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意識形態(tài)分析——黑色的騎士&白色的謊言
PART1 作為根基的符號
要理解《黑暗騎士》中小丑與蝙蝠俠之間的斗爭,就必須先回到故事的開端,也就是蝙蝠俠的誕生。在前作《俠影之謎》中,布魯斯韋恩的父親,托馬斯韋恩對于哥譚市做出的嘔心瀝血的改變在他死后,立馬就付諸一炬,哥譚又回到了那個腐敗骯臟的罪惡之城。這讓布魯斯韋恩意識到,作為一個血肉之軀,是會被輕易摧毀的;而只有作為一個符號,才是無堅不摧的。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是這樣定義符號的,符號的構(gòu)成需要兩個必要的元素:一個是必須具有能夠自圓其說的形象;而另一個也是最首要的則是心中的理念,我們會將自身的的心理狀態(tài)投射到符號之上,因此可以說符號的意義來源于感知,并由他人對其的認識所決定。布魯斯韋恩深諳符號的運行機制,自己并不能搖身一變變?yōu)轵饌b這個符號,而必須給予人們夠構(gòu)建蝙蝠俠形象的可能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以關(guān)于蝙蝠俠的敘事作為支撐,因此布魯斯韋恩就創(chuàng)造了關(guān)于蝙蝠俠的地點,名字,圖騰以及敵人,人們也就能通過布魯斯韋恩創(chuàng)造的符號以及敘事去賦予其不同的意義,并通過感性去證實這一意義。對于哥譚的市民來說,蝙蝠俠代表著希望與秩序;而對于哥譚的罪犯來說,蝙蝠俠則代表著恐懼與審判。并且兩者都會以不同程度上的與蝙蝠俠的“相遇”去證實他們賦予蝙蝠俠這個符號的意義。
但過度地依賴與崇拜符號會是相當危險的,尤其是在符號背后支撐的是一個血肉之軀的時候?!逗诎凋T士》中布魯斯韋恩與哈維登特想要如法炮制地創(chuàng)造另一個類似于蝙蝠俠的,作為哥譚希望象征的符號——光明騎士,只不過他會比蝙蝠俠更好,不再行走在法律與道德的邊緣,用合法的方式與哥譚的罪惡作斗爭,并光明正大地作為哥譚的英雄。但這種想法就如光明騎士背后的哈維登特一樣,是過于理想主義且危險的。哈維登特在與布魯斯韋恩會餐時說道這個社會需要凱撒這樣的領(lǐng)導者,將其帶向光明。但他沒有考慮到的是凱撒不是完美的,他自己也不是,若我們過分地崇拜個人以及其符號,乃至混淆他們,那當那個個人的欲望開始膨脹或是和他所代表的符號產(chǎn)生不一致性時,所帶來的后果將是不可設(shè)想的,被小丑腐化后的哈維登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其次,由于符號的意義是由他人決定的,因此當符號經(jīng)由他人后,它本身的意義與影響就不再受符號背后的人控制了。在布魯斯韋恩對于蝙蝠俠這一符號的構(gòu)想是想讓它成為照亮哥譚市的燈塔,喚起哥譚民眾對于未來的希望,并號召他們對哥譚做出改變。但該符號的意義及其造成的影響卻不如布魯斯韋恩所愿,《黑暗騎士》的第一幕中,當?shù)静萑伺c俄羅斯黑幫交易時,幾個蝙蝠俠的模仿者拿著獵槍,沖出來試圖“懲惡揚善”,全然歪曲蝙蝠俠這個符號原先的理念。再者,由于蝙蝠俠這個符號是如此強大,使得哥譚的所有罪犯都聞風喪膽,犯罪活動日益減少,而走投無路的罪犯為了應(yīng)對蝙蝠俠則不得不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之相抗衡的符號,小丑因此應(yīng)運而生,蓄勢待發(fā),準備開啟一場對于哥譚的毀滅性災(zāi)難。
PART2 ?后911時代的恐怖主義
