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除妖,殺賊用刀?為什么《水滸傳》里基本上沒有用劍的?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豪氣沖天!
李逵醉里挑燈看劍是什么鬼?
魯智深大喝一聲: 哈哈,吃灑家一劍?
將軍談劍,君子御劍, 莫邪鑄劍,俠者負劍。
劍在古代主要是身份象征
古代將軍都佩劍,但將軍真正武器都是長兵器、重兵器。劍不過是彰顯身份,指揮軍隊作戰(zhàn),以及巡視軍營時威嚴象征。最后就是兵敗自裁。
劍輕有韌性,又不夠長,砍殺力量不如刀,攻擊范圍不如槍,根本不實用。尤其對陣廝殺時毫無用武之地。梁山好漢真正對手是朝廷,以及后來的方臘,都是軍隊作戰(zhàn)。
你看梁山好漢這些人使用的兵器,出身好的,用的都是槍。槍這種兵器,沒有師傅學(xué)不會。而且這種兵器,你不練個5年、8年壓根沒有效果。
但一旦練成了,上了戰(zhàn)場幾乎都是高手。比如讓林沖,比如像花榮,比如像徐寧之類的,都是用槍的高手。
水滸傳更貼近當時的真實生活
水滸傳是反映北宋時代的生活,施耐庵寫的好漢大多出身市井,經(jīng)常行走江湖,帶一把樸刀,顯然比一把寶劍更實用(咱們先不考慮,能不能使用的起)。
那時候交通不便利,無論你是砍樹枝生火,還是掃除路障,拿起樸刀一路亂砍就行,寶劍你舍得這么用么?砍幾下就錛了!
《水滸傳》中用劍的確實不多,但也還是有的。梁山排名第四的一清道人公孫勝用的就是“松紋古定劍”,鎮(zhèn)三山黃信使一口“喪門劍”。
鐵面孔目裴宣使一對“生死陰陽劍”。混世魔王樊端使的“混世魔王寶劍"。喪門神鮑旭使口"闊劍"。還有高俅之侄高廉、方臘國師包道乙、王慶座下喬道清等手中使的兵刃皆為劍。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一把性能(殺傷力)優(yōu)越的“寶劍”,其制造工藝很復(fù)雜無論是“十年磨一劍”還是“十年鑄一劍”,都是在詮釋寶劍制造的難度和精度。
在以“殺傷”為終極目標的冷兵器時代,這樣的“精品”武器,必然會成為一種“奢侈品”,同時其佩戴的“象征性”意義逐步取代(或部分取代)其作為兵器的作用,也就是說,劍成為了“寶劍”的時候,能夠佩戴的大多是“有身份”的人或者覺得自己“有身份”的人。
社會地位底下,基本上以在江湖上干一些“邊緣勾當”,甚至是“殺人越貨”的勾當為主流的梁山好漢,手里的兵器需要的不是“精致”而是“實用”。
比如說以“殺人”為快活至本的李逵,他用的就是非常實用并且殺傷力和殺人效率都很高的“板斧”,并且是“一對板斧”,一手一個左右開弓,“挨排砍去”。
李逵的目標就是“砍翻一個算一個”。假如李逵用寶劍,一方面要求李逵的“劍術(shù)”要精,另一方面,用寶劍“挨排砍去”,其效率肯定要比用一對板斧低的多。
而在以林沖為代表的那些有一定社會地位,也有一身精湛的武藝的“武林高人”來講,用刀槍棍棒肯定比用寶劍實的多。
結(jié)語:劍被實戰(zhàn)所淘汰,一定是因為它不適應(yīng)實戰(zhàn)的需求。梁山好漢不選擇用劍,也是從實戰(zhàn)的角度作出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