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TI和MTI每日一譯Day664

CATTI和MTI每日一譯Day664
原文
'The effects of opposition are wonderful. There are men who rise refreshed on hearing of a threat, men to whom a crises, which intimidates and paralyzes the majority, comes as graceful and beloved as a bride!'
- Ralph Waldo Emerson
昨日翻譯譯文參考:
原文
'The ultimate measure of a man is not where he stands in moments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where he stands at times of challenge and controversy.'
- Martin Luther King, Jr.
吳杰參考譯文:
要品透一個人,莫要看其在閑適安逸時如何志得意滿,而要看其在非議纏身時如何自強不息。
——馬丁·路德·金
作者簡介
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非裔美國人,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亞特蘭大,美國牧師、社會活動家、黑人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
1947年,馬丁·路德·金被任命為埃比尼澤浸禮會教堂助理牧師。1954年9月,接受亞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德克斯特大街浸信會教堂的聘請,擔任該教堂的牧師;同年,當選為蒙哥馬利市有色人種協(xié)進會執(zhí)委。1955年12月,被推選為蒙哥馬利改進協(xié)會主席,領(lǐng)導(dǎo)了蒙哥馬利對公共汽車的抵制運動。1957年8月,建立了南方基督教領(lǐng)袖會并當選為主席。1963年4月12日,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lǐng)導(dǎo)了大規(guī)模群眾示威游行;8月28日 ,組織了爭取黑人工作機會和自由權(quán)的“華盛頓工作與自由游行”,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館的臺階上發(fā)表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同年,馬丁·路德·金成為《時代周刊》的年度人物。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 1968年4月4日下午,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洛林汽車旅店二層被種族主義分子暗殺,終年39歲。
2006年12月,馬丁·路德·金被美國雜志《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