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薩斯的孩子們,劇情解析,斷點重續(xù)

理解別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我是這么認為的?!犊退?/p>

以下,全文劇透,萌新勿點。
首先是,解析小劇場的背景。整合運動在切城武裝暴動,深層次的原因是烏炎兩個政治實體的沖突,這個事站里面已經(jīng)有很多詳細的分析,這里就不過多展開,一句話,烏薩斯主戰(zhàn)派支持整合運動領(lǐng)袖塔露拉,奪取切城攻擊龍門,以此為烏炎戰(zhàn)爭由頭。淺層次的原因是烏薩斯長期以來對感染者極端的排斥政策與文化,為整合運動的暴亂提供的基礎(chǔ)。
這次的小劇場發(fā)生在切城的一所學校,最初的起因,是愛國者老爺子為保護切城的學生不受這場暴動的侵害,將其大部分人集中在一個地方,形成了一個內(nèi)外封閉的保護所。后由梅菲斯特與浮士得代為管理。主線中,是塔露拉將愛國者及其部下革命軍調(diào)離。

在這個封閉的學校里,發(fā)生了以下事件:
第一次食堂火災(zāi)。原因不明,無法考證,有人懷疑是梅妃干的,但是沒有實際證據(jù)。這個事件導(dǎo)致學校的管理偏離了愛國者的初衷,資源的短缺為之后的斗爭埋下了禍患。
貴族派成立。貴族的大量學生也被封鎖在學校,在早露的領(lǐng)導(dǎo)下,貴族派成立,并大量掠奪資源,學校資源進一步緊缺。
大量平民社團成立。由于貴族派的掠奪,大量平民抱團自立,一方面是為了阻擋貴族派的掠奪,一方面是為了自身掠奪更弱小的人。
烏薩斯學生自治團成立。依靠冬將軍強大的武力,團結(jié)了真理以及一些走投無路之人。但其內(nèi)部有著不安的因數(shù)。

小劇場第一個斷點出現(xiàn),為什么自治團內(nèi)部會產(chǎn)生沖突,并演變成戰(zhàn)斗?為什么凜冬后續(xù)會去貴族派的肉食倉庫?
解釋起來也很簡單,雖然真理和凜冬的小劇場里面沒有直接說明,但是還是可以推敲出來的。凜冬的常說看不起欺負弱小之人,這便是自治團的核心沖突,作為當時學校的社團,不欺負弱小就代表沒有來源,凜冬只是抵擋了來自貴族派的掠奪,但是沒有去掠奪更弱小之人的食物,隨著自治團人數(shù)與資源的消耗,自然有人想去搶劫別人的食物,但是凜冬看不慣這樣的行為,應(yīng)該是制止了教訓了這樣的行為。
可是,現(xiàn)實是人都快餓死了,誰還管欺不欺負弱小,為了活下去,自治團的部分人決定干掉凜冬,其中之一包括真理的好友。
從真理的小劇場可以看出,真理的好友是邀請了真理一起干掉凜冬的。
后續(xù)的情況大概是,真理向凜冬說了,她的好友準備在晚上偷襲她的事實,凜冬反擊,并干掉了所有偷襲的人,同一時間烈夏入自治團。這次事變中的關(guān)鍵,一是在于凜冬不欺負弱小的信條,一是在于真理“背叛”了朋友。

