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AMD 5800X是智商稅CPU嗎?它能否成為視頻剪輯生產力工具?

2021-05-11 16:02 作者:尼古拉斯la  | 我要投稿

寫在開頭

最近家中的生產力工具越來越不給力,如果只是普通修圖、建模還勉強能用,但遇到視頻剪輯和渲染時,就有些力不從心了。特別是軟件版本更新后,adobe Premiere卡得厲害,渲染2分鐘的視頻都要個把小時。

打開配置一看,發(fā)現它居然已陪伴了我7年??磥硎菚r候重新添置一臺新的生產力工具了,而目標依舊是以視頻剪輯與后期渲染為主。作為一個節(jié)儉的窮人,新顯卡我想都不敢想,只能手持一張僅存的礦卡,含淚完成此次裝機之旅。

AMD的CPU

處理器方面我開始是在AMD R9 3900X和R7 5800X間抉擇。兩塊CPU的價格差不多,而且3900X擁有12核心與24線程,看天梯圖時,多核性能要明顯高于8核16線程的5800X。以生產力工具為目的,3900X要更適合。但我除了生產力以外,還是半個臭打游戲的,而論單核性能,5XXX系全家都高于3900X。從游戲與生產兼顧出發(fā),那么只有AMD R7 5800X更具優(yōu)勢。

或許你要問,為何不上5900X呢?這個售價超過我的預算太多了,而提升到12核24線程后,游戲的性能也并不會有顯著的提升。真要臭打游戲,還不如把預算加到顯卡上,然后CPU換成5600X就夠了。

AMD R7 5800X就是那種不必折騰的CPU,默認頻有3.8GHz,BOOST頻率4.7GHz,三級緩存為32MB,TDP 105W,支持PCIe 4.0,最大內存支持DDR4 3200MHz,就是無內置核顯而已。

B550M主板

由于AMD R7 5800X依舊采用AM4接口,所以我直接選用B550主板即可。價格上也只是比B450貴一點點,而且還支持PCIe 4.0。

開始我考慮的是華碩(ASUS)TUF GAMING B550M-PLUS重炮手,但后面發(fā)現帶WIFI功能的B550M-PLUS重炮手更值,畢竟50元的差價即可擁有WiFi6無線網卡,這要比單獨加裝WiFi模塊更實用。

華碩B550M-PLUS WIFI重炮手采用8+2相Dr.MOS供電模組,控制器型號為ASP1106GGQW Digi+ VRM控制器,8P ProCool高強度供電接口,為其提供穩(wěn)定的供電支持,上個5800X是沒有問題的。


雖說是MATX板,但華碩B550M-PLUS WIFI重炮手的配置卻并不含糊,擁有4個DDR4內存插槽,最大支持4600MHZ(OC)頻率。提供了兩個PCIe插槽、兩個M.2和4個SATA 6.0Gb/s接口,其中一個M.2接口更可支持PCIe 4.0x4固盤。

此外,主板除了搭載了2.5Gb網卡以外,還集成了Wi-Fi 6 AX200無線網卡,支持5GHz和2.4GHz頻段,配合外置鯊魚鰭天線使用后,對于不方便走網線的用戶,用無線網絡會更具優(yōu)勢。而藍牙5.0的支持,也讓外設多了更多的選擇性。如我的藍牙手柄、藍牙音箱均有了用武之地。

當然,5V和12V RGB燈效插口也是我選擇華碩B550M-PLUS WIFI重炮手的主要原因,雖然ROG拿不下,但重炮手也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哦。

多大內存?

內存我考慮是上16G還是32G,后面屈服于預算問題,再加上最近內存上漲厲害,只能暫時先定在16G上。而后因為雙通道的“傳聞”,我最后選擇了英睿達(Crucial)的Ballistix鉑勝系列DDR4 3200頻率 8G×2套裝。

純白的馬甲外觀,在視覺上很具優(yōu)勢。而且從側面看時,鋁制散熱馬甲還挺厚,與內存顆粒貼合相當緊密。

英睿達(Crucial)Ballistix鉑勝系列8G內存使用美光原廠顆粒,全系支持XMP2.0自動超頻。而高品質的內存顆粒才有更可靠的穩(wěn)定性與兼容性,特別是在跑大型軟件時,內存占用率相當高,此時穩(wěn)定性就變得相當重要,誰也不想跑到一半就跳出錯或藍屏吧。

