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 砥石賦 (劉禹錫)








原文:
南方氣泄而雨淫,地患而傷物。媼神噫濕,渝色壞味。雖金之堅,亦失恒性。始予有佩刀甚良,至是澀不可拔。剖其室乃出。溯陽眇低,傅刃蒙脊,鱗然如精癡,如黑子,如青蠅之惡。銳氣中銅,猶人被病然。客有聞焉,裒密石以遺子。沃之草腴,雜以鳥膏,切劇下上,真質(zhì)焯見。躊躇四顧,適爾謝客:微子之貽,幾喪吾寶?!笨驮唬骸拔崧勚T梅福曰:‘爵祿者,天下之砥石也。高皇帝所以礪世磨鈍。’有是邪!”予退感其言,作《砥石賦》。
我有利金分,以利為佩。遭土卑而慝作兮,雄鋯為之潛晦。如景昏而蝕既兮,與肌漆而為厲。顧秋蓬之不可剃兮,尚何游乎髖髀之外。利物蒙蔽,材人惆悵。悼百汰之至精,蟠一檢而多恙。豈害氣之獨然兮,將久不試而然。彼屠者之刀兮,獵者之誕。不灌不淬兮糅錯銜鉛。日鼓月?lián)]兮判腴擊鮮。脫爛護以耀芒,蓊淫夷而騰膻。豈不以涉魯而蒙診兮,鼎用之而成妍?
有客自東,遺于越砥。圭形石質(zhì),蒼色膩理。郭其鱗皴,滑以滌漪。如衣浣垢,如鼎出否。霧盡披天,萍開見水。拭寒焰以破毗,擊清音而振耳。故態(tài)復(fù)還,寶心再起。即賦形而終用,一蒙垢焉何恥?感利鈍之有時分,寄雄心于瞪視。
嗟乎!石以砥焉,化鈍為利。法以砥焉,化愚為智。武王得之,商俗以厚。高帝得之,杰才以奏。得既有自,失豈無因?漢氏已還,三光景分。隨道闊狹,用之得人。五百余年,唐風始振。懸此大砥,以礱兆民。播生在天,成器在君。天為物天,君為人天。安有執(zhí)礪世之具,而患乎無賢歟!
釋文:
南方濕氣散發(fā)而降雨過多,土地潮濕而損壞器物。土地神吐出濕氣,使得物品變色壞味,雖是金屬的堅固,也失去它一貫的本性。起初我有一把佩刀是很好的,到了此地就銹得無法拔出,后來剖開刀鞘才能取出。對著陽光瞇眼細看,只見附在刀刃和刀背上的鱗狀銹斑,像瘡痂,像黑痣,像蒼蠅屎似的。佩刀的鋒芒全被遮蓋了,就像人害了病一樣。有一個客人聽了這情況,包了一塊細密的磨刀石給我。我在石上澆上滑膩的草汁,摻些鳥類的油脂,反復(fù)磨礪,佩刀原有的鋒利本質(zhì)就明顯地呈現(xiàn)出來。我得意地四處看望,微笑地對客人說:“如果沒有你的贈送,就差點失去我這把寶刀!”客人說:“我聽說梅福曾說過:‘爵位和俸祿,是治理天下的磨刀石。高皇帝就是用它來治理國家、磨礪人材的?!羞@個道理吧!”我過后有感于他這番話,便寫成這篇《砥石賦》。
我有把寶刀啊,因為它鋒利而隨身佩帶。遇到地勢低下而濕氣侵蝕啊,銳利的刀鋒就因此隱去。它像日光昏暗而太陽全蝕啊,跟皮膚中漆毒一樣而長出惡瘡。它連秋天的蓬草都不能砍斷啊,它的鋒刃哪里還能切割腿骨上的肉呢?鋒利的寶刀被鐵銹蒙蓋,使得有才能的人感到惆悵。即使是經(jīng)過多次錘煉的精品,棄置不用也會百病叢生。濕氣哪里是毀壞寶刀的唯一因素啊,長久不用也是會這樣的。那屠夫的刀啊,獵人的矛,沒有灌鑄沒有淬火啊,含有雜質(zhì)而不夠精純。它們天天操持月月?lián)]舞啊,割宰肥肉刺擊動物,看起來鋒刃閃閃發(fā)亮,濃烈地散發(fā)出一股腥臊氣味。難道它們沒有經(jīng)過暑夏季節(jié)而蒙受濕氣的侵蝕啊,就因為它們經(jīng)常使用才顯得這樣的美好。
有一個從東方來的客人,送給我一塊越地的磨刀石。這磨刀石形狀像圭而質(zhì)地是石,顏色青蒼,紋理細膩。我用它磨去刀上的魚鱗狀銹斑,再以淘米水淘洗使之潤滑。就像衣服洗去污垢,鼎上除去穢物。又像濃霧散盡露出青天,浮萍蕩開現(xiàn)出池水。這寶刀,擦一擦寒光刺眼,敲一敲清音振耳。回復(fù)為原來的樣子,重新露出銳利的鋒芒。既然寶刀可以恢復(fù)原形而最終被人們所用,那么一時蒙上污垢又怎能算是恥辱呢?我深感刀的利鈍變化有一定的時機啊,便把施展抱負的雄心寄托在瞪眼注視時機上。
??!以磨刀石去磨刀,能夠化鈍為利;用法制來砥礪,能夠化愚為智。武王得到它,商朝的風俗就變得淳厚;漢高祖得到它,杰出的才能就能施展。得到它既然是有緣由的,失去它難道就沒有原因嗎?自漢代以來,日月星辰的光輝分散。隨著法制實行的好壞,運用法制便獲得人才。五百多年后,唐朝興盛。才又高懸起法制這磨刀石,來砥礪天下百姓。萬物的生長在于天,人材的培育在于國君。天決定萬物的生長,國君主宰著百姓的命運。哪里有執(zhí)掌著法制這治國工具,還愁找不到賢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