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分31秒!半馬世界紀錄提升1秒:跑步多久可以去跑半馬?
前幾天,在葡萄牙里斯本的一場半程馬拉松比賽中,烏干達21歲基普利莫用時57分31秒奪得比賽冠軍,不僅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還一舉打破男子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平均配速達到2分43秒/公里!
這個成績比去年肯尼亞選手Kibiwott Kandie創(chuàng)造的世界紀錄快了1秒。
這位基普利莫才滿21歲,此次參加的里斯本半馬比賽是他職業(yè)生涯的第四次半馬比賽,卻跑出了如此好的成績,真是后生可畏。不知道能不能未來能不能成為新一代的馬拉松王者?
老王的后臺時不時會有跑友來咨詢跑半馬的問題。
對于很多跑步愛好者來說,當完成了10公里以后,下一個目標自然而然就是半程馬拉松。
坊間有很多人會說,能跑完10公里就能跑完半馬。這話對嗎?
老王覺得,對,也不對。
如果按照半程馬拉松比賽的關門時間來看,一般是3小時。一般人跑完10公里基本用時會在60-75分鐘,那么剩下11公里多還有約2小時的時間去完成,理論里上來說,有一定的跑步基礎,跑跑走走在關門前完賽應該沒啥問題。
但是,這樣的比賽體驗肯定不會好到哪里去。半程馬拉松不像全程馬拉松需要很強的耐力,普通人如果能有計劃地訓練一下,比較舒服得跑完應該是大多數(shù)人都能做到的。而且訓練過程,也相對不用太辛苦。
所以,老王的想法是,如果想真正體驗一下半程馬拉松的魅力,在能完成10公里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下半馬的專項訓練,整個體驗會更好,而且更安全,對身體的健康也更有利。
半馬畢竟也是屬于極限運動,我們還是需要一點敬畏之心的,不能太隨心所欲了。什么時候都不應該不打無準備之仗。
有跑友會問,那么我是否需要進行單次等量的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訓練?這個其實也不需要,就像全程馬拉松的訓練,一般最長的LSD到35公里就可以了,賽前一般無需專門進行等量的全馬訓練。
要完成一個半馬,老王建議分三步走:
第一步:10公里
對于初學者來說,10公里是第一需要認真對待的長距離,也是一個真正的挑戰(zhàn),只有完成了10公里,你才具備了邁向半程馬拉松的體能和耐力基礎。
10公里是距離和速度的完美結合。很多老手經(jīng)常會將10公里作為日常的訓練距離,既能練習速度,又能練習耐力。想要10公里跑出成績,兩者缺一不可。
一般來說,在準備參加半程馬拉松之前,你應該有起碼3-6個月的跑步基礎和經(jīng)驗,每次訓練的時間30-60分鐘??梢暂p松完成5公里,在短時間的訓練后,可以將單次跑步距離增加到10公里。
之后,10公里將作為日常訓練的主菜,跑10公里的訓練項目應該占總訓練50%以上。
第二步:15公里
15公里是完成半程馬拉松的敲門磚。
一般來說只要你能在賽前完成2次以上的15公里長距離練習,在比賽中你就能完成半程馬拉松的距離。
單次能跑完15公里說明已經(jīng)具備了完成半馬的體能和耐力。這個時候上場,基本不會出現(xiàn)中途退賽、后半程跑不動只能靠走、跑后極度疲勞恢復困難,以及受傷等情況。
10公里到15公里,保守一點一般經(jīng)過大約8周的訓練,就可以完成。很多跑者可能短于這個時間。
第三步:賽前模擬18公里或半馬距離
這一步,可有可無。能完成15公里,半馬基本不會拉跨。
如果實在不放心,或者時間、精力有允許,那么可以自己做一個測試,18公里或者等量的半馬距離。相當于是模擬考了,但次數(shù)不用太多,1-2次也就可以了。主要是為了提升自信心。
除了這些跑步訓練,每周可以做1-2的交叉鍛煉,比如核心力量和拉伸運動,可以增強力量,幫助身體肌肉恢復,避免運動損傷。
老王不建議沒有跑步基礎的人貿(mào)然去報名半馬。
因為跑步必須循序漸進,身體無法承受高于日常訓練的、額外的跑量。
人體的結構是非常復雜的,能力的提高就是一種破壞、修復、提高的過程,關節(jié)、韌帶、肌肉、心肺會在這種“破—立”的循環(huán)過程中慢慢變得強大。
沒有基礎突然去跑21公里,這個時候你的身體并不能支撐你輕松完成這個距離。有人說,我咬咬牙,用意志力堅持下去,拼了。
硬撐固然可以,就算能勉強完成,也會導致運動負荷超過身體的支撐和修復能力,破壞身體運動的平衡而造成傷害。
更多的人則是半途而廢,無法完成超出自己極限太多的跑量。意志,也是需要平時的訓練慢慢磨煉出來的。
所以,如果你沒有進行過系統(tǒng)的訓練和準備,就不要隨隨便便就去報名半馬,更別提全馬了。
給大家一個簡單的參考標準:沒有跑過15 公里,不要跑半程馬拉松;沒有跑過30公里,不要跑全程馬拉松。
如果你有志于完成半馬,那就靜下心,不要急,老老實實地一步一步地訓練自己。你的半程馬拉松成績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