硬盤當然以M.2 NVMe為主

硬盤我直接選用了希捷酷玩520系列M.2 NVMe固態(tài)硬盤,容量為1T。希捷的消費級內置硬盤分為酷魚,酷狼以及酷玩系列,而希捷的520系列正屬于酷玩(FireCuda),也就是龍頭LOGO的那個。


希捷酷玩520固盤采用M.2 2280規(guī)格,雙面PCB布局。這里簡單提一下M.2的規(guī)格。M.2分為2242、2260、2280等三種規(guī)格。尺寸越長,自然容量可以做得更大。而且尺寸也與速度有關,現在基本都是以2280規(guī)格為主。

通過揭開表面的標簽我們可以看到,這款希捷酷玩520固盤采用了PHISON群聯(lián)的主控芯片PS5016-E16。此主控除了支持PCIe 4.0 x4傳輸總線以外,帶寬更可高達8 GB/s。而緩存方面使用了SK海力士的DDR4 2400MHz 512MB內存顆粒緩存,型號為“H5AN4G8NBJR”。共計有兩顆,合計組成1 GB的DRAM緩存空間。

希捷酷玩520 SSD的閃存顆粒是使用了來自東芝的96層3D TCL顆粒,編號為“TABBG65AWV”。同樣也是兩顆,合計為1T的容量空間。官方給出的數據是順序讀寫速度高達5000 MB/s與4400 MB/s,性能及功耗表現十分優(yōu)秀,而且還享有5年質保。

安裝時注意華碩B550M-PLUS WIFI重炮手有兩個M.2接口,如果不小心接到了NVMe PCIe 3.0 x4 M.2插槽上,那么會自動降速。

電源多少W夠用?

記得以前裝機總喜歡卡著功率買電源,后面換張顯卡就導致主機無故自動重啟或藍屏,結果就是電源的問題。這次我直接選了一個750W的Antec電源,多拋一些買。

Antec(安鈦克)NE750屬于安鈦克的Neo ECO系列,也就是主打靜音的產品線,目標群體為預算不高追求性價比的。也就是我這種預算只有500多,又挑剔,只找擁有80 PLUS金牌認證品質的。

安鈦克NE750采用全日系電容全模組設計,總計配有4組8pin PCI-E接口,3組D型4pin接口,并且有做標注處理,方便用戶區(qū)分。模組化的好處是,在安裝時可以根據需求自由選擇線纜數,能很好地解決線材雜亂問題,輕松理線。

通過側面的銘牌可以看到,安鈦克NE750采用單路+12V輸出,+12v 100%功率運行,最大功率達744W,并使用LLC+DC-DC方案,轉換效率高達92.89%,用于最新的30系或6000系顯卡上毫無壓力。


散熱方面,安鈦克NE750內置12cm靜音溫控風扇,支持低負荷低轉速,高負荷高轉。而進風口的764個散熱風孔,也讓熱量可以迅速地排出。

安鈦克NE750配備的模組線纜相當豐富,兩根CPU供電線,兩根PCI-E線,兩根SATA、一根IDE和M/B線。而且配備的線纜全為扁平線,裝機走線也更加方便。值得一提的是,安鈦克NE750提供的是7年質保直接換新服務,也是一款有著35年歷史的老字號電源廠商。

如何散熱?

考慮到CPU是AMD R7 5800X,所以在散熱方面我就選了喬思伯(JONSBO)的TW2-240 PRO水冷散熱器。在潛意識中一直認為水冷散熱會比較貴,可實際上300多也有不錯的選擇。

最主要是喬思伯TW2-240 PRO水冷散熱器自帶華碩接口,配合華碩B550M-PLUS WIFI重炮手剛好能開啟神光同步。而針對無燈控主板,喬思伯TW2-240 PRO也提供了SATA與5V 3pin接口,接通即可享受RGB燈效。

喬思伯TW2-240 PRO的冷排水道共有14條交換流道,散熱鰭片的整體尺寸約119*276mm左右,采用密集波狀鰭片設計,可以有效的提升散熱效率。

因為冷排已事先安裝好了12CM液壓軸承風扇,倒是為我省了不少時間。根據官方數據,風扇轉速在800-1600rpm間,可提供21.4*42.8CFM的風量。但我最關心的還是噪音值,不知實際動起來后,能否真的保持到26dBA以內。

