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與馬,何以共天下?(三)
?
然而,以上種種計算,逐漸失去意義,因為西晉這艘船快沉了。
內(nèi)戰(zhàn)之后的西晉,呈現(xiàn)分崩離析的狀態(tài)。北邊山西高原,匈奴劉淵在并州起兵,自稱漢王,建立政權(quán)。華北平原,羯人石勒在冀州起兵,縱橫河北,攻城掠地。西北關(guān)中平原,戰(zhàn)亂加饑荒,導致赤地千里,半數(shù)百姓流亡逃難。東部山東半島,世族子弟王彌自稱征東大將軍,寇掠青、徐二州。南方長江流域中游,來自關(guān)中、蜀中的流民武裝相互攻伐,叛服無常。東南長江流域下游,右將軍陳敏叛亂,試圖效仿孫策孫權(quán),割據(jù)江東。
這種州州自帝、郡郡稱王的混亂局面,遠遠超出了東海王的能力范圍。原本已在左支右絀,西晉朝廷新的權(quán)力斗爭又開始了,晉懷帝與東海王的矛盾公開化,新的內(nèi)戰(zhàn)又在醞釀之中。
如此背景之下,瑯琊王氏開始考慮家族的退路。當時王戎已經(jīng)病死,瑯琊王氏的頭面人物是王衍,時任尚書令、司徒(又來轉(zhuǎn)任太尉,兼尚書令),地位僅低于東海王這個丞相,二人搭檔,共同執(zhí)政。這是西晉版本的“王與馬”,以“馬”為主,“王”為副。
王衍向東海王推薦弟弟王澄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對兩個弟弟說,“荊州有江、漢之固,青州有負海之險,你們二人在外,我留守洛陽,足以構(gòu)成門戶的‘狡兔三窟’?!?/p>
王衍雖然在籌劃退路,其實他的態(tài)度還算是積極的。他覺得,即使形勢再不利,京師荊州青州三大要沖,總不會全都淪陷吧。
然而王衍的族弟們,顯然比他悲觀得多,他們覺得“狡兔三窟”依然不夠保險,要做最壞的打算?,樼鹜跏献拥荛]門密謀,最后,王曠的提議獲得一致通過:到江南去。
這個主意其實并不新鮮。一百年前,東漢末年的大亂世里,他們的同族伯祖,也就是瑯琊王氏的奠基人王祥,就曾帶著族人避難廬江,隱居了三十多年。不同之處是這次跑得更遠更南,廬江在長江北岸,而他們這次打算渡江。王曠擔任過丹陽太守,比較了解情況,江南雖然落后于中原,建康好歹也是孫吳舊都,天下五都之一,不算太差。
當年避難廬江,是因為王祥的繼母朱氏出身廬江朱氏,父親死了,兒子投靠母家,名正言順。現(xiàn)在要到江南去,卻以何理由?到了江南后,又何以立足?
順著這個思路,他們想到,由姨表弟瑯琊王司馬睿(當時依然是平東將軍、監(jiān)徐州諸軍事)來做工具人,去江南任職,王導作為幕僚跟著去,站穩(wěn)腳根后,其余兄弟跟著一起來。
?
主意既定,瑯琊王氏開始運作。這種以宗室藩王為一州都督的任命,讓王衍出面建議就不合適了。東海王嗜權(quán)如命,多疑狹隘,昔日心腹繆播、繆胤因為與晉懷帝走得近,翻臉就殺了,可不好讓王衍觸碰這個逆鱗。
瑯琊王氏走的是東海王妃裴氏這條路。裴妃出身河東裴氏,河東裴氏與瑯琊王氏累世交好,經(jīng)?;ヅ浠橐觯瑑勺逵侄汲鲲L流名士,是當時的文化頂流。其中,裴楷與王戎齊名,裴楷之子裴瓚與王戎之子王綏為至交,裴氏子弟被時人拿來與王氏子弟做類比,所謂“裴、王二族盛于魏晉之世,時人以為八裴方八王”。所以,瑯琊王氏在河東裴氏面前,很能說得上話。
當然,涉及門戶利益,光靠人情是不夠的,必須讓河東裴氏也得到好處。司馬睿調(diào)去江南后,裴妃的哥哥裴盾被任命為徐州刺史,接替司馬睿,主持徐州軍政。裴妃的另一個兄弟裴邵,則被司馬睿任命為長史,一起去了江南——瑯琊王氏在找退路,河東裴氏同樣也需要找退路呀。
渡江,是司馬睿命運的一個關(guān)鍵轉(zhuǎn)折點。倘若留在江北,別說當皇帝,他很可能會跟許多同族一樣,被殺死在荒效野外,尸骨無存。司馬睿終生都很感激裴妃,永嘉之亂中,東海王一門滅絕,裴妃被販賣為奴,司馬睿派人救出裴妃,多次親臨宅邸,將兒子司馬沖過繼到東海王名下,興滅國、繼絕祀。
瑯琊王氏的恩情更在裴妃之上,可以說,司馬睿的命運劇本就是由瑯琊王氏一手策劃、一手實施的。這種無法回報的恩情,足以讓瑯琊王殿下心頭一熱,感激涕零;也足以讓中宗晉元帝如芒在背,心中莫名充滿憤怒。
在瑯琊王氏這邊,他們的初心當然不是培養(yǎng)出一個皇帝,純粹只是為了避禍,就如當年王祥一樣,到江南躲幾年,等局勢穩(wěn)定了,就返回瑯琊。
當時誰也想不到,這次分別,竟是永訣。
?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七月,晉懷帝下詔,任命瑯邪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假節(jié),鎮(zhèn)守建康。九月,司馬睿到達建康,王導以安東將軍司馬的身份,一同前往。
渡江的決定,究竟正確不正確?王導心中其實并不篤定,于是他找當時著名的術(shù)士郭璞算了一卦,得到的結(jié)果是:吉,無不利!淮水絕,王氏滅!
秦淮河水當然不會斷絕,王氏此行,吉,無不利!
接下來數(shù)年間,王棱、王舒、王含、王廙、王彬諸兄弟,拖家攜口數(shù)百人,陸陸續(xù)續(xù)搬遷到建康,住進了著名的烏衣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