(jié)的創(chuàng)立者之一,通過這條線更是聯(lián)系到史云梅耶、奎式兄弟等歐洲獨立動畫人為MTV制作ident。這讓MTV的ident各種風(fēng)格開花:二維手繪、偶動畫、粘土動畫、像素畫、拼貼畫、逆光攝影、視頻合成……10秒的自由發(fā)揮和不低的報酬讓獨立藝術(shù)家樂得參與制作ident短片,獨立動畫如何擴大影響力、拓展受眾始終是個難題,MTV在不經(jīng)意間,給出了解答。
?
第三段姻緣:MTV出品的動畫劇集
?
90年代,MTV轉(zhuǎn)型成泛娛樂頻道,開始播出原創(chuàng)動畫等非MV內(nèi)容。這些動畫劇集也都是獨立、成人范的。
?


Liquid Television系列是獨立動畫短片合集,從1991播到1995年總共16集,每集7-12部奇奇怪怪的獨立短片,風(fēng)格多樣、成人化、審美偏離主流,很難想象這是面向大眾的娛樂電視臺會播的內(nèi)容。其中,《魔力女戰(zhàn)士》和《癟四大頭蛋》通過Liquid Television演化成獨立劇集。

《魔力女戰(zhàn)士》(?on Flux)共兩季16集,講述反烏托邦架空科幻背景下女殺手?on Flux的冒險故事,是一部前衛(wèi)的成人動畫劇集,第一季幾乎沒有臺詞、更緊湊爽快,第二季劇情更豐富。
?
導(dǎo)演鄭根植(Peter Chung)的繪畫風(fēng)格深受德國表現(xiàn)主義和歐洲漫畫影響;作畫則受到了金田伊功的影響,常用夸張的透視突出手腳的運動,角色比起奔跑更像在快速爬行,詭異又優(yōu)雅。
?



鄭根植之前做過《忍者神龜》等商業(yè)動畫的分鏡以及一些動畫廣告,但直到遇上MTV才有機會自己主導(dǎo)做一部動畫劇集?!赌Яε畱?zhàn)士》成為北美成人動畫劇集的先驅(qū),后續(xù)推出漫畫、游戲、真人電影;鄭根植后來還參與導(dǎo)演了《黑客帝國動畫版》(The Animatix)中《變節(jié)》(Matriculated)一集。
?

《癟四與大頭蛋》(Beavis and Butt-head,又名弱智與喪門星)是講兩個小孩低俗無厘頭對話的成人動畫,在90年代轟動一時,筆者看得不多,這里借用一段噴神詹姆斯的介紹:
?
表面上看他是愚蠢無腦的節(jié)目,但是仔細(xì)審視,他比你想的更有趣聰明。節(jié)目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敘事:角色離開房間和社會互動,胡作非為引發(fā)各種麻煩,某種程度上是對青少年原始內(nèi)心的呈現(xiàn),是對那一代人的警告,也是披著低俗笑話的社會諷刺……另一部分是它們一起看MV,然后進行粗鄙的評價,與那些正經(jīng)冷靜的專家形成對比,《癟四與大頭蛋》引領(lǐng)了如今形形色色的批判媒體。
?

《癟四與大頭蛋》第三季出現(xiàn)的角色黛薇兒(Daria)后來也衍生出獨立劇集《拽妹黛薇兒》,講述女主的高中生日常,塑造了聰慧、尖銳又朋克的青少年女性形象,他們無情地嘲諷和解構(gòu)流行文化、社會階層、性別和種族,同時也無法擺脫自己身上成長的煩惱,既有生活氣息又氣質(zhì)超然,又頹又酷,是不可多得的美式青少年動畫劇集,很推薦。


?
結(jié)語:MTV、MV與動畫的新時代
?
MTV頻道,從來不只是播放MV那么簡單,它是視覺文化來襲、圖像入侵一切的表征,它是約翰·菲斯克口中的“視覺高潮”,它帶來了新鮮的視聽體驗,改變了觀眾獲取信息的方式。
?
對動畫而言,它也帶動了一批風(fēng)格多樣的動畫內(nèi)容,讓行業(yè)資本意識到青少年動畫乃至成人動畫的市場價值。美國動畫媒體Animation World Magazine在1997年曾經(jīng)這樣報道:
?
在MTV之前,電視動畫的種類是非常受限的,然而當(dāng)多樣化的動畫被證明是有市場之后,各種不同風(fēng)格的動畫才開始出現(xiàn)在電視上。MTV獲得成功之前,像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這樣專注動畫內(nèi)容的頻道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
?
動畫MV為獨立動畫師提供委托,讓他們不再被商業(yè)世界排除;讓前衛(wèi)藝術(shù)不再令大眾費解不再神秘,挑戰(zhàn)了主流和獨立的二元對立;鼓勵創(chuàng)新的理念也影響了一代動畫人。有賴于MTV,北美動畫短片在90年代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復(fù)興。
?
在MTV的帶領(lǐng)下,一時間許多電視臺都愿意聘用獨立動畫人制作帶有鮮明個人風(fēng)格的劇集。于是在90年代,我們有了??怂?/span>的《辛普森一家》、尼克卡通的《萊恩與史丁比秀》《淘氣小兵兵》、卡通頻道的《妙妙卡通秀》(What A Cartoon)短片合集以及由此衍生的《德克斯特的實驗室》《飛天小女警》等劇集。而沒有卡通頻道,又不會有90年代日本動畫在美國的廣泛傳播,以及Adult Swim頻道的成立……

MTV順應(yīng)了青少年對多樣化影像內(nèi)容的需求,帶來了【音樂 x 動畫】在媒介上的碰撞融合,也帶來了【主流商業(yè) x 獨立藝術(shù)】在產(chǎn)業(yè)和觀念上的碰撞融合——讓主流文化更接納另類風(fēng)格,讓獨立動畫更好過,為動畫媒介開辟了更廣闊的道路。
?
參考資料
Chris Robinson,CTW and MTV: Shorts of Influence.
Craig Marks & Rob Tannenbaum, I Want My MTV: The Uncensored Story ? ? ?of the Music Video Revolution.
Gunnar Str?m, The Two Golden Ages of Animated Music Video.
Lilly Husbands, The 'Quasi-Artistic Venture': MTV Idents and ? ? ?Alternative Animation Culture.
Marsha Kinder, Music Video and the Spectator: Television, Ideology ? ? ?and Dream.
Mattew Perpetua, The Greatest Animated Music Videos.
Tom Sito, The Late, Great, 2D Animation Renaissance.
Vulture, The 100 Sequences That Shaped Animation.
馬小褂,日本人做的美國動畫,讓日本和美國「串味兒」了.
?本文來自「動畫學(xué)術(shù)趴」,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