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衰減(γ射線)
輻射源距離與輻射強度的關(guān)系

我們經(jīng)常聽說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很多人理解1m距離的1μSv/h是2m距離的1/4,即0.25μSv/h。
然而,這實際上可能是不正確的,這取決于輻射源的形狀。
當說它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時,比如說監(jiān)測站的高度是20m,我們往往會認為它安裝在高處是為了讓輻射劑量顯得更小。然而,這實際上是錯誤的。
我將解釋距離和強度之間的關(guān)系。

當輻射源為點時

首先,輻射源是一個點。
舉個例子,想象一下這樣一種情況,例如,一坨放射性物質(zhì)掉下來了。
如果你遠離這坨東西,輻射強度就會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下降。
因此,如果在 1 m 處為 1 μSv/h,則在 2 m 距離處為 1/2 × 1/2,因此將為 0.25 μSv/h。
反之,如果從1m接近0.5m,強度的增加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所以2×2就是4倍,4μSv/h。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只有在距離達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才有效。
在解釋內(nèi)部輻射暴露時,聽到這樣的解釋:“1 微米是 1 米的 1/1,000,000,因此高出 1 萬億倍”,這是不正確的。
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原因是,輻射從輻射源的不同方向發(fā)出,所以照射到物體上的輻射量隨距離而變化。
如果距離增加一倍,從輻射源看到的物體的長度和寬度將減半,因此面積為1/4。
由于從各個方向發(fā)出的輻射偶然擊中物體的概率也是1/4,所以輻射的強度也將是1/4。
反之,隨著物體越來越近,從輻射源看物體越來越大,所以劑量也相應(yīng)增加。
但是,無論距離多近,輻射源發(fā)出的輻射量都不會增加。
如果在距輻射源 1m 處有一個 10cm x 10cm 的物體,大約有 0.08% 的發(fā)射輻射會擊中它。
在0.5米處,輻射劑量增加了4倍,達到0.32%,但即使物體離輻射源更近,輻射劑量也只有50%,因為最大的輻射劑量是物體所在一側(cè)發(fā)出的所有輻射。
如果將它帶入體內(nèi),它將從各個方向擊中身體,因此將是100%,但即使是這樣,最大也只是100/0.08=1250倍的最大值。

當輻射源為一條線時

接下來是輻射源為線的情況。
這條線是一條向前方無限遠延伸的線。
這種情況類似于一條筆直的鐵軌或道路發(fā)出的輻射,一直延伸到不再可見的地方。
在這種情況下,輻射強度的降低與距輻射線的距離成反比。
因此,1m處為1μSv/h,2m處為1/2,所以為0.5μSv/h。

當輻射源為平面時

最后,當輻射源是平面時。
這個表面也是一個無限寬的平面。
就好像放射性物質(zhì)均勻地沉積在一望無際的平坦地面上。
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與輻射源的距離(高度)如何,輻射強度都是相同的。
這可能很難想象,但對于一個無限寬的平面來說就是這樣。
現(xiàn)實中并沒有無限寬的平面,地面高低不平,還有建筑物和其他障礙物遮擋。
因此,由于這些差異,輻射源離地表越高,輻射強度越弱。
然而,它并不像輻射源是一個點時那樣,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可以想象,它的強度比線的強度弱得更慢。

衰減時數(shù)量減少而不是能量減少
輻射有多種類型,其中伽馬射線會根據(jù)距離衰減。
即使在空氣中也會衰減,如果用鉛等屏蔽,衰減會很大。
例如,如果輻射衰減到1/2,則輻射強度將是1/2,因此劑量率(Sv/h)的值將減半。然而,此時的輻射能量仍保持原來的大小。
看起來輻射的能量(MeV)就是強度,但能量是不變的,而且不隨輻射發(fā)出時的能量而變化。
在衰減的情況下,輻射發(fā)射的數(shù)量會發(fā)生變化。
將如下圖所示。
當能量為1MeV的輻射被一個障礙物衰減一半時,輻射的能量沒有減少,但能通過障礙物的射線數(shù)量減少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