管道方面,喬思伯TW2-240 PRO使用了三元乙丙橡膠EPDM(三元乙丙橡膠)加IIR(丁基橡膠)高密度水管,具有抗折和抗拉的特性,而且表面還用蛇皮編織網包裹,使其耐磨性也有極大的提升,質量上有所保障。

水冷頭正面為天使眼設計,由上下兩層構成,基底為8級定子繞組加7葉轉子馬達水泵。其上層內部包括著12顆ARGB燈珠,可提供幻彩的RGB燈效。

冷頭接觸面使用純銅底座,出廠時默認貼有防護膜,安裝時不要忘了撕掉。

冷頭側面的水管連接處為活動鉸鏈設計,可適時的根據布線走向而調整水管角度,安裝時的可操作性很強。而且接口處也有進行高壓緊固及多層密封處理,不必擔心出現漏液問題。

考慮到M.2在高速讀取時的發(fā)熱量,我還特意為其準備了M2固態(tài)散熱器。

喬思伯M.2-4 幻彩散熱片主結構為鋁散熱片,表面由LED發(fā)光組覆蓋,并支持神光同步,只要插到主板的5V 3針接口上即可開啟ARGB。

安裝結構類似于三明治,通過上下兩個導熱硅脂片把M.2 SSD夾在中間,然后將熱量導至鋁散熱片,從而減緩M.2高溫降速現象。至于效果如何,待會我們實測中見真章。

買不到顯卡

介于礦市行情的持續(xù)走高,買顯卡成為了一個技術活,我現在已快忘記30系或6000系顯卡的原始價格是多少了。

考慮到我這只是修圖與做視頻,所以對顯卡的要求并不高,把之前的Radeon RX580 4GB礦卡拿出來再清理一下,同樣也能用,至少比亮機卡要優(yōu)秀很多。

我都不知道這卡是什么品牌,只知道疑似藍寶石代工,擁有2304著色單元,用的三星GDDR5顯存,4096 MB顯存容量,1750 MHz顯存頻率,帶有HDMI加DP*3配置,單風扇3銅管散熱。恩,它還是一塊滿血的RX580,現在應該值900吧?

用什么機箱呢?

考慮到今后的升級與散熱效果,我在機箱方面選擇了內部空間大一些的中塔式機箱--喬思伯UMX6,也正好與他家的TW2-240 PRO水冷散熱器配套。

從外觀上看,喬思伯UMX6機箱與自家的UMX4有些像,但整體尺寸更大,擁有224mm*482mm*501mm的寬長高,重量也達到了11kg以上,取快遞時就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壓力。

機箱外表采用鎂鋁合金外殼,外觀簡約,無任何裝飾花紋。四個邊角的R圓角設計較大,在視覺上有起到修飾體積的作用。

其4mm雙面?zhèn)韧镐摶AгO計,再配合后續(xù)的神光同步,必然是一臺充滿RGB燈效的主機。值得注意的是,側透板與機箱間有使用泡棉進行加固,能有效隔絕箱內噪音,并達到緩沖減小共振的目的。而裸露的風口位也覆蓋著防塵網,用料并不含糊,細節(jié)方面相當到位。

頂部的冷排支架位使用了滑動式設計,可兼容360/280/240等三個尺寸。而安裝方式也相當傻瓜,我只需將TW2-240 PRO散熱器固定后橫向推入即可,十分便捷。


喬思伯UMX6內部空間較大,可容量下E-ATX、ATX和MATX等幾種版型。而最大330mm的旗艦級顯卡空間,再配合背部的8個PCI槽位,讓我后續(xù)在升級時也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


風道走勢方面,在箱體底部留有約35mm的鏤空設計,配合下方的雙120mm散熱風扇將空氣引入,然后從上方的冷排位與箱后的風扇位送出,達到箱內的空氣對流。不過,背面的六菱形風扇處并無防塵網覆蓋,略有些遺憾。

喬思伯UMX6的I/O接口設計使用豎向排列,從上至下分別為電源鍵、3.5mm音頻孔和麥克風孔、兩個USB2.0、兩個USB3.0以及一個Type-C接口。不過布局位置處在機箱的中段,看來喬思伯UMX6的定位應該是桌面箱。

