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A高階引導:復雜場景,你不可不掌握的三個工具-善世研究院
經過初階的CSA學習,很多伙伴都迅速在自己的場景中實踐過,體驗到了引導對團隊智慧的激發(fā),但也感受到在復雜場景中比較苦惱:
小A:引導兩小時,不如領導發(fā)言兩分鐘,這引導好像也沒啥用?
小B:既要又要還要的需求,先滿足哪一個?小C:工作坊的目標問題似乎不是一場發(fā)散收斂的結構下設計的引導可以解決的,無從下手?小D:情緒和感受在場子里應該被拎出來講嗎?拎出來收不住怎么辦?小E:這個場子,要聊問題、策略,行動,但誰先誰后?......大家發(fā)現(xiàn)組織中需要解的題目,有的像藏在迷霧里看不見真身,有的像亂繩交織纏繞不知如何解….初階學習的引導工具好像總缺了一些火候,于是芬蘭引導協(xié)會主席Pepe老師于9月2-3日在善世研究院開了一場CSA高階引導課,幫我們撥開迷霧,解開引導中的難題。
動態(tài)引導:全圖視野下,每一位參與者到底關心在意的是什么?
很多引導師一定有這樣似曾相識的場景:雖然研討主題早已說明,也字大體正的寫在大家面前,一到討論起來,每個人各執(zhí)一詞,有堅持用數(shù)據說話的,有的在提問題,有的聊感受或者在抱怨,還有的在想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干,各種觀點七嘴八舌,引導師讓其自由生發(fā),還是果斷干預?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Pepe老師提出了動態(tài)引導這個工具,在數(shù)據/事實;擔心/顧慮;關鍵問題,解決方案方面,確定好要討論的主題后,引導師即刻化身為中立的記錄員,把大家說的想法盡可能全部記錄下來。
場域中的對話,從引導師-參與者之間的對話,變成了參與者-參與者之間的對話,也加深了彼此之間的聆聽和理解。隨著白板紙上的內容增加,全場人對我們所研討的問題補充了自己缺失的視角,有更為全貌的理解,同時也幫助我們看見大家思考這個問題時候的能量傾向,是注重事實,感受或者是問題和解法?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帶著更為全面的信息,去書寫我們的關鍵事項,看到真正的問題。
開放空間:動力和知識經驗,雙腳是最誠實的表現(xiàn)
開放空間技術由哈里森·歐文在八十年代末開發(fā),相比于世界咖啡和藝廊街的工具,開放空間在參議對議題的選擇和自身角色定位的選擇中有更大的自由度。雙腳原則是開放空間的一大亮點,意思是當參與者覺得學不到東西或者已經無法貢獻觀點,那就請移動雙腳去別的地方。這也說明了,議題與自身的相關性和能夠解題的知識經驗,是這個工具使用的要點。
除此之外,開放空間還有四大原則:第一項基本原則是來的人都是對的人。對于任何一個小組來說,誰來參加討論都是受歡迎的。由此可能出現(xiàn)有的小組人數(shù)多,有的小組人數(shù)少,也沒有關系。第二項基本原則是現(xiàn)場發(fā)生的任何事都是應該發(fā)生的。開放空間不鼓勵組織者去施加任何人為的控制,讓大家盡可能地發(fā)散思考。第三項基本原則是何時開始都不晚。小組的討論和進程是由小組自己決定的,不需要組織者人為的干涉。第四項基本原則是該結束時就結束。不必一直停留在討論過的主題上,但是如果大家需要,也是可以多給一些時間的。
點子交換:“偷”也是一種驕傲
Pepe老師獨創(chuàng)的點子交換(Idealogue)工具,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思維的碰撞,“偷”點子的過程讓每個參與者在聆聽的過程中會更認真,希望能有新觀點的獲取。同時在人的心理中,也希望自己能夠寫出好點子被別人“偷”,所以也會更加高度參與和投入在點子的書寫過程。
每一次點子交換的過程,都是智慧加成的過程,也是連接更加緊密的過程。
進階學習收獲,不僅僅在更新知識,還在認識和連接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引導學習的旅途中我們相互借鑒,不斷精進,一同成長!
【END】
想要了解2023年公開課排期的朋友們看這里!
【廣州見】CSA認證引導培訓-10/14-10/15
【深圳見】CSA認證引導培訓-11/04-11/05
[End]
【善世集團】全國性人力資源綜合服務集團,企業(yè)新一代人力資源經營伙伴。(shanshi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