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F Reference 5 Meta 落地式音箱:50年經典延續(xù) 超乎想象的升級
關注宅嗨網,第一時間帶來影音器材評測;宅嗨網,服務千萬影音發(fā)燒友!
產品定價:¥150,000元/對鳴謝KEF廣州專賣店提供器材和場地試聽!
> 經典系列的延續(xù)早在1973年,KEF就推出了Reference系列音箱,“完美重現原聲”一向是KEF Reference的價值體現。到目前為止,最新的The Reference系列音箱已經是第十代的產品了。經過近五十年與時俱進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技術和材料都突飛猛進。最新的The Reference Meta系列融入最新的超材料吸音技術(MAT?,Metamaterial Absorption Technology),充分體現出 KEF 如何通過創(chuàng)新與設計,在打造精準、高還原度音質的同時,充分考慮聲學性能。聲音和性能都得到了顯著地提升,相信The Reference Meta能夠充分發(fā)揮出現代音樂和電影的潛能。
最新的The Reference Meta系列包括兩款三分頻落地式揚聲器Reference 5 Meta與Reference 3 Meta、一款三分頻書架式揚聲器Reference 1 Meta,以及兩款可用作影院的三分頻中置揚聲器Reference 2 Meta和Reference 4 Meta,將卓越的高保真性能與大動態(tài)的影院系統(tǒng)適用性完美地結合起來。
> 搭載MAT技術的Uni-Q同軸共點單元KEF The ReferenceMeta系列的核心是第12代的Uni-Q中/高頻同軸共點單元:一個25mm(1英寸)的鋁合金球形高音單元安裝在125mm(5英寸)中音單元的聲學中心,這樣一來,能夠將點聲源均勻地擴散到整個空間中,營造出真實而又自然的聲場,從而不受聽音者位置的影響。全新的超低失真中音驅動可降低中音的總諧波失真并減少熱壓縮,從而提高效率。 Uni-Q單元的高音、中音的結構和懸邊的輪廓均經過計算機運算的優(yōu)化校正,讓聲音抵達箱體前的過渡階段自然平順。KEF 的專利冠狀波導器技術可管理氣流,從而重現自然聲場的廣泛均勻傳播,將純凈的高頻聲像分布到整個空間。
第12代Uni-Q同軸共點單元最值得關注的是用上了Metamaterial Absorption Technology(MAT)超材料吸音技術!MAT由 KEF 和 Acoustic Metamaterials Group 聯(lián)合開發(fā),是一種具有高度吸音效能的合成材料,用于吸收單元后方所產生的雜音,減少失真同時能夠防止干擾其它頻段的信號。MAT超材料吸音技術其實是一塊安裝在Uni-Q單元背部的圓形板,以現有材料和特別開發(fā)的結構打造而成,可表現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備的全新屬性。上面設有特別設計的30個長短各異的通道,猶如一個高度復雜的迷宮,每個通道都相當于一個1/4波長諧振器,能夠高效地吸收特定范圍的頻率。當30個通道一同協(xié)作時,單元后部的背波當中,有98%的能量和雜音都被吸收掉了,成為一個聲學黑洞,從而達至更干凈、更精準的聲音表現。相比起傳統(tǒng)單元背波的處理方式,像錐形管只能起到60%的效用,可見MAT的厲害之處。
> 全新的低音單元設計干凈、豐潤、清晰的低音是KEF一向的特色,為暢享立體聲或多聲道聲音的回放奠定了堅實基礎。The Reference Meta系列獨具匠心地運用了165mm(6.5英寸)的全新低音單元。這個低音單元的磁路組件經過全新設計,采用了大型通風磁路系統(tǒng),可以讓整個音圈在運動路徑中,維持均勻的磁場和一致的磁力。全新設計的磁路組件為音圈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均勻的磁場環(huán)境,在磁路上做到零失真,輕松地將非理想磁場帶來的聲音失真降低90%以上。再配合特制的鋁線音圈,驅動一個超輕、堅固的合金錐盆,動態(tài)性能和承受功率令人出乎意料:無論扭大音量,還是輕聲播放,無論是細膩的樂章,還是強勁的低音效果,都能夠與最新的第12代Uni-Q同軸共點中高音單元完美地銜接,高級材料與巧妙設計的結合成就了真正物超所值的低音表現。
