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考公務員地市級申論寫作題資料閱讀突破 向水學習提高智慧與情操

(五)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5”結尾畫線句子“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聯(lián)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上次我就這道題的審題難點進行了解析,視頻講解見 201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寫作題學習水的情操與德行 從審題、閱讀到文章命名。

這次我結合資料來解析一下這道題的閱讀難點,明天說命名問題。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劃重點 相關課程及講義
注意借物言志的題設思路,你要關注的是材料中限定的具體智慧與情操,而不能局限于水的特征
申論出題不是一個簡單的考試而已,往大了說,是文以載道的出題思路,往小了說,涉及到你的理解能力。
聽不懂領導的話,你還干什么工作?比如,什么是供給側改革,特別是對于政府而言,這意味著什么?如果你理解不了,就別考了。
所以,近三年從聯(lián)考寫作題“創(chuàng)業(yè)者心中的山”,到河南省考“茶風就是作風”,再到國考的以水為師,無一不是言有盡意無窮指東打西借物言志的路子。
一方面,如果你糾結于具體的物,比如喝茶,比如水系建設,閱卷人一看就知道你壓根沒懂,也就不用往下看了。再見吧同學,你的青春我來過了;
另一方面,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智慧與品質(zhì),如何在資料中概括出來,殊為不易。
特別是,材料限定的水的特征對應的人的品質(zhì)與智慧應該是什么
比如材料中說水柔而能克剛,這是水的特征

不是人的智慧與品質(zhì),那么對你而言,你就要根據(jù)材料的限定理解材料想引申或推崇的智慧和品質(zhì)。
所以,材料5中四個分句,分為三個邏輯部分,對應什么品質(zhì)和智慧,就看你的理解能力或老師的講解水平了。
這不是你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的,寫少了肯定扣分,寫多了自找麻煩。
比如,材料中出現(xiàn)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表述,你的文章中寫不寫?如果寫,為什么寫,如果不寫,為什么不寫?
語焉不詳亂槍打鳥,你真以為閱卷人看不出來么
有機構寫
師水之柔,陶冶公民心靈的美感
柔對應的人的品質(zhì)與智慧是什么?沒有任何展開,而是陷在諸如“水性至柔”的車轱轆話反復說,亂強打鳥,蒙上再說
要么就是
水性最活......給心性注入正能量
這種語焉不詳?shù)木渥?,活是什么,為什么能注入正能量?話說的冠冕堂皇,不符合基本論證邏輯,都是廢話。
抖這種機靈,耍這種小聰明,你真以為閱卷人看不出來么?記住,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拿著底牌決定你生死的人。
本篇文章系 柳夫子講道理 原創(chuàng)
柳夫子講道理 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柳夫子講道理 @微信訂閱號
歡迎轉(zhuǎn)發(fā),轉(zhuǎn)載需署名授權,已委托維權騎士,全網(wǎng)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