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琊榜》:憑啥不起眼的惠妃能贏到最后
《瑯琊榜》:憑啥不起眼的惠妃能贏到最后
《瑯琊榜》是圍繞十二年前的赤焰案展開的,梅長蘇等一眾人為了翻案各自隱忍著、努力著。唯獨一個人毫不費力地拿下屬于她的榮光。
從被皇后欺負,到宣布廢后,不顯山不露水的她,僅用兩載時光,已站在了人生的高峰。
她沒有越貴妃的嫵媚和心機;沒有言皇后的身世和勢力;也沒有靜妃的醫(yī)術(shù)和城府;但是她不爭不搶,忍氣吞聲,終于等到了屬于她的時代。
她就是三皇子的生母惠妃。很多人都說惠妃是躺贏的,那憑啥是惠妃躺贏呢?

01、被忽略的妃子
惠妃一出場就已經(jīng)是妃位了,比靜嬪的位份還高。劇中沒有交代她是如何坐上妃位的,大概是生了三皇子吧。
大皇子蕭景禹是辰妃所生,卻因不被梁帝所容,賜死。
二皇子是言皇后所生,三皇子是惠妃所生,兩個孩子年齡相仿。在他們年紀尚小的時候,金陵突發(fā)瘟疫,二皇子沒有熬過來死了,三皇子雖然腿上落下毛病,但硬是挺了過來。
自此,言皇后就開始處處針對惠妃,日常罰抄經(jīng)文,偶爾還責罰她去先太后的佛堂點蠟燭。

這天,惠妃又被罰去先太后佛堂點蠟燭。
她哭哭啼啼地去完成皇后的布置的任務(wù),路上被靜嬪撞見了,兩人一同去了先太后的宮中。
回去的路上,兩人還聽到了情絲繞的消息,惠妃便問靜嬪怎么辦,顯然她是不知道要怎么辦,想管也管不了。
從這里就能看出,惠妃膽小怕事。一個殘疾皇子的生母翻不起什么浪。
越貴妃大概是看中惠妃這一點,為了氣皇后,才略使手段晉了惠妃的位份。
一邊是得寵的越貴妃,一邊是得寵的七珠親王,自然沒有惠妃和三皇子什么事。
除了皇后偶爾想起,其他人早就忘記這對母子的存在。
其實在深宮里,被遺忘何嘗不是一種福分。
被梁帝想起來,還是后來靜妃故意提起的。

02、明牌也是智計
大年初一,靜妃去看望惠妃,剛好碰見了三皇子蕭敬亭也在。兩個人敘話,說起了惠妃的病。
惠妃說:
太醫(yī)來了診治了好幾趟,也診不出什么疾狀,皇后娘娘知道了,罵我輕狂。
她只是就事論事,略帶抱怨,卻沒有反駁皇后半句。接著三皇子出面護母:
皇后娘娘也太欺負母妃了。
惠妃趕緊打斷他的話,并教訓了一頓,還告訴靜妃說:這孩子是心疼我。
可見,惠妃膽子小但是并不是沒有智謀。
在宮里,能夠活下來,生了孩子,晉了妃位的女人,應(yīng)該沒有幾個傻的吧。
惠妃不過是為了自保,極力隱藏自己。
就是情絲繞那次,她是想管的,可是苦于自己的勢單力薄,又無計可施。

她自然是沒有靜妃的玲瓏心思,可是亮明自己不爭不搶,就等于給了皇后和越貴妃明牌。
這才似的他們母子能夠在后宮中安身立命。
當?shù)弥铣抟晃还鞯酱罅海蒎膽B(tài)度就更加坦蕩:娶不娶的就讓陛下定吧。
也就是說,對于蕭景亭來說,娶或不娶都無關(guān)緊要。一個只求自保的人,是不敢奢望什么的。
娶了是恩賜,不娶也是恩賜。看似消極的態(tài)度,其實藏著惠妃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換做旁人,恐怕做不到惠妃這般,被欺負,不被忽視,都是云淡風輕的態(tài)度。
為她以后逆襲,埋下了種子。

03、宣旨廢后
獵宮回來后,譽王被押入天牢候?qū)?,言皇后被廢。
其實這個時候,靜妃才是后宮中的一家獨大,沒有了越貴妃,許淑妃應(yīng)該是年份最長的,其次才是惠妃和靜妃。
論位分,該是許淑妃宣旨;論寵愛,該是靜妃宣旨;怎么論也輪不到惠妃宣旨。
可是,這事就就落到了惠妃頭上,只能說造化弄人。

惠妃高高在上的宣讀圣旨,雖然看不出表情,但是從擲地有聲的語氣中可以感受到惠妃的揚眉吐氣:
言氏,接旨吧。
她看言皇后并不想接旨,便告訴她,沒有株連言氏一族。
皇后跪著,惠妃站著宣布她的命運,不知道該是怎樣的開心,可是她并沒有把往日的恩怨計算在皇后頭上,沒有一絲為難皇后,非常難得。
惠妃能夠站上現(xiàn)在的位置,是她忍辱負重換來的。
難得的是,那些苦難的歲月里,沒有磨滅她心里的善,讓她能夠一如既往保有自我。

04、結(jié)語
大多數(shù)人,沒有言皇后的家世、沒有越貴妃和靜妃的聰慧,只能是惠妃。
如果她不甘,她爭寵奪權(quán),哪怕有一點忤逆的態(tài)度,早就被皇后或者越貴妃料理了,那還輪到她宣旨廢后。
好在惠妃遲鈍,用現(xiàn)在話說就是鈍感力。她不敏感,不計較,好壞都接著,練就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tài)度。
笨嘴拙舌,卑賤中不缺乏正義,一復一日的努力工作,好事輪不上,壞事總背鍋。
可是,越是在人生低谷,越要學會堅韌,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