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話聊如何防范系統(tǒng)性風險?
說起2008年的金融危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次貸危機、住房抵押貸款、系統(tǒng)性風險、雷曼兄弟等詞接踵而來,這里我們將對“系統(tǒng)性風險“”這一名詞作探討。
首先,什么是系統(tǒng)性風險?以下為百度搜索所得:

提到系統(tǒng)性風險不得不對比非系統(tǒng)性風險:

對于非系統(tǒng)性風險,你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就是指非整體的、不會殃及整個經濟的,比如某公司自己經營不佳破產倒閉等,其影響力相比系統(tǒng)性風險沒有那么大。
那么控制系統(tǒng)性風險的措施有哪些呢?
1、提高透明度以使交易商和投資者可以評估對手的風險。
我們的金融市場,在促進資金融通、合理定價、助力實體經濟發(fā)展等過程中,也充斥著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各種問題。像我一樣的投資者,很難利用公開信息去獲得企業(yè)真實情況。對于上市公司來說,由于其定期披露財務報表,受到金融機構的監(jiān)管也相比非上市公司要多,要獲得公司相關信息或許沒有那么難,但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并不意味著完全沒有問題,其往往會加以包裝,而對于我們普通投資者則很難去區(qū)分,可能會根據(jù)錯誤的信息作出錯誤的投資決策,那么此時提高透明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2、提高資本充足率以避免交易參與者由于潛在損失破產。
資本充足率是一個銀行的資本總額對其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舉個不恰當?shù)睦樱杭僭O你有100萬,20萬投資于股市,其余都在余額寶,那么你的資本充足率就是100/20=5,顯然這個比率越大,你的風險越小,一般這個比率在衡量商業(yè)銀行風險的指標中用的比較多,比如之前巴賽爾協(xié)議就由規(guī)定銀行資本充足率不得<8%。提高資本充足率就是希望投資者量力而行,盡可能少投資高風險資產,比如高位股票、期權期貨。

3、頻繁結算收益或損失以避免某機構額累計損失超出其承受能力。
4、制定有助于阻止承擔過度風險的激勵措施。
5、由評估證券風險的機構進行更準確的風險評估。
后三個措施就不詳細展開了,大家都好理解,我是喜歡理財愛分享的嘎嘎,一名金融在校大學生,感謝您的閱讀,我的認知有限,若有錯誤勞煩您評論區(qū)把幫我指正,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