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ChatGPT就不用學英語?全球化新時期 更需要提升國際溝通素養(yǎng)
2023年4月12日,由全球化智庫(CCG)和ETS中國主辦的2023國際人才培養(yǎng)與發(fā)展論壇在北京舉行。近年來,各領域不確定因素驟增,全球化進程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全球化的轉型壓力也給中國對外開放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對外開放初期僅作為世界的適應者和融入者不同,中國正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tài),推動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共同應對全球性危機,而這需要大量能夠進行國際溝通的國際化人才。
當前中國各領域國際化人才仍不足
報告稱,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危機,必須依靠廣泛的國際溝通與合作。同時,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都需要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
中國是全球出國留學人數最多的國家。2019年,中國當年出國留學人數達70.35萬人,是2000年的18倍,2020年因疫情原因有所回落,2021年相對2020年有較大增長?!暗牵斍爸袊黝I域國際化人才仍不足?!?全球化智庫副主任、研究總監(jiān)鄭金連在報告發(fā)布會上表示,從聯(lián)合國秘書處系統(tǒng)中中國籍職員數量和占比來看,2021年,聯(lián)合國秘書處系統(tǒng)中有中國籍職員569人,占總人數的1.59%,比2019年的1.54%、2020年的1.48%有所提升,同期美國的占比為6.84%,法國3.91%,英國2.19%,德國1.58%,俄羅斯1.52%,印度1.59%。“這與同期美國、法國、英國的占比還有差距。”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聯(lián)合國會費第二大繳納國,相對于中國的國際地位,目前中國進入國際組織工作的人員仍較少,尤其是國際組織高層次管理專業(yè)人才較為缺乏。對此,曾經從事聯(lián)合國職員職位晉升評審工作的聯(lián)合國總部資深翻譯曹國忠認為,主要原因在于中國職員缺乏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在經濟領域,有研究表明近年來全球企業(yè)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劇增,全球十大跨國公司的國際員工比例高達93.2%。中國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學會副會長兼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滿生發(fā)現(xiàn),“許多跨國公司人力主管都強調,公司看好溝通能力強、英文出色、眼界開闊、具有國際視野的學生”。而就國際人文交流而言,要在信息交流幾乎暢通無阻、人人皆可發(fā)聲的時代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則更需要各行各業(yè)人員,從青少年到耄耋老人,都具備一定的國際溝通能力。
中國托福考生閱讀平均得分超全球均值,聽力成績接近全球均值
目前,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1500多所院校接受托??荚嚦煽?。鄭金連介紹,從托福考試成績來看,過去十余年,中國考生的托??荚嚦煽冿@著提升,平均成績由2010年的77分提高到2021年的87分,逐步接近全球考生的平均分值;托福成績1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數占全球考生人數的比例較2009年增長了三倍。
從考生數量和成績區(qū)域分布來看,中國托??忌臄盗亢统煽兊牡貐^(qū)分布差異明顯,托福平均成績的省間差距達到了15分。2021年,中國考生的托??荚嚦煽兤骄譃?7分,31個省區(qū)市中,24個省市托福考生的平均分超過了80分。
中國考生深度理解相關指標接近或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托??忌拈喿x理解平均得分超過全球平均值,聽力理解成績不斷提高并接近全球平均值。自2008年以來,中國考生的托福閱讀成績開始超越全球平均值,2021年高出全球平均值1分。2021年,中國考生的托福聽力成績與全球平均值(23分)的差距縮小至1分。同時,GRE中國考生的語文推理成績(152.3分)于2020年超過了全球平均值(151.4分)。
中國考生有效表達相關指標與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漸縮小。2008年至2021年間,中國考生的托福寫作成績與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步減小,并于2021年達到全球平均分值。中國考生的托??谡Z成績與全球平均值差距不斷縮小,至2021年,兩者分差為1分。同時,GRE中國考生的分析性寫作成績與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漸縮小。差距從2011~2012學年0.6分縮小到2020年的0.3分。
中國已連續(xù)15年成為美國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
出國留學已成為提高國際溝通素養(yǎng)、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目前,中國同181個建交國開展了教育合作與交流;與58個國家和地區(qū)簽署了學歷學位互認協(xié)議,為中國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出國留學機會。即使在受疫情影響,2021年中國大陸有108.8萬人在境外高等教育機構就讀。除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傳統(tǒng)留學目的國之外,德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馬來西亞、泰國等東盟國家也成為重要目的地。
疫情期間,中國大陸留學本科學生申請人數不斷增加。中國赴美攻讀研究生學位學生人數2021~2022學年重新超過在美攻讀本科學位的學生人數。同時,中國已連續(xù)15年成為美國第一大國際學生來源國,中國留學生人數仍然位居美國國際留學生人數榜首,占美國高等院校國際學生的30.6%。
世界人才流動方向發(fā)生變化,由主要流向歐美變?yōu)橥瑫r向亞太區(qū)擴散
全球化智庫(CCG)理事長王輝耀在活動上談到, 現(xiàn)在全球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更加多元的發(fā)展趨勢正在各國呈現(xiàn),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根據CCG最新研究,世界人才流動的方向正在發(fā)生變化,比如由主要流向歐美轉變?yōu)橥瑫r向亞太區(qū)擴散,呈現(xiàn)更加多元的流向,中國從中會有很多機遇。
王輝耀表示,中國在新時期對國際人才的重視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中國的國際人才高地要加大,要更加重視國際人才開放、共享,培養(yǎng)、使用方面,要廣納天下英才,這是中國持續(xù)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重要動力。
《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白皮書2023》也對進一步促進中國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提出相關建議。報告中認為,出國留學依然是人們提升國際溝通素養(yǎng)、成為國際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國際學生在促進經濟發(fā)展和國際人文交流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應繼續(xù)加強與美國、德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以及“一帶一路”伙伴國家保持穩(wěn)定的教育交流合作關系,持續(xù)鼓勵中國學生到這些國家留學,也歡迎相應國家的優(yōu)秀學生來華留學。
從促進國家發(fā)展、提升國民素養(yǎng)、推動企業(yè)全球化、促進技術發(fā)展等不同角度來看,外語既是國際化人才成長之“路”,也是中國發(fā)展之“橋”。尤其是隨著ChatGPT等AI技術的發(fā)展,很多人誤以為沒有必要學外語了,相反,學習外語將變得更加必要。外語可以幫助AI更好地理解和處理不同語言的文本數據,幫助其更好地適應多語言環(huán)境,也可以更好地監(jiān)控AI的發(fā)展。因此,應保持外語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強重點領域職業(yè)教育體系的外語培養(yǎng)力度。
文章選自搜狐科教觀察,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