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假冒多爾袞十世孫要特權(quán):大清早亡了,野生皇族怎么還那么多?
1.
2005年春運,廣州火車站人頭涌動。
人群中,有一個男子特別扎眼。
他梳著清朝的大辮子,穿著黃色的滿清服裝,好似穿越而來。
馬上就要過年了,人人歸鄉(xiāng)思切,火車票一票難求。
男子也沒有買到票。
他突然沖著工作人員大喊:我是多爾袞的十世孫,是皇親貴胄,你理應給我一張火車票。
工作人員當他是瘋子,沒搭理他。
男子不依不饒,繼而大發(fā)雷霆,賴在售票窗口不愿意走。
這下急壞了后面著急買票的乘客,男子見勢更加囂張。
一時間,售票大廳里亂作一團。
直到在乘警的勸導下,眾人才各自散去。

這個大鬧火車站的男子,名叫“愛新覺羅·州迪”。
他自稱是大清皇室后裔,多爾袞的十世孫、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弟。
為了證明身份,州迪拿出一套厚厚的《愛新覺羅氏多爾袞家族譜》。
其中一本里,記載了州迪的個人經(jīng)歷和特征。
州迪的父親育有10個孩子,他排行老七。

他生下來就“天賦異稟、與眾不同”:遺傳了先祖的特征,長了6根手指頭(莫非多爾袞也是6指?沒聽說這個也遺傳呀!);他從小到大睡覺從不閉眼(醫(yī)生說,這是一種病……)。
州迪的家里,裝修得古香古色,家具用品都以“黃色”為主。
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廳里供奉的努爾哈赤和多爾袞的畫像,以及屋頂鑲嵌的八旗。
州迪說,自己要保護滿族文化,他成立了所謂的“愛新覺羅家族宗親會”。

2.
那么,州迪所言都是真的嗎?
他的這些言論在當時引來很多歷史學家的關(guān)注。
他們翻遍了清朝史書,對州迪產(chǎn)生了質(zhì)疑。
首先,清朝官方史書《清史稿》中詳細記載,多爾袞只有一個女兒,并沒有兒子。

多爾袞既然無子,哪里來的十世孫?
其次,州迪的姓名和輩分也大有問題。
早年,州迪說自己的名字叫“毓迪”。
但他的歷史可能很差,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孫是嚴格按“載、溥、毓、恒”等輩分排列的。
州迪一直聲稱自己是溥儀的堂弟,那么按照輩分,他應該叫“溥迪”才對。

但是他又說自己是“毓”字輩,比溥儀晚了整整一輩!
后來州迪解釋,是自己算錯了輩分,又改名“溥迪”。
州迪說他的祖先一直沿用“周”姓,他的漢族名字叫“周佑錢”,但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后人絕大多數(shù)姓“金”,因為“愛新覺羅”在滿語中有“黃金”的意思。
比如清朝最后一個格格,原名愛新覺羅·顯琦,后改名金默玉。

第三,家族住地有悖傳統(tǒng)。
州迪說他的先祖住在廣州擢甲里,據(jù)查證,該地是當年漢民八旗后裔的居住地。
第四,有親戚表示州迪的父母是漢族人。
州迪的父親一共娶了兩個妻子,大房是州迪的“大額娘”,二房則是州迪的親生母親,州迪管她叫小額娘。
州迪的大額娘是滿族人,小額娘則是漢族。
據(jù)大額娘的侄女說,姑媽當年嫁給了一個漢族人,姓周,但她并沒有見過,也不認識州迪。

由此推斷,州迪的父母實際上都是漢族人,充其量只是有一個滿族的親戚罷了,和多爾袞半點關(guān)系都沒有。
盡管種種證據(jù)表明,州迪的話漏洞百出,但是州迪并不死心,依舊我行我素,堅稱自己的皇族身份。
如今,他已經(jīng)搖身一變,成了一個“滿族收藏家”,還有不少人捧他的臭腳。
3.
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清王朝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如今還有皇族后裔?當然有。
清朝滅亡后,原本的清朝皇室大都改名改姓,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
比如大書法家啟功,真正的雍正皇帝第九代孫,卻一生都拒絕使用“愛新覺羅”這個姓氏。
他曾說:“愛新覺羅這個姓,它的辱也罷,榮也罷,完全要聽政治的擺布,這還有什么好夸耀的呢?”

