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
于1558年7月在英格蘭東部諾??丝さ闹Z里奇出生,于1592年9月3日在倫敦逝世。
他是大學才子派戲劇作家,16世紀后期最受歡迎的英國散文作家之一,是莎士比亞之前無韻詩浪漫喜劇創(chuàng)作中最成功的一位劇作家。他是最早的職業(yè)作家之一,也是最早的英國自傳作家之一。
格林在劍橋和牛津都獲得了學位。他曾就讀于劍橋大學,并于1580年獲學士學位,1583年獲碩士學位。
1588年,他又獲得了牛津大學授予的榮譽碩士學位。此后,在所有公開出版的作品扉頁,他都標明自己“持有兩所大學的文學碩士學位”。
之后他前往倫敦,在1580年至1592年間創(chuàng)作了超過35部作品。
起初,為了確保能夠吸引觀眾,格林盲目地追隨文學潮流。他的第一個作品是《John Lyly’s Euphues》。
在1580年代后期,格林以菲利普·西德尼爵士的《阿卡迪亞》(Arcadia)的方式創(chuàng)作了散文田園詩,其間偶爾夾雜著迷人的歌詞,使格林獲得了詩人的聲譽。
他最好的田園詩是《Pandosto》(1588),是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的直接來源,《冬天的故事》的情節(jié)與《Pandosto》極為相似。
大約1590年,格林開始創(chuàng)作嚴肅的說教作品。在《Greenes Neuer Too Late》中,他講述了浪子回頭的故事。
隨著第一個成功的英語浪漫喜劇《修士培根與修士邦吉》(The Honorable Historie of frier Bacon, and frier Bongay)(寫在1591年,出版于1594年)的創(chuàng)作,格林成功發(fā)揮了他的喜劇天賦。
在《The Scottish Historie of James the fourth, slaine at Flodden》(寫于1590年,出版于1598年)他使用了一個意大利故事,但借鑒了童話故事的人物奧伯倫和博漢。
它是莎士比亞的《皆大歡喜》和《仲夏夜之夢》的先驅(qū),有人認為,其中的仙女角色激發(fā)了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使用仙女的靈感。
1592年,格林寫了伊麗莎白時代的底層黑暗社會,如《 Notable Discovery of Coosnage 》(1591年)和成功且富有趣味的《A disputation betweene a hee conny-catcher and a shee conny-catcher》(1592年)。
格林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汲取的教訓,從格林的《一個悔恨不已、只值一文錢的才子的臨終自白》(Greenes groats-worth of witte, bought with a million of repentance)中可見一斑。
這本書是在格林死后,由契特爾(Henry?Chettle)整理并在1592年出版的,書中格林承認,人物羅伯托的經(jīng)歷本質(zhì)上是格林自己的經(jīng)歷。懺悔錄中格林所寫的某些句子被指是在批評莎士比亞的演員出身和抄襲行徑。
主要作品:
《修士培根與修士邦吉》(約1590)
《瘋狂的羅蘭的故事》(約1590)
與托馬斯·洛奇合著的《倫敦與英格蘭之基》(約1590)
《詹姆斯四世的蘇格蘭故事》(約1590)
《阿拉貢之王阿爾芬斯的喜劇故事》(約1590)和《賽利穆斯》(約1594)
其他如《修士培根與修士邦吉》的第二部《波爾多的約翰》《約翰王的艱難治世》《美麗的艾姆》《洛克林》《愛德華三世》等劇也被歸于其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