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今天要來點通怪嗎?夾擊
前言
通常怪獸同其他卡一樣,本應(yīng)是《游戲王》里的重要一環(huán),很多時候卻連身為卡的事實都沒有被認(rèn)同:本體被視為廢紙,描述被稱為廢話。
K社偶爾會把一些遠(yuǎn)古時代的通常怪獸翻出來畫進(jìn)卡圖里,但更多時候他們無人問津。加之時代更迭之后,K社推出通常怪獸也少了,很多不出名的通常怪獸甚至為玩家們所遺忘,失去了身為卡的意義。
通常怪獸采用率雖然低得可怕,但不乏有趣之處,值得娓娓道來(吐槽)。
目前似乎還沒有多少專門解說通常怪獸的文章,因此決定開坑,至少教通常怪獸們留點念想。
如果未來K社能像翻出「圣夜龍」一樣翻出其他通常怪獸,那再好不過了。
順序按照在YGOMobile中基于“通常怪獸”的搜索結(jié)果的倒序(也就是說最后一篇將會是「青眼白龍」)。
其他的廢話放在文章末尾,總而言之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的想法。
※標(biāo)$的部分表示摘自日文WIKI,基本不做改動。

雖然十代的五換一確實很經(jīng)典,不過這一次先只看看三換一的經(jīng)典卡牌之一:

以如今的角度來看,盡管基本都不會帶這種卡,但我們會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放在“破壞”的字樣上。
因為不會放≠沒有用。事實上還是有點用的,甚至能用來觸發(fā)「斯芬克斯·安德魯吉尼斯」教人胃疼的“同時破壞”限制。(用兩只上級怪獸換對面的怪獸也很胃疼)

這種就是早期游戲的低速環(huán)境下容易開發(fā)出來的卡。事實上RD在KP02里也出了類似的卡:

——但是RD沒有召喚次數(shù)限制??!有兩只通怪的話,很容易就打出去了。
「夾擊」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它所登場的早期,連留住怪獸作為祭品都難,更何況犧牲兩個怪獸給它?
可是,難歸難,但$這張卡是早期在對方回合抵抗「青眼白龍」的為數(shù)不多的手段。因此,即便是動用「死者蘇生」的“卑劣手段”(當(dāng)時某雜志語)也要輔助這張卡的發(fā)動。
每當(dāng)這種時候就不禁想,要是一只怪獸能分裂成兩只就好了——

「暗影戰(zhàn)士」

收錄于遠(yuǎn)古卡包STARTER BOX,罕貴度為N。
描述:用實體和影子襲擊對方。疏忽的話就會受到夾擊的哦。
*日文原卡名「シャドウ·ファイター」=Shadow Fighter。順帶一提,英文名是Kageningen,即「影人間」(暗影人)。
*一旦疏忽就會被夾擊,不過,只有這種攻擊力的話倒也沒關(guān)系。(但如果使用的是「夾擊」的話就不一樣了)。
*在DM動畫最初的決斗中,可以在城之內(nèi)的手牌里確認(rèn)到:

——離「首次登場的怪獸」之殊榮只差一步。

*在5D's動畫里,太郎在與游星的決斗中,「流星龍」(動畫ver.)與「沉睡的巨人 咕咚」(動畫ver.)進(jìn)入僵持局面,流星龍不能攻擊咕咚,但咕咚也無法攻擊到流星龍。此時,作為反擊陷阱「愚者的骰子」的手牌成本,太郎把這張卡送去了墓地:




(※額外插一句嘴,這骰子面不規(guī)則且不論,按照這個效果,這個骰子應(yīng)該只有12面才對,這么密集顯然不合理。)
$在真DMⅡ中,這張卡具有分裂成兩張「暗影戰(zhàn)士」的反轉(zhuǎn)效果,與「進(jìn)行戰(zhàn)斗時,控制者受到的戰(zhàn)斗傷害為0」的效果。
硬踩對方的陷阱卡、試探對方的蓋怪、增殖后作為墻壁,以及和「審判之手」融合后量產(chǎn)「審判者」,是在攻守方面都大為活躍的怪獸。

當(dāng)然「死之卡組破壞病毒」(原作效果)也可以使用。

「多隆」

最早收錄于Booster 1,罕貴度為N。
描述:分身夾擊的怪獸,要小心!
*銀行劫匪(bushi)
*日文原卡名「ドローン」=?Drawn。
這里提一下,「畫星寶寶」的卡名是「アステル·ドローン」,「ドロー」在這里既有「畫」也有「抽卡」的意思。兩個聯(lián)系在一起,或許可以解釋這只怪獸身上怪異的線條,但很顯然他和抽卡沒有直接關(guān)系。

※游戲王Online等網(wǎng)站給的英語名是「Doron」,大概只剩下人名的含義了。
——然后問題又來了。
「ドローン」可以看作 Draw+后綴,也可以看作是整個詞「Drone」。
這個詞的意思是“無人機”。
有追V6后半部分的朋友就知道,風(fēng)伊格尼斯的原型體、Ghostgirl的哥哥道順健碁(VRAINS用戶名:血腥牧羊人)的卡組正是「ドローン/無人機/Drone」。

目前該卡組尚未OCG,但其系統(tǒng)完整+小有人氣,O化只是時間問題。
屆時,「多隆」和「畫星寶寶」將搖身一變,成為帶有「無人機」字段的怪獸。(盡管「無人機」不需要這兩只怪獸)
老卡狂喜(×)
又雙叒叕背刺TCG(√)

*在動畫GX第17話《抽卡!抽卡!抽卡!》中,大山在與十代的決斗中使用了這張卡:

——這次決斗賦予了這張卡與“抽卡”的關(guān)系。

對自己的抽卡有著絕對自信的大山,利用永續(xù)陷阱「奇跡的抽卡!」的效果,通過預(yù)言抽卡給予十代傷害。雖然手牌是0,但由于離勝利只差一步,遂心神不寧沒能猜中。
(※既然猜中就能結(jié)束決斗,為什么還要分心考慮十代的墻壁怪獸呢?)
另外,他一開始只使用了卡名里帶有「抽卡」字樣的卡,但最后一次預(yù)測的卡名是「防守沖擊」,被隼人吐槽說“名字里沒有帶「抽卡」的字樣”。

(※順帶一提,「多隆/ドローン」的攻擊名是「オドローン」,動畫表現(xiàn)是像游戲卡幀那樣分出一堆幻影,每個都對著十代拳打腳踢,畫面甚是喜感。動畫里給的翻譯是「分身攻擊」,顯然是根據(jù)攻擊方式擬名,沒有考慮原本的技能名。)
$在DM系列游戲中,有「在我方場地上分身」的效果。雖說怪獸很是弱小,但因為一次可以獲得兩只怪獸,所以在準(zhǔn)備祭品方面優(yōu)秀且有用,只要維持好局面就可以召喚高等級怪獸。事實上,在DM7/DM8的最后階段,基本上都會使用投入了這張卡和三幻神的卡組。
即使是真DMⅡ,在其反轉(zhuǎn)時也具有「將同名卡特殊召喚」的效果,支持「夾擊」(兩個含義)。

統(tǒng)一回答提問:
Q:這個賬號是只更新專欄嗎?
A:不全是。偶爾也會發(fā)視頻,不過都是些簡單、或是制作粗糙的視頻。倒不是制作視頻難度太高,而是我自己對步驟太多的工作很容易失去耐心,最后放棄。(事實上,電腦的Pr里有好幾個廢稿件。)另外,暑假期間還有晚上的兼職,白天用來更專欄,大概是沒精力做視頻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