《黑暗騎士》可以說是后911時代唯一的黑色電影,黑色電影在二戰(zhàn)后的美國興起,與其說它是一種電影類型,不如稱之為是一種電影風格。黑色電影不再像大蕭條時期的美國電影一樣持有逃避主義的態(tài)度,旨在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動人的故事,讓觀眾忘記現(xiàn)實的殘酷。而是直面現(xiàn)實,直接地展示世界的道德模糊感,生活在其中大眾的虛無以及不安感。在水門事件后,黑色電影中的幻滅,虛無與道德模糊感更為強烈,人們開始質(zhì)疑當權(quán)者的正義以及意識到個體在強大社會體制下的無力與渺小。但在美國911事件后,美國電影卻鮮少再次出現(xiàn)將歷史事件與故事基調(diào)相融合的黑色電影,后911時代的美國已今非昔比,充滿混亂與混沌,《黑暗騎士》作為一部黑色電影,直接展露了人們對于這個失序世界的歇斯底里,且拒絕一切的虛情假意的慰藉童話。在片中的哥譚市就是濃縮了后911時代的道德模糊與失序氛圍的黑色城市,而作為超級英雄的蝙蝠俠也并非真的像一個英雄像是過往黑色電影的孤單偵探,行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帶,使用著令人質(zhì)疑的手段,去試圖做出改變,但始終未果或是適得其反。
而最能夠凸顯《黑暗騎士》作為后911時代黑色電影的元素就是其對于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新型風險之一的恐怖主義的直接描寫。深究小丑所代表的恐怖主義本身,它實際上是一種暴力化的現(xiàn)代犬儒主義.犬儒主義由古希臘哲學家安提斯泰尼所創(chuàng)立,主張人不應(yīng)受各種習俗和規(guī)定的限制,應(yīng)以追求普遍的善為人生之目的,為此必須拋棄一切物質(zhì)享受和感官快樂。隨著犬儒主義的發(fā)展,它原本的內(nèi)涵已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現(xiàn)代犬儒主義仍包含著古典犬儒主義憤世嫉俗的特質(zhì),但憤世嫉俗已變成了玩世不恭,而對于道德標準的追求也不復(fù)存在。
作為現(xiàn)代犬儒主義者的小丑,認為所有人都是虛偽的,他們都在使用謊言的表皮去遮掩其丑陋與骯臟的血肉,而唯有他自身是最真實的,能夠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丑惡。小丑自認為是這個腐敗社會的批判者,通過暴力的對于虛偽的揭露,來達到一個能夠冷眼審視世間的本真維度,使世人和自己都擺脫謊言與虛偽。
小丑相當自信地持有著人性本惡的消極想法,他在與蝙蝠俠對峙時,說道當事情脫離控制時,那些文明人立馬就會拋棄他們的偽裝,而選擇去展現(xiàn)他們丑惡但真實的一面。小丑認為這些人是本可以選擇不去行丑惡之事,但是他們?nèi)匀蛔龀隽顺髳旱倪x擇。這看似做出了一針見血的批判且給人們提供了選擇的自由,而小丑好似看穿了一切,在一旁以荒謬和玩笑對待這個荒謬的世界。但這種對于謊言的擺脫本身就是一種虛偽的謊言,而他呈現(xiàn)的自由實際上是一種虛假的覺醒。人們并非主動去選擇那丑惡的一面,而是在這個環(huán)境中不得不這樣做。當小丑在三個暴徒之間留下了一條棍子,讓他們選出一個贏家,或是小丑在兩艘客船上安放了炸彈,讓船上的人選擇是否要炸掉另一艘船時,兩種情況中的人們都作出了看似丑惡的選擇,但這一丑惡的選擇并不能說明他們的表層之下必定是丑惡,而是他們在這個情況下不得不這么做。由此看來,小丑所宣稱的批判與斗爭同時也是倒錯的,他的目的并非是想要去獲得真相與真實,而是對于“揭露”謊言后所帶來的社會的動蕩以及毀滅的享樂。
再來,小丑似乎擁有著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姿態(tài),但相比他人,小丑其實在謊言中陷得更深。小丑對于虛偽的批判,認為我們本可選擇真實的態(tài)度看似是一種自由的覺醒,但這實際上是將自己的自由拱手相讓,對自己的欲望的否定,我知道我要什么,但是我不去追求它。因此現(xiàn)代犬儒主義是一種消極的意識形態(tài),也從未真正覺醒。
