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奇跡!2月13日“機遇號”在火星上運行15年后宣告死亡!

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探索故事之一正式結束了,“機遇號”火星探測器在2019年2月13日官宣死亡。

八個多月前,這個太陽能機器人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的一場猛烈沙塵暴中失去了聲音(中斷聯(lián)系)。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署長托馬斯·祖布臣(Thomas Zurbuchen)當?shù)貢r間2019年2月13日在位于加州帕薩迪納的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JPL)宣告:我宣布機遇號任務已經(jīng)完成,火星探測車任務也隨之完成?!皺C遇號”在火星表面漫游了近15年,覆蓋了相當于一場馬拉松比賽的土地,找到了確鑿的證據(jù),證明在遠古時期,這顆紅色星球上曾存在大量液態(tài)水。

博科園-科學科普:在科學家和普通人的心目中,高爾夫球車大小的漫游者號和它的孿生兄弟“勇氣號”(Spirit)也幫助把火星信息帶回了地球?!坝職馓枴焙汀皺C遇號”“使火星成為一個熟悉的地方,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機遇號”項目經(jīng)理約翰·卡拉斯去年在沙塵暴爆發(fā)幾個月后說:當我們說‘我們的世界’時,我們不再只是在談論地球,還必須包括火星的部分地區(qū)。勇氣號和機遇號分別于2003年夏天發(fā)射升空,啟動了火星探測車(MER)任務,并于2004年1月分別登陸火星。勇氣號首先降落,降落在火星赤道以南14度一個名叫古謝夫的火山口。機遇號降落在赤道平原梅里迪亞尼平原。隨后,兩架火星車都開始了長達90個地球日的地面任務,在此期間,它們搜尋過去水活動的跡象。

這類證據(jù)之前曾被NASA的維京一號和維京二號軌道飛行器從上方發(fā)現(xiàn),例如,它們拍攝了這顆紅色星球塵土飛揚的表面上看似古老的河道,但機遇號把它搞定了。這最終確定了火星上存在著持續(xù)存在的地表液態(tài)水,我們一直在推測,也看到了證據(jù),但這一礦物特征得到了機遇號的證實。在其漫長的旅程中收集的數(shù)據(jù)也表明,我們所說的不只是一個水坑或池塘,而是火星表面至少一公里大小的水體?!皺C遇號”對地表面粘土礦物的分析表明,在40億至35億年前流動的這些古老水中,至少有一部分ph值相對中性,也就是說,它不是過酸或堿性的??ɡ拐f:所以,我想說,探測器在地球上生命開始的時候就確定了火星的物理宜居性。

機遇號在這方面也不懈怠,例如,探測器在古謝夫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古老的水熱系統(tǒng),這表明在遠古時期,火星至少有部分地區(qū)既有液態(tài)水,也有可供生命長期利用的能源?!坝職馓枴钡呢暙I和發(fā)現(xiàn)和“機遇號”一樣重要。后來的任務證實并擴大了這些發(fā)現(xiàn)。例如,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漫游者已經(jīng)確定,這個96英里寬(154公里)的蓋爾隕石坑在大約40億年前就擁有了一個長期存在、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湖泊和溪流系統(tǒng)?!坝職馓枴碧柡汀皺C遇號”號在設計使用期限后還在繼續(xù)航行。勇氣號最終在2010年初陷入了一個沙坑。結果,在即將到來的火星冬季,漫游者無法調(diào)整方向以捕捉太陽,最終被凍死?!皺C遇號”在接下來的8年里避開了這些陷阱,研究了4個不同環(huán)形山以及梅里迪亞尼平原邊緣的巖石。

在這些旅程中,漫游者在其里程表上行駛了28.06英里(45.16公里)——比任何其他機器人或宇航員在另一個星球表面上行駛的距離都要長。接著沙塵暴來了,2018年5月下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在“機遇號”發(fā)射地點附近14英里(22公里)寬的“奮進號”隕石坑邊緣發(fā)現(xiàn)了一場醞釀中的風暴。漩渦迅速擴大,吞沒了漫游者號,最終蔓延至整個星球。厚厚阻擋陽光的灰塵阻止了漫游者給電池充電,機遇號進入了冬眠。在寒冷的火星上,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火星的溫度會下降到足以破壞焊接接頭和其他重要的內(nèi)部硬件部件。

顯然發(fā)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自6月10日以來,機遇號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任務團隊成員在12月的更新中寫道:“機遇號”很可能經(jīng)歷了一次低功耗故障、一次任務時鐘故障和一次上升損失計時器故障。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副項目科學家阿比蓋爾·弗雷曼(Abigail Fraeman)在2019年2月13日的宣布中說:我們需要一場歷史性的沙塵暴來完成這一歷史性的任務。沙塵暴在7月底開始減弱,到9月中旬已經(jīng)減弱到如此程度,以至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開始齊心協(xié)力地尋找機會。這種“主動監(jiān)聽”活動包括向“沉默的漫游者”發(fā)送命令,并監(jiān)聽它可能自己發(fā)出的任何信號。

NASA官員和漫游者團隊成員說,將這一活動持續(xù)幾個月非常重要,因為機遇號所在地區(qū)的多風季節(jié)是從去年11月開始的。人們希望強勁的微風能將漫游者太陽能電池板上的灰塵吹干凈,讓它有機會給電池充電,并最終蘇醒過來。然而,這種情況從未發(fā)生,而且顯然永遠不會發(fā)生。最終在2019年2月13日,也就是15年來,我們將第一次不得不適應沒有機遇號和勇氣號活動的火,因為他們已超使命完成任務,最終長眠于火星!文后我們應該說點感謝的話,感謝機遇號15年來不懈努力對火星的探索,更感謝NASA幕后工作人員的堅持不懈,讓機遇成為不朽的探索之先河!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信息:?NASA/JPL
文:?Mike Wall/Space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