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與做夢:緊張與壓力如何影響我們的夢境

你有沒有注意到,過去一年中做的夢好像更加離奇古怪?
新冠大流行期間的種種封城禁足措施下,許多人不但睡眠受到干擾,而且噩夢和怪夢也更加頻繁。
南安普敦大學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冠高峰時期由于憂慮而失眠的人從原來的六分之一增加到四分之一。
芬蘭在2020年10月發(fā)表的一份研究表明,55%的噩夢與疫情有關。
為什么壓力會影響我們的睡眠?BBC請教了斯旺西大學的心理學家布拉格羅夫,為我們解答現(xiàn)實生活如何影響夢境。
01?封城與夢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我們什么時候做夢。我們的大腦在睡眠的各個階段會進入不同周期。這些階段長短不一,并反映出我們睡眠的深度。
而做夢通常發(fā)生在快速動眼睡眠期(REM)。
這一階段通常占我們睡眠時間的四分之一。大腦在REM時期非?;钴S,在許多方面和清醒時類似。
封城的一個后果是改變了許多人的日常作息規(guī)律。我們呆在家里的時間更多了,早晨也不用早起去上班或是送孩子上學了。
這意味著一些人睡眠時間更長,從而增加了快速動眼睡眠期的時間。
布拉格羅夫教授解釋說,夢在這段期間之所以更情緒化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宅在家里感受到的所有不快”都通過夢釋放出來,特別是如果你平時不會與某些人這么長時間廝守在一起的話,它會給彼此之間的關系帶來緊張和壓力。
布拉格羅夫教授表示,有人說做夢是因為我們在睡夢中試圖消化和處理情感、記憶和白天經歷的事件;還有人認為,做夢也有點像把白天所經歷的事情凝縮成一個有趣短片。
02?夢的解析
多年來,有關夢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存在很多相互沖突的觀點。
這一爭議可以追溯到1900年,當時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版了《夢的解析》(也稱《釋夢》)。
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我們日常生活情景的匯總。它具有象征意義。對他來說,夢反映了我們潛意識的思維。
但另外一些理論家則認為,夢允許我們的大腦對一些情景進行彩排并計劃可能的對策。
根據這一名為“原始本能排練理論”的觀點,噩夢能讓我們思考一些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免受危險的自我保護方法。
其中一種理論認為,夢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和治愈生活中的各種經歷。
201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說,夢有助于人們減輕生活中的壓力和焦慮。他們認為夢就是夜晚理療的一種形式。
伯克利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在REM快速動眼階段,我們的壓力神經遞質(它能向我們身體發(fā)出化學信息,從而讓我們感到有壓力)更少了。因此,在REM階段做夢可以教會大腦在思考如何處理困境時而不感到有壓力。
該項研究發(fā)表時,伯克利一位科學家沃克表示,基于其獨特的神經化學組成成份,睡眠中的夢境階段可以為我們提供前一天情感體驗的一個“安慰版本”,去除了那些比較刺激的棱角部分。
03?打亂日常

圖像來源
布拉格羅夫教授表示,夢以一種非常詩意和隱喻的方式來描述我們清醒時的生活,但你對夢中的故事往往是沒有控制力的。
他建議,如果經常做不愉快的夢,可以找人聊聊。這樣不但可以獲得一些安慰,還可以找出規(guī)律或者主題,有助于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減壓以及不讓噩夢重現(xiàn)的另外一種辦法是,盡量建立健康的就寢規(guī)律。這樣可以讓我們保持冷靜,并確保得到充足的睡眠。
健康的就寢規(guī)律包括睡前深呼吸,跟你信賴的人談論感受。同時避免任何刺激大腦的活動或是可能引起焦慮的事情,例如,看手機或是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