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對待“卑微”,世界就怎樣對待你
人生在世,何人不曾卑微?
就算是那些含著金湯勺出生的人,在人生的凹縫中,不也得跟每個普通人一樣佝僂著身軀、在命運的碾壓下亦步亦趨?
然而人生在世,又有幾人懂得善待卑微?
就算自己也曾滿身泥濘地趟過命運的泥坑,又有多少人能始終保持著清楚的覺知和反省、保持著“物傷其類”的善良和警覺?
說起來,人有時候還的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他們會對某些事物帶來的傷害選擇逆來順受,轉(zhuǎn)眼又會將這種傷害不假思索地復(fù)制給別人。
就像“卑微”這件事,人人都會遭遇、人人都會經(jīng)歷,但卻并非人人都能看得清楚而真切。
每當一個人身處“卑微”之時,難免“當局者迷”,自輕自賤地任其擺布而不自知。而當一個人遠離“卑微”之時,卻又難免“好了傷疤忘了疼”,竟能滿不在乎地反手陷他人于“卑微”的境地。
如果說卑微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那么一個人對待卑微的態(tài)度,則往往體現(xiàn)著一個人做人的高度。而這種做人的高度,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看問題的高度
一個人當下卑微,不代表他將永遠卑微。這不但適用于他人,同樣適用于自己。因為任何人、任何事都無不處在永不停歇的變化之中。
時過境遷、斗轉(zhuǎn)星移,當年的鳳凰,焉知不是如今的草雞?而當年的草雞,又焉知不是如今的鳳凰?
然而就像有句歌詞所說的那樣:“許多眼睛看得太淺太近,錯過我沒被看見那個自己?!?strong>很多人看待卑微的眼光,實在過于短淺了。
正所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自己身處卑微,就自怨自艾、妄自菲薄,甚至就此以為人生無望。他人身處卑微,就欺辱踐踏、嗤之以鼻,以為自己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然而古往今來,為此“打臉”的案例還不夠多嗎?比如歷史上著名的說客蘇秦,在他游說秦國十多次卻只能衣衫襤褸地?zé)o功而返時,倘若他此時灰心喪氣、一蹶不振,還會有后來的成功和飛黃騰達嗎?
更有意思的是蘇秦的家人。
當蘇秦落魄歸家之時,他的妻子看到他連織布機都懶得下、嫂子也不給他做飯,而他的父母甚至連話也不肯跟他說。
而當蘇秦游說成功、平步青云之際,他父母卻載歌載舞地跑到城外三十里遠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對他敬畏得不敢正視,他的嫂子則跪拜在地上不敢起來。蘇秦不由得問她道:“何前倨而后恭也?(意思是嫂子你為什么以前那樣傲慢,而現(xiàn)在卻又這樣卑下呢?)”
于是“前倨后恭”,從此便成為了勢利眼的精確寫照。
只看到眼前的卑微,對自己是“畫地為牢”,對他人則是“鼠目寸光”。
淺薄的眼光,不但輕慢了他人,更欺辱了自己。
2、人生際遇的高度
一個人身處卑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卑微奪走了真正的自我、奪去了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史記·陳涉世家》中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比绻粋€人認定自己只是一只“燕雀”,又怎么可能有朝一日達到“鴻鵠”的高度呢?
恰恰相反,即便是一只“燕雀”,只要能夠心懷“鴻鵠之志”,一樣能掙脫“燕雀”的局限,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
關(guān)于草根逆襲、大佬白手起家的故事,相信每個人都已聽得太多。這些故事的傳奇色彩是那么強烈,以至于讓許多人覺得與自己相去甚遠。
然而事實上,不用遠說,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不就存在著這類“逆風(fēng)翻盤”的真實“傳奇”嗎?
比如那些沒有考上大學(xué),沒有上重點、上名校的人,就一定過得不如那些擁有學(xué)歷光環(huán)的人嗎?
那些出身清寒、貧苦的人,就永遠無法超越那些家境優(yōu)渥的人了嗎?
并不見得對吧?
一個人的際遇,從頭到尾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藏匿在自己看待自己的態(tài)度里,而不是別人之于你的眼光和視線里。
何況那些看輕你的人,換個境況、換個角度,又何嘗不可能會是被你所看輕之人呢。
即便如此,“看輕”卻仍然大可不必。因為一個人在看輕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是從某種形式上的自我否定。
3、人格和靈魂的高度
所謂“卑微”,通常是一個人靈魂和人格的試金石。
趨利避害的生存法則,讓我們常常不自覺地樂于親近顯達之人,同時亦不自覺地遠離卑微之人。就連一向清高的文人墨客,都不免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為榮。
然而古語有云:“仗義每多屠狗輩。”意思是那些卑微之人往往才是真正講義氣的人、是靈魂高尚的人,故而也應(yīng)當是我們禮遇有加之人。
看過《紅樓夢》的人應(yīng)該都會對其中這樣三個小人物印象十分深刻,這三個人便是:劉姥姥、賈蕓以及丫頭小紅。
這三個人有什么共同點呢?
首先,他們都是極其卑微之人。劉姥姥一家窮得吃不上飯、賈蕓寒酸得連親舅舅都不愿意待見。而處于賈府食物鏈底端的小紅,更是日常每每被人打罵羞辱。
其次,他們都曾受惠于賈府。劉姥姥被賈府接濟,總算過上了吃飽穿暖的日子。賈蕓在賈府謀得差事,總算揚眉吐氣。小紅被王熙鳳賞識和提攜,終于在賈府有了“臉面”。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他們?nèi)齻€人的身上,都閃耀著高貴的人格的光輝。
賈府敗落之際,正可謂“樹倒猢猻散”,人人都但求自保、唯恐避之不及。然而劉姥姥、賈蕓、小紅這三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卻毅然選擇了“逆行”。即使自身能力十分有限,卻仍然毫不猶豫地全力營救。
劉姥姥傾家蕩產(chǎn)救下了王熙鳳的女兒巧姐兒、賈蕓從獄中救出了賈寶玉,小紅則一直守護著王熙鳳直到她離世。
而與這三個人形成鮮明對比的,恰恰是那個借著賈府關(guān)照才得以重返官場、結(jié)果卻落井下石倒打一賈府耙的“白眼狼”賈雨村。
可見愈是那些所謂的“卑微”之人,往往愈是會在別人的卑微里高貴起來。
而人世間的每一處卑微,其實都無不檢驗著一個人做人的高度和靈魂。
別因卑微小看自己,也別因卑微小看任何一個人。
重要的是,務(wù)必不要讓自己的靈魂變得卑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