那小丑的恐怖主義為何又能造成如此大的危害呢?德國社會學家烏利希貝克提出,現(xiàn)代社會已成為一個風險社會,我們都在承擔著現(xiàn)代化勝利所帶來的苦果,就如蝙蝠俠這個符號的誕生為哥譚所帶來的安寧一樣,也是具有不確定的后果的,這些后果將影響著人們對于風險的預(yù)期。貝克將傳統(tǒng)的風險模型分為幾率與影響兩個部分,主要適用于對于人類的外部打擊,正義與邪惡在此有著明確的界限。但由于當今社會充滿著無數(shù)的未知變量以及不確定性,風險模型在當今已不再適用。911恐怖主義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不再可預(yù)測,并具有極端的破壞性,而其最具有顛覆性的是它以動機代替了幾率,使恐怖主義行動具有人性的復(fù)雜性以及無限可能性。再者,恐怖主義所帶來的恐懼并非它的行為本身,而是恐怖主義所引起的大眾的預(yù)期,公眾敵對蝙蝠俠,要殺死暴露蝙蝠俠身份的員工或是蝙蝠俠以及當權(quán)者為了抵御恐怖主義行動而采取的一系列不道德措施,而這些預(yù)期往往會揭示甚至改變我們真實的自我,這正是蝙蝠俠與小丑所爭奪的哥譚之魂,即我們淺層之下的真實自我
PART3 ?保守主義者的白色謊言
讓《黑暗騎士》成為后911時代黑色電影的元素不僅僅是對于恐怖主義的直接描繪,還有對于美國政府對恐怖主義應(yīng)對方式的影射。在911后,小布什政府應(yīng)對恐怖主義,出臺了愛國者法案,允許美國政府無需根據(jù)地竊聽手機,調(diào)用私人資料。在當時,小布什政府利用民心惶惶來正當化這種侵犯人權(quán)的行為,聲稱一切都是為了大局著想。而在幾年之后的自由法案收回了大部分這樣的權(quán)力,但直到斯諾登的泄露,全世界的人才意識到美國政府從來就沒有放下著侵犯隱私權(quán)的力量。
在《黑暗騎士》中也有關(guān)于愛國者法案的直接對應(yīng),為了在小丑再傷及人命之前找到小丑,蝙蝠俠將整個城市的手機改造成了接收聲吶的麥克風,整個哥譚的隱私都在蝙蝠俠一人之手。這實際上是一種保守派的“智慧”,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提出,柏拉圖將其稱為“高尚的謊言”,當權(quán)者以及意見領(lǐng)袖必須為了民眾的利益向它們?nèi)鲋e,因為大眾的意志以及決心不足以讓他們主宰自己的命運。令人不安的是這種“高尚的謊言”在影片中的世界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原則,所有權(quán)力機關(guān)之后的人都深知社會的秩序與安寧只能建立在謊言之上。哈維丹特假冒成蝙蝠俠來讓真正的蝙蝠俠組織小丑,戈登假死以此來在暗中幫助蝙蝠俠,而蝙蝠俠在最后擔下了哈維丹特的罪行,并維持著光明騎士的謊言。作為當權(quán)者即使知道真相與現(xiàn)實,仍要毫不猶豫地給大眾灌輸高尚的謊言。若謊言被揭穿,若大眾知曉了當權(quán)者為了達到正義而使用非道德手段時,對于那么對于社會制度以及司法體制的信任則會不復(fù)存在,而混亂與毀滅就會隨之而來
盡管能夠維持社會的安定,這種保守主義的"智慧"是相當危險的,由保守主義的當權(quán)者所創(chuàng)造的敘事中人民是缺位的,人民在其中就如故事的背景板,對于自身的命運并不自知且對其沒有任何話語權(quán),這與保守主義當權(quán)者所宣稱的民主社會是矛盾的,且在進一步粉碎他們想要維持的民主社會。就如丹·布朗所提出的質(zhì)問:誰來監(jiān)視監(jiān)視者?這也是我們應(yīng)擔憂的問題。
PART4??充當麥高芬的哥譚之魂
麥高芬是多數(shù)好萊塢動作電影的必要元素,希區(qū)柯克這樣定義麥高芬:角色在乎但觀眾不在乎的東西。但《黑暗騎士》使用的麥高芬并非是某個只有角色在乎而觀眾不在乎的圣杯或毀滅性武器,而是更為抽象,且關(guān)乎我們的生活。蝙蝠俠和小丑看似只是在爭奪對于哥譚之魂的定論,但這實際上是一種價值觀的對抗:我們世界的表層之下到底是充滿著善與秩序還是毀滅與混亂?在這場戰(zhàn)爭之中,其中具有四個勢力,我們可以通過羅伯特麥基價值矩陣對其進行解讀。
