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風格 | 回響 Dub
聽起來比雷鬼還要沉,并且加入了大量的echo、reverb與delay等效果,讓歌曲產(chǎn)生極大的空間感,所以dub基本上就是一種錄音的技術,最早出現(xiàn)在1967年,當DJ發(fā)現(xiàn)在舞廳中放雷鬼,其實跳舞的群眾還蠻愛跟著唱,所以干脆把主唱抽掉,可以讓大家合唱,或者是即興的亂唱,到了1969年,一些人開始創(chuàng)作只有些許主唱的雷鬼歌曲,最早這么作的是U-Roy,他是一個DJ,后來dub大師King Tubby拿U-Roy的歌去重新混音,King Tubby干脆把主唱整個抽掉,并加入了前述的幾個效果,馬上出現(xiàn)了跟雷鬼感覺不太一樣的歌曲,dub也就這樣開始了。
可是到了1973年開始,才有?dub專輯,當時King Tubby幫幾個制作人Bunny Lee與Augustus Pablo等人混音,到了1976年,dub已經(jīng)變成牙買加很受歡迎的音樂,僅次于最傳統(tǒng)的、最草根的雷鬼,也在這個時候傳入了英國,這都拜Island?這個英國廠牌所賜,而當初玩雷鬼的一些人,像是Burning Spear與Black Uhuru等也都開始嘗試dub.
到了80年代,Mad Professor與dub打擊樂大師Adrian Sherwood對英國的dub場景貢獻卓越,尤其是他所創(chuàng)立的廠牌On-U Sound.
90年代,科技日新月異,也讓英國出現(xiàn)更多dub樂團,靠著高科技,他們可以更隨心所欲的玩dub,也讓dub出現(xiàn)了更多種的面貌,像是 ambient dub、experimental dub以及techno-dub等,dub的代表人物與團體有King Tubby、Scientists、Augustus Pablo、The Congos、Keith Hudson、Lee “Scratch” Perry、Prince Jammy以及Sly & Robbie等。
較近期的則有Dub Syndicate、知名制作人Bill Laswell等,dub早已成為電子音樂的一個重要元素,知名trip-hop樂團Massive Attack(強烈沖擊)就曾經(jīng)找過Mad Professor料理他們的混音專輯,“嘻哈美國”中也提到,hip hop音樂常用的取樣(sampling)概念,其實是來自King Tubby,所以,如果沒有dub,就不會有現(xiàn)在這么多面貌的電子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