與多大數機箱不同的是,喬思伯UMX6機箱的電源位并不是下置式,而是采用了吊裝設計。散熱效果如何還不好說,但線材收納倒是很方便,直接可以引到背板后。

在電源位的下方留有兩個硬盤位,可支持3.5寸和2.5寸的HDD & SSD。盡管是使用抽拉式設計,但安裝時需要螺絲固定,所以也并不支持快拆。

除了這兩個硬盤位以外,在背板后還設有兩個2.5寸SSD豎裝位。算上前面的2個硬件位后,喬思伯UMX6共計可安裝4塊硬盤,已經能滿足大部分用戶需求了。

要想解決內部走線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選用大機箱。喬思伯UMX6的背板走線空間很大,留有約200mm的距離,線材走向并不會過于拘謹,況且我選的安鈦克NE750全為扁平模組線,安裝時毫無壓力,唯一要考慮的是如何整線更美觀。另外,在穿線位還用魚骨式的硅膠進行填充,既保證了走線時的穩(wěn)定性,也起到了遮擋的作用。

最終主機一次點亮,接線并沒遇到太大的問題,大部分時間我是花在如何讓背板走線更好看。但事實證明,我果然沒有這方面的天賦。


喜歡RBG燈效的話,側透喬思伯UMX6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后續(xù)我再給內存裝個發(fā)光馬甲,應該就差不多了。

主機穩(wěn)定性測試

CPU-Z

在CPU-Z軟件中,AMD R7 5800X的單核性能為647,多核為6539.1分。與i7-10700作為參考,其單核性能明顯要強出不少,而多核也相差了千分以上。對于以生產力為前提的我來說,5800X的表現已達到預期。

Cinebench R20以及R23測試

調用Cinebench的兩不同版本進行測試??梢钥吹皆贑inebench R20中,AMD R7 5800X的單核分值為589 cb,多核5699 cb;Cinebench R23中的單核分為1513 pts,多核14498 pts。從兩個默認的天階對比來看,多核都要弱于AMD銳龍Threadripper 1950X,也就是銳龍9 3900級別。

PCMARK10測試

在PCMark 10中,測試成績?yōu)?510分,其中常用基本功能10711,生產力11032,數位內容創(chuàng)作9728。生產力的分值最高,相較我之前的3500多分來說,已翻了幾倍。

GPU-Z

通過GPU-Z簡單查看了一下這塊Radeon RX580顯卡的信息:三星GDDR5 4096MB顯存容量,1750 MHz顯存頻率,2304著色單元,待機溫度35℃,風扇約1039 RPM,散熱效果并不佳。

3D MARK測試

盡管Radeon RX580是塊礦卡,但我們并不能剝奪它跑分的資格。


在Time Spy的得分為4530分,其中顯卡4111,CPU分數10728,而Fire Strike也有12705的總分,符合Radeon RX580的常規(guī)水準。

AIDA64壓力測試

在AIDA64的壓力測試中,AMD R7 5800X的工作頻率穩(wěn)定在4.4Ghz,溫度壁為90℃??梢妴趟疾甌W2-240 PRO水冷散熱器的性能還不錯,在室溫28℃的環(huán)境中,用兩個風扇就能壓住R7 5800X,而且工作噪音并不高,只有24dBA左右。在日常使用時,很少能遇到CPU長時間滿載的情況。

英睿達鉑勝內存

內存讀取后,我運氣還不錯,兩條都是傳說中的C9BJZ顆粒。

通過AIDA64測試我們可以看到,英睿達(Crucial)鉑勝內存在3200MHz下讀寫速度為54G/25G/46G/ ,延遲值69.4ns。成績中規(guī)中矩,也并不算太突出。

希捷酷玩520 SSD測試

希捷酷玩 520 SSD是一款相當不錯的SSD產品,其傳輸模式支持PCIe 4.0 x4,支持NVMe 1.3協(xié)議,S.M.A.R.T.和TRIM、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換個平臺后,我們依舊先用CrystalDiskMark進行測試。其返回的結果與官方宣傳的讀取5000MB/s、寫入4400MB/s差不多。而且在裝上喬思伯M.2固態(tài)散熱片后,溫度能控制到60℃以內,不必擔心因過熱而掉速。

在TxBENCH測試中。希捷酷玩 520 SSD的順序讀取和寫入分別為:4977MB/S和4374 MB/S。與CrystalDiskMark相比,讀取成績數值均有提升,成績更為亮眼。

在臟盤環(huán)境下進行測試。ATTO這項中,讀取速度依舊很快,達到5GB/s,略寫入略有下降,維持在3.77GB/s左右。而在AS SSD Benchmark中,讀取與寫入速度相差不大,但4K-64隨機寫入出現9300MB/s以上數值,這意思是要給服務器用嗎?