比如末代格格金默玉,她創(chuàng)辦了學校,教書育人,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一直放不下所謂的“貴族”身份,即使大清已經(jīng)亡了百余年,心中的“辮子”還沒有剪掉。
2012年,相親節(jié)目《我們約會吧》的舞臺上,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男嘉賓。
他穿著清朝服裝,留著大辮子,一上臺,就自報家門,自己名叫赫慶玲,江湖人稱“八阿哥”。
祖先是葉赫那拉氏,曾在山東做大官,因為得罪了咸豐帝,從山東逃到大連,改用了漢姓“赫”。

赫慶玲是一個吊車司機,中專學歷,收入微薄,卻偏偏做起了“保護滿族文化”的大夢。
他去接了個長辮子,買了清朝貴族的服飾,開始學習滿語。
但自從他這樣裝扮,就被當做了異類,回頭率極高,過個馬路,都會造成交通阻塞。
女孩子見到他就敬而遠之,認為他精神有點問題,所以他來到相親節(jié)目,尋求能懂他的女孩。
當主持人問,你既然知道穿上這身衣服就找不到女朋友,為什么還要堅持呢?
赫慶玲說,結(jié)婚固然重要,但老祖宗傳下來的文化更重要。
他還非?!案呱小钡乇硎?,自己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

最終,赫慶玲沒能牽到最心儀的女生,但是節(jié)目過后,他引起了不少觀眾的熱議。
有人質(zhì)疑他這么做的目的是炒作,博眼球。
但是,赫慶玲表示,自己從未打著利用的身份去掙過一分錢。
在那些自詡皇親貴胄的人當中,有滿清遺老遺少,也有想借機謀取利益的小人。
比起這個單純做著“清朝夢”的小伙子,下面這個女人就很可惡了。
2014年,河南一名48歲的女子王某,自稱是“愛新覺羅三公主”昌平公主。
她準備了一套騙人的話術(shù):自己掌握著皇室遺留的1750億元巨款,但這筆錢被凍結(jié)了,需要有人投資,幫她打通關(guān)系解凍。一旦事成,會給3倍的報酬。
做戲做全套,為了讓人相信她的“尊貴身份”,她不僅偽造了清朝皇帝頒發(fā)的“免死金牌”,還有成堆的假金條和假美元。

沒想到,還真的有人上鉤。
在不到2年的時間里,王某先后行騙13次,騙取錢財高達234.35萬元,而受害人都是60~80歲的老年人。
這些老人將自己養(yǎng)老的錢悉數(shù)拿出,卻被騙得身無分文。
最終,這起詐騙案被警方破獲,等待她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這位所謂的“昌平公主”,其實就是一個農(nóng)婦,只有初中文化。
其實,稍微懂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清代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稱之為“公主”,末代皇帝溥儀生前并無子嗣,又何來的“公主”呢?
王某正是利用了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年人的弱點,大肆招搖撞騙,發(fā)不義之財。
如果只是像州迪和赫慶玲那樣,優(yōu)越感和虛榮心作祟,小打小鬧還情有可原。
但“昌平公主”這種招搖撞騙、觸及法律底線的人,著實可恨。
4.
2007年,州迪去北京拜訪了溥儀的四弟溥任。
據(jù)州迪說,他父親和溥仁曾有一面之緣。
溥任一生為人淳樸低調(diào),他在自家的醇親王府舊宅,一手創(chuàng)辦了北京競業(yè)小學,后將學校贈給國家。
曾經(jīng)有3個冒充他的人出來大肆行騙。溥任和幾個兄弟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揭穿了假冒者的嘴臉,所以溥任對假冒者深惡痛絕。

當時溥任居住在北京一座破舊的四合院里,溥任一見到州迪,就對他說:“不要眷戀清朝,不要搞特殊化,改去清裝,做回一個尋常百姓?!?/strong>
不知這件事是否屬實,但不管真假,都希望他能夠像溥任告誡的那樣,做回一個尋常百姓。
希望那些打著貴族旗號招搖撞騙的人,少一些癡心妄想。
也希望被所謂的“貴族身份”唬住的群眾,能夠擦亮雙眼,大清早亡了,就算真的姓“愛新覺羅”,又能怎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代在發(fā)展,人總要跟隨時代的腳步。
2021年了,封建社會那一套,早就該擯棄了。
在當今社會,如果還覺得自己享有什么貴族特權(quán),動不動就想以勢壓人,簡直是癡人說夢。文/喻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