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儒法斗爭史部分》3.4.5 司馬光
【本文轉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僅供學習參考】
5、司馬光(公元1017—1086年)
? 北宋的反動大官僚,儒家的主要代表,史學家。字君實。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陜西夏縣[1]涑水鄉(xiāng)人。曾任諫議大夫、宰相等職。
?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代表大地主階級利益的頑固派,竭力反對王安石變法。他攻擊王安石變法是“奪富民之利”,叫嚷“臣之與安石,猶冰炭之不可同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時”[2],發(fā)誓不罷掉新法“死不瞑目”[3]。他三次寫信給王安石,攻擊變法是“侵官、生事、征利、拒速,以致天下怨謗”[4],要挾王安石取消新法,受到王安石的嚴正駁斥。他還上疏宋神宗,彈劾王安石,欲置王安石于死地,但沒有得逞。他還大肆詆毀秦始皇“燔詩書,屠術士”,“滅先圣之道”,目的也是借此攻擊王安石的革新。公元一〇八五年,宋神宗逝世,在曹太后、高太后的支持下,司馬光及其同黨上臺,猖狂進行反攻倒算,全盤否定王安石新法,恢復舊法,并陷害王安石和變法派主要人物。
? 他主張禮治,承襲和發(fā)揮了董仲舒制定的封建反動綱紀。他說:“臣聞天子之職莫大于禮,禮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5]他認為仁義道德禮都是“天性自然,不可增損”。他根據董仲舒反動的性三品說,虛構了一個天生的人性等級,又虛構了體現(xiàn)人性等級的貴賤等級,并說:“兩一以治萬,少至制眾,其惟綱紀乎?綱紀立而治具成矣?!?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6]他認為封建綱紀、等級制度是永恒不變的,是萬萬不能破壞的。他胡說“貴、賤,貧、富,天之分也”[7],是不能改變的。他叫嚷“民之所以有貧富者,由其材性愚智不同”[8],“民之貧富,由勤惰不同”[9],完全掩蓋封建剝削制度的罪惡,對農民革命的“均貧富”主張進行反撲。
? 他以孔丘的“三畏”作為反對變法和實行復辟倒退路線的思想武器。他鼓吹“畏天命”,胡說“天者,萬物之父也。父之命子不敢逆,君之言臣不敢違。”[10]“僭天之分,必有天災;失人之分,必有人殃?!?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11]誰敢違抗天命,就“必得天刑”[12]。他認為“畏大人”即畏祖宗舊法,叫嚷“祖宗之法,不可變也”,“茍或廢之,亂莫大焉”,公開宣揚“治天下者,安可以不師古哉”。他用“吾愛董仲舒,圣言飽充腹”來宣揚“畏圣人之言”,并且學著董仲舒的腔調說:“天地不異也,日月無變也,萬物自若也,性情如故也,道何為而獨變哉?”[13]一切不變,自然治世的法也不應該變。可見,他是死抱著孔孟之道不放的頑固派。
? 他反對抵抗外族侵略,主張賣國求和。他任宰相時,指示同黨呂公著說:“邊計以和戎為便”[14],把“和戎”作為根本方針。他對外敵怕得要死,堅決反對出兵御敵,胡說“軍旅之事,民之生死,國之存亡皆系焉。茍動而不得其宜,則民賤而國危?!彼鲝埥o抵抗外族侵略的邊將定罪。他這種賣國求和的政策,受到敵人的歡迎,對西夏契丹的侵略,起了內應的反動作用。
? 教員曾經指出:“從來的頑固派,所得的結果,總是和他們的愿望相反。他們總是以損人開始,以害己告終?!?span id="s0sssss00s" class="font-size-16">[15]司馬光倒行逆施,囂張一時,但上臺不到一年就死掉了。不久,他的舊政也被否定,他的同黨也被趕下臺。
? 他的著作,除由他主編的《資治通鑒》以外。還有《迂書》、《潛虛》、《易說》等三十多種,匯集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注:
[1] 今屬山西。
[2] 《奏彈王安石表》。
[3] 《宋史·司馬光傳》。
[4] 《與王介甫書》。
[5] 《資治通鑒》卷一。
[6] 《迂書》。
[7] 《迂書》。
[8] 《乞罷條例司常平使疏》。
[9] 《宋史·司馬光傳》。
[10] 《迂書》。
[11] 《迂書》。
[12] 《迂書》。
[13] 《迂書》。
[14] 《宋史·司馬光傳》。
[15] 《毛澤東選集》一卷本6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