顯示器也很重要

顯示器方面,我本來一直用著防藍光的BenQ,但畢竟不是專業(yè)攝影顯示器,色彩方面略弱。盡管我已用紅蜘蛛校色儀進行校準,但在修圖時依舊無法滿足我的需求,于是乎就又入了這臺專業(yè)攝影修圖顯示器--明基(BenQ)SW240。

明基SW240使用三面窄邊框設計,尺寸為24英寸。與現今大部分的顯示器不同,明基SW240的屏幕比例并不是16:9,而是采用16:10的比例。

顯示比例的不同,除了分辨率變?yōu)?920*1200以外,也讓其變得更接近相機3:2 CMOS比例。在修圖和剪視頻時,工作區(qū)域也會更大一點。

硬件上,明基SW240采用10bit顯示面板,最大亮度250nits,支持99% Adobe RGB廣色域,覆蓋100% sRGB,95%的DCI-P3色域,整體配置相當高。實測時Adobe RGB廣色域達到了100%,有些超出我的意料。此外,明基SW240還內置了14bit 3D LUT芯片,與普通的1D LUT相比,其色彩準確度和細膩程度更優(yōu),能呈現更加精準的色精度。

在顯示器中有一個重要參數叫Delta-E(ΔE)。它是用來衡量色彩是否準確,顯示設備好壞的重要數值,Delta-E值越高那么色彩越失真,反之就越準確。通常來說,ΔE值在1.6~3.2時,人眼基本上是分辨不出色彩的差異。

通過SpyderX紅蜘蛛校色儀的色彩精確度測度,其ΔE的最大值為1.06,最小值0.1,均值也只有0.31左右,遠小于官方描述的ΔE≤2(平均值),成績太漂亮,完全能滿足攝像師的嚴苛要求。

隨意打開一張之前擺拍的照片,色彩還原準確,能獲得原生色彩體驗。(因拍攝條件,僅供參考)

明基SW240支持色溫、亮度、銳利度、色域、對比、灰度等色彩參數調節(jié),而且調校后的數據可直接保存到顯示器當中。當我們更換主機后,也可一鍵調出校準數據。也就是說,無論我是連接到臺式機還是筆記本,盡管平臺不同但色準始終統(tǒng)一,不需重新校準,保證了色彩的準確性。

硬件校色的開啟方式也不難,我們首先得安裝Palette Master Element軟件。然后根據界面提示,連接線纜、選擇校準設備、調節(jié)色彩模式,開始測量即可,整個過程是全自動進行,無需用戶干預。

最后將校色完成的結果寫到顯示器中,如校準1。后續(xù)我們只需通過OSD菜單就可隨時調用,十分方便。


在接口方面,明基SW240除了自帶HDMI、DVI、B型USB和DP接口外,還設有USB 3.1接口、3.5mm音頻口以及SD讀卡器。對于自身沒有SD讀卡器的臺式機來說,臨時救急已完全夠用。不過,DVI接口我覺得有些多余了,還不如多增設一個HDMI。

如果你也經常處理人像,那么在對細節(jié)修飾時自然離不開黑白預覽,而對圖像的黑白處理過程并不簡單,至少得建個曲線圖層。但在明基SW240上就變得相當簡單了,我只需按下面板上的快捷切換鍵,選擇“黑白模式”,然后屏幕就變?yōu)榱撕诎子跋瘛?/p>

因為是硬件級調節(jié),所以可以應用到任何界面與軟件中,不開啟Photoshop或Lightroom時就能預覽,極大的提高了修圖效率,事半功倍。(因拍攝條件,僅供參考)


明基SW240同樣支持人體工學調節(jié),屏幕除了能夠升降以外,還可進行垂直90°旋轉以及水平45°轉向調節(jié),處理豎版照片時相當好用。不過垂直旋轉只能單方向調節(jié),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為工作桌旁就是窗戶,所以我還為明基SW240添置了遮光罩。這樣白天時也能安心修圖,杜絕窗外光線的干擾,讓顯示色彩始終處在最真實狀態(tài)。


