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膽木的小科普
【化學成份】
膽木莖中主要含生物堿類和生物堿甙類。其中生物堿有:烏檀費新堿(naucleficine),烏檀費丁堿(mauclefidine),烏檀福林堿(nauclefline),1-乙酰基咔啉(1-acetyl-carboline),烏檀費林堿(nauclefiline)和烏檀醛堿(naucleidi-nal)。
生物堿甙有膽木堿庚(nauclecoside),膽木堿辛(naucle-cosidine)和長春花甙內酰胺(vincoside lactam)。另外含有奎諾酸(quinov(a)ic acid)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此外還含香草酸(vanillic acid)

【藥理作用】
從膽木莖中分離得到的烏槨醛堿和一種生物堿C20H14N2O2(結榴有待進一步確定)經抑菌試驗表明均有抑菌作用,其中烏檀醛堿在100μg/ml以上對金色色葡萄球菌、蠟樣芽孢桿菌有明顯抑制作用。生物堿C20H14N2O2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粉末5g,加60%乙醇50ml,回流30min,濾過。供作下列試以驗。
①取濾液2ml,加少量鋅粉和濃鹽酸,約5min后濾液呈黃綠色。(檢查黃酮類)
②取濾液2ml,加1%三氯化鋁乙醇2ml,濾液即顯金黃色。(檢查黃酮類)
③取濾液10ml,堿化至ph9,用適量氯仿提取,濾過,揮干氯仿,用稀鹽酸溶解殘渣,加碘-碘化鉍鉀試液數(shù)滴,即產生棕褐色沉淀。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粗粉適量,用乙醇熱提,蒸干,然后用0.5%墁酸處理,除去不溶部分,再蒸干,殘渣用甲醇溶解作供試品液,另取膽木堿乙少許,加甲醇溶解,作對照品。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乙酸乙酯(4:1:0:0.5)展開13cm。用碘蒸氣顯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性味】苦;寒
【歸經】肺;大腸;膽;膀胱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感冒發(fā)熱;支氣管炎;肺炎;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乳腺炎;腸炎;菌??;尿路感染;膽囊炎;下肢潰瘍;腳癬感染;癤腫膿瘍;皮炎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用】
1.治療鉤端螺旋體?。?/strong>將膽木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膽木乙醇提取物3g),每8小時肌注1次,每次2-3ml,用至體溫下降后2-3天。有出血傾向者加用紫珠草(干品) l兩,水煎3次分服。觀察10例,體溫在4-56小時內開始下降,體溫恢復正常時間平均為4.3天。主要癥狀及體征大部分于用藥后 l-7天內消失。治程中無明顯的副作用,僅部分有輕度腹瀉,個別用藥后出現(xiàn)高熱、畏寒、出汗,類似青霉素的治療反應。
2.治療多種炎癥:每天肌注膽木注射液1ml(相當于生藥lg),或輔以其他對癥治療。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結膜炎、麥粒腫、牙周膿腫、水痘合并感染、中耳炎、燒傷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以及手術后預防感染等數(shù)百例,大多在2-3天內見效。注射時除局部疼痛外,尚未發(fā)現(xiàn)其他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中華本草》
注:本文不作為用藥推薦,僅供參考,用藥請遵醫(yī)囑。
部分圖片來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