> 采用計算機對分頻網絡進行建模分頻器方面,KEF的工程師們首先通過計算機對分頻網絡進行建模,先整體試聽分頻的表現,然后再試聽每一款元件的聲音,從而選擇失真最低、響應最平順的元件。The Reference Meta的分頻元件均勻地安裝在獨立的板上,并和箱壁去耦,以減少振動和串擾。而箱背的接線柱也頗具特色,類似于小提琴調音弦軸的外形,造型典雅獨特,用家若想采用雙線分音模式的話,只需要將中間的接線柱扭開即可,非常方便。
> 獨特的彈性倒相孔技術Flexible Port Technology(彈性倒相孔技術)設計依然保留在KEF The Reference Meta系列中。彈性倒相孔技術用于降低倒相孔諧振,用于微調低音輸出,以適應不同用家的個人口味和不同的聆聽空間等等問題。倒相孔的張口和外形利用計算機流體動力學原理進行計算,以防止出現湍氣流,以免污染聲音。
> 英國原廠設計與生產KEF The Reference 5 Meta均可以與底座和腳釘組合結合使用,通過隱形螺絲輕松調節(jié),體現了KEF一貫的巨細無遺的設計風范。每一個 The Reference Meta揚聲器均由KEF的大師級工匠在位于英國肯特郡梅德斯通的工廠里進行設計、組裝、與手工制作而成,這是KEF對卓越品質的追求。
> 全面平衡的聲音表現這次試聽是在廣州海印廣場的KEF專賣店中進行,采用了ROTEL路遙的MICHI P5前級與M8單聲道后級,M8提供1800W/4Ω的強勁輸出,相信對于4Ω阻抗、88dB的靈敏度的The Reference 5 Meta是難不倒它的。The Reference 5 Meta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音場、結像定位表現出色,三頻銜接有不錯的延伸,它的音質純度高,音符猶如純凈水般清澈透明,節(jié)奏強弱起伏變化自然,分析與透明度屬上乘。我想這也是得益于前端器材的高質素,它再現的樂器形體完整而龐大,泛音也非常豐富,密度很高。
聽雨果的《發(fā)燒碟17》中黃紅英“星星下的故鄉(xiāng)”,前奏的蟲叫蛙鳴顯得很有空間感,歌者唱得深情,女聲嗓音、轉折起伏以及定位在The Reference 5 Meta上表現實在太出色了,它不但面面俱到,重放歌曲中的種種音響要素均能應對自如,而且聲音還非常有韻律感。個人覺得The Reference 5 Meta比一些傳統(tǒng)英國音箱更能表達出黃紅英的嗓音迷人感,更充滿魅力磁性,這里說的“磁性”不是一味的低沉豐厚,而是一種真實還原的聲音質感。
再播放一張《Tutti!》,試試在一些大動態(tài)下The Reference 5 Meta的表現又是如何?答案非常肯定,這對落地箱在大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下,所展現的聲場沒有出現任何變化。不過最令人無法想象的是,在大動態(tài)下,高頻段的聲音絲毫沒有被壓縮。The Reference 5 Meta在大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下依然保持清晰的細節(jié),就連三角鐵微弱的聲音也清清楚楚,沒有扭曲,也沒有被厚重的低頻所掩蓋。The Reference 5 Meta重放出來的低頻同樣是非常舒服的,其低頻給人的感覺寬松,有量感。在播放音樂時,低頻有撲面而來之勢,但這種低頻又不是那些把你胸口捶到不能呼吸的低頻,而是下潛很深的低頻。
The Reference 5 Meta落地音箱屬于寫實派,具有細致的質感與舒適的聽感。同時有著極佳的瞬態(tài)反應,聲音生動、直接而快速,但同時也展現出嚴謹、收斂的一面,沒有刺耳的毛邊與渲染的“多余的聲音”。而且中頻和低頻的過渡自然,低頻的量能給人的感覺是剛剛好,能夠帶來強烈的現場感卻絲毫不緊迫。
> 總結一款好的音箱,離不開其設計者對音樂、對聲音的理解。The Reference 5 Meta作為KEF Reference系列的延續(xù),這算是一次飛躍。雖然與上一代的The Reference 5外觀上并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加入了MAT技術的第12代Uni-Q中/高頻同軸共點單元的The Reference 5 Meta,讓聲音更加干凈、更加中性一些,透明度也更高,整體表現也更流暢。通常來說,廠方對產品進行升級,其售價就會水漲船高,尤其是旗艦產品,但KEF并沒有這樣做,售價與以往的舊款持平,讓更多的音樂愛好者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就能享受到更高品質的音樂表現。假若閣下正在打算搭配一套Hi-End級的系統(tǒng)的話,不妨到當地的經銷商那里試聽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