此遮光罩是專為明基SW240設計,所以可支持橫豎兩種安裝方式。并且還很貼心地在頂部預留了“天窗”開口,便于校色儀安裝校色。

軟件使用體驗

因為明基SW240的分辨率為1920*1200的關系,所以在使用Adobe Premiere時,工作區(qū)域相較原來的1920*1080更大,原本的素材庫都可以多查看兩個,而軌道也可以多加4條,工作效率提升明顯。


盡管在Adobe Lightroom中,樣片只顯示多半張,但右邊的調節(jié)選項不再拘謹,能夠顯示更多的菜單欄,調節(jié)時更順手。

打開Adobe Photoshop并載入3:2的高清樣片后,可以達到幾乎滿屏的操作體驗,修圖與剪輯時都十分友好。

而在瀏覽Word文檔時,明基SW240也剛好能完整地展現A4頁面。這高出一點的優(yōu)勢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其成為生產力工具的意義所在。不過現在影片多為16:9規(guī)格,因此在觀影時會遇到一些視野上的黑邊。

嘗試在Adobe Premiere中加載素材時,反應十分快,讀盤速度也給力。而在拖動視頻時,并無卡頓產生,添加完效果后的預覽畫面也相當流暢,多核優(yōu)勢立現。對比之前一個短視頻項目的渲染導出時長,新的R7 5800X配置只需52秒就能完成,相較原來的8分鐘時長,整體效率提升巨大。

游戲體驗上,我們將《古墓麗影》調至常規(guī)的高畫質,其渲染幀數為10739,平均幀率可達68幀。盡管現在用著礦卡,但整體配置已將其吃透。

在《刺客信條:奧德賽》的高畫面質量測試中,平均幀數為59幀,最低幀數33、最高幀92。正常游玩沒太大問題,但也只限于高畫面以內,到超高時顯卡就吃不消了。而在游戲中,明基SW240也是正常全屏效果,并不用糾結分辨率的問題。

裝機完畢

那么這臺5800X+B550的配置,可以成為生產力工具嗎?通過以上的測試可以看到,主機的整體性能相當,箱內散熱效果優(yōu)秀,噪音值也夠低,軟件打開速度很快,渲染時長也有大幅度的縮短。AMD R7 5800X也并不是那么的不堪,智商稅的說法并不成立,主要還是得看自身的需求。如果你主攻游戲,那么5600X自然更好,但如要兼顧生產力與游戲時,明顯5800X更實用。

英睿達鉑勝系列說是游戲條,但實際效果卻有些普通,唯一讓我有點欣慰的是拿到了C9BJZ顆粒。在不超頻時,確實比普通條好一點點?,F在我只覺得內存有些小,后續(xù)等內存價格下來些再考慮提升到32G。值得一提的是,主板的內存布線是Daisy chain(D拓樸),所以插兩根內存時要用2、4槽,不然頻率會拉不上去的。

電源選擇方面再次強調一點,額定功率很重要,盡量拋一些功率來選擇。而且多關注一下質保與服務,畢竟電源就相當于主機的心臟。至于顯卡的話,還是等著礦潮過去吧,或者到時候再收一張礦卡也是很香的。

至于明基SW240顯示器,如果與我一樣對修圖或視頻剪輯有需求,那么入手一臺專業(yè)攝影修圖顯示器會更靠譜一些。無論是色彩還原度、精準度、高色準,還是細膩程度上,專業(yè)與普通之間確實有著巨大的差距,并不是一個校色儀就能解決的問題。而且這么廣的色域,其實對于我來說都有些“溢出”了。但如果你是普通用戶,日常也就上網瀏覽與追劇,那么同價位下還有更多別的選擇。

AMD 5800X是智商稅CPU嗎?它能否成為視頻剪輯生產力工具?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安福县| 铜鼓县| 保亭| 丹江口市| 安国市| 县级市| 吉安市| 和田县| 玛沁县| 高尔夫| 大化| 金塔县| 伽师县| 青河县| 拜城县| 从江县| 济源市| 睢宁县| 南城县| 永胜县| 来凤县| 晋城| 西和县| 南雄市| 岱山县| 揭东县| 大连市| 麟游县| 汝城县| 将乐县| 靖宇县| 叙永县| 邹城市| 莆田市| 西乌珠穆沁旗| 乐业县| 天气| 鄱阳县| 行唐县| 兴化市|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