真理為什么背叛朋友?我不會試圖去理解真理當時的想法,從真理小劇場可以看出來,真理對她的朋友有很深的感情,但是最后,真理還是理智戰(zhàn)勝了感情,或許就如她常說的,只有凜冬才能帶著她們活下去。
真理小劇場中有幾個模糊不清的暗示,比如真理的朋友好像要掉下去或者死亡的時候,真理來了,并來晚了一步,并且還沒有施于援手。這里可以說明一下,一凜冬不會直接殺了反叛的學生,但是反叛的學生被打并驅(qū)逐出自治團后,生存率極低。這樣來說變相也是一種殺害了。二凜冬在清理反叛學生的時候,真理不在現(xiàn)場。這是從烈夏的小劇場可以看出。
下面簡單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況,屋內(nèi)凜冬正在假裝休息,昨天真理告訴她,有學生要干掉她。這時一群人沖了進來,包括真理的朋友,準備直接干掉凜冬,到凜冬卻醒了過來,并組織起埋伏的人手,雙方動手了,而真理的朋友也意識到,沒出現(xiàn)的真理背叛了她們。凜冬干掉了她們,并和剛來的烈夏將這些人扔出了自治團。真理來到了她朋友的身邊,看著好友漸漸昏迷也沒有施出援手(小劇場里面的畫面,也有可能是真理對背叛朋友后的臆想),好友的不理解,讓真理開始埋下矛盾的種子。
在真理眼里,凜冬代表著秩序和武力,這個我們定義的法律其實很相似,在這樣的背景下,凜冬的信條作為法律,其也是執(zhí)法者,而其好友則是違法者,她選擇了尊崇法律秩序,拋棄了感情因素。
真理最大的矛盾點在于,情與法,但是她所認為的法是真的法嘛,那不過是特殊情況下的一種團體秩序。只能說無法解釋當時真理的心態(tài),也許真理認為凜冬的團體秩序才能使她們活下去,所以才選擇背叛朋友,誰又能知道紙片人的心思呢。
事件繼續(xù)
第二次食堂倉庫火災(zāi)。上文也說明了,凜冬不愿意掠奪弱小,但是自治團要活,那么只有鋌而走險去搶貴族派。最后由于凜冬一場意外,倉庫著火,學校僅存的資源,也付之一炬。這里應(yīng)該不用分析了,凜冬極其自責。嚴重影響了自身的心理狀態(tài)。
整合運動撤離。烈夏小劇場中,烈夏去找整合運動領(lǐng)袖梅與浮,第二天整合運動撤離。這兩者有關(guān)系嗎?有肯定是有的,但是關(guān)系卻不是因為烈夏。
小劇場第二個斷點,為什么整合運動撤離?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個學校集中營的初衷是保護學生,愛國者走后,梅與浮接手,按梅的性格可以推斷他只會看戲,是不會在意學生的生命的,而浮則是一種矛盾的狀態(tài),就現(xiàn)在這個情況,學生出去是死,在學校還是死。這時烈夏的到來成為了這個微妙局面,最后的一根稻草,整合運動已經(jīng)沒意義守在這里,學生保不保護都要死完了。
學生自治團出校、早露往事、流浪之路。
這里有三個斷點,下面一一解析。
第二次火災(zāi)后,秩序?qū)@個學校來說已經(jīng)不存在了,貴族派在這段時間,不停與平民社團相互攻伐,也已經(jīng)面臨崩潰。
這時,凜冬應(yīng)該再次鼓起精神,并開始搶劫貴族。貴族派崩潰后,早露也許還留存了部分物質(zhì),并被凜冬盯上,最后早露獻上資源,成為自治團一員,凜冬一伙是不知道早露是貴族派這邊領(lǐng)袖的,從早露的小劇場中可以看出來。

之后便是流浪之路,重要人物古米登場,如果沒有古米,估計這群人也活不到羅德島,古米是烏薩斯童子軍出身,并在野外生存的某個獎項是亞軍,由此可以肯定的是,古米是這個團隊的后勤保障。
這里提一些過度解讀的情況,一是自治團吃人肉的問題。提出這個觀點的人大部分都是說凜冬小劇場中那血淋淋的火腿,以及生麥穗,以及古米三下一暴擊、餓了會喪失理智的事。
這里必須澄清一下,小劇場所有劇情、主線、干員資料,都沒有一絲絲吃人肉的苗頭,這種解讀,更多的是自身的臆想。
血淋淋的火腿和生麥穗,只能說明當時燃料極度缺乏,導(dǎo)致自治團成員一度以生食為主。而古米的情況,更多的像創(chuàng)傷后遺癥,三下一暴擊這種情況,并不是單單指切肉的時候,有人推測出,切人肉第三下需要砍骨頭,所以要特別用力,額~神邏輯。三下一暴擊產(chǎn)生可能情況太多,基本無法推斷。而古米的其他習慣,結(jié)合當時流浪之路的背景,這些習慣都有行成的必要條件,至于餓到失去理智,這個表示我也會。
按古米的性格,如果有食物資源,她應(yīng)該會優(yōu)先提供給自治團的其他人,所以在流浪之路上,古米應(yīng)該是吃苦吃得最多的,餓肚子餓的最多的。
心疼古米。
最后,自治團最后留存的五人的相互關(guān)系。
凜冬由于第二次火災(zāi),對自己的判斷產(chǎn)生懷疑,第二人格開始否定之前她的所有判斷與信念,但是真理和大家的支持給了她相信自己的理由,“她一直是正確的”。
真理,她深刻認識到,凜冬的團隊秩序,才是這群人活下去的關(guān)鍵,所以特別支持凜冬,同時這也許是一種自我安慰,也許只有認為凜冬是正確的,那么她所做的背叛朋友的事,也就是正確的了。
早露,努力活著,努力適應(yīng)。
烈夏,……
古米,她的心理陰影其實蠻大的,但是也是由于伙伴的原因,她努力挺過來了,來自凜冬和真理、早露、烈夏的支持,和相互幫助,才使她沒有崩潰。
以上,所有劇情整理完畢。
最后,烏薩斯學生自治團,歡迎來到羅德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