羅伯特麥基在《故事》提出了價值矩陣,首先是正面價值,是代表著正義的蝙蝠俠,哈維登特與戈登局長所組成的聯(lián)盟,想要維持哥譚的秩序與安寧;其次是矛盾價值,和正面價值直接對立,是代表著非正義的哥譚的罪犯;然后在正面價值和矛盾價值之間還有相反價值,一種既有些負面而又并非與正面價值完全對立的價值,是代表著腐敗的哥譚官僚;而最后則是負面之負面,一種具有雙重負面性的對抗力量,到達了人性黑暗勢力的極限,是小丑所代表的虛無,不再在乎善與惡,而只想要解構(gòu)兩者之間的界限,使世界陷入混亂
代表虛無的小丑可以說是代表正義的蝙蝠俠完美的對抗力量,羅伯特麥基這樣說道:"主人公及其故事趣味性和打動人的程度完全取決于反派的力量有多大,唯有強大的反派,才能創(chuàng)造強大的阻力,由而造就精彩的故事,而小丑作為反抗力量最為強大的一點就是他深知蝙蝠俠以及哈維登特的弱點。
小丑深知符號的運行機制,作為犬儒主義者的小丑看出了蝙蝠俠所創(chuàng)造的敘事的虛假,在符號后只是一個血肉之軀,因此蝙蝠俠這個符號所代表的恐懼對小丑不能起到絲毫的作用。而正因小丑知曉符號的本質(zhì),他也深知如何摧毀一個符號,即摧毀符號的理念,即其真正的自我。他達成這一目標的方式是迫使主人公陷入艱難的選擇,羅伯特麥基在故事中說道:"一個人在壓力下做出的選擇會展現(xiàn)他的真實自我,壓力越大,展現(xiàn)就越深層,做出的選擇就越接近角色的本質(zhì)。小丑通過各式各樣的恐怖行動,逼迫蝙蝠俠做出選擇,想要借此展現(xiàn)符號之后他只是個充滿缺陷的凡人,將蝙蝠俠的符號拉入現(xiàn)實,以此來摧毀蝙蝠俠這個符號。雖然小丑的這一進攻對于蝙蝠俠并未奏效,但對于哈維登特卻起了作用,在小丑造成的壓力之下,哈維登特做出的選擇揭示并改變了其真實的自我,作為哥譚最后的希望與象征的光明騎士在此崩塌。
PART5 黑色的騎士
在哈維丹特墜地的那一刻,哥譚賴以生存的符號光明騎士已經(jīng)被摧毀了,而小丑又以他的恐怖主義行動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他的犬儒主義式觀點,小丑看似已經(jīng)勝利了,但這場關(guān)乎哥譚之魂的戰(zhàn)爭并未結(jié)束。在與小丑的較量中,蝙蝠俠變得更為強大,并在這后一幕做出了最艱難的選擇,逆轉(zhuǎn)了這場戰(zhàn)役的局勢。蝙蝠俠重新創(chuàng)造了哈維登特的敘事,通過的高尚謊言維持了光明騎士的符號,并通過自己承擔全部的罪責而避免了走向了犬儒主義,重新占據(jù)了對于真正自我以及哥譚之魂的主導權(quán),遁入夜中,作為英雄的蝙蝠俠死了,而黑暗騎士誕生了。
?
參考文獻以及視頻論文
《Philosophy?of?Christopher?Nolan?–?feat.?Batman?Dark?Knight?Trilogy?–?Wisecrack?Edition
《Philosophy?of?The?Joker》?–?Wisecrack?Edition
《The?Ultimate?Post-9/11?Allegory:?The?Dark?Knight?on?Risk?and?Terror》
《現(xiàn)代犬儒主義——工薪階層最容易陷入的意識形態(tài)陷阱》——未明子
《Meaning?in?Batman:?The?Dark?Knight》–?Earthling?Cinema
《The Dark Knight — Creating the Ultimate Antagonist》————Lessons from the Screenplay
《The Dark Knight: The Only Post-9/11 Noir》——The Take
《永遠改變超級英雄電影的《黑暗騎士》》——超粒方?
《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Slavoj Zizek
《STORY》——Robert McK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