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麟解
唱詞:
西狩獲麟,
孔仲尼傷時而鼓琴。
夫子何泣?是為叔孫。
反袂拭面淚沾襟。
出非其時矣,
見害以傷身。
胡為而出也,
天將喪斯文。
吁嗟獸之尊,
行不侶、止不群。
玉趾而振振,
抱義且合仁,
元枵之精依誰論,
何故蹩躠于風塵。(過板)
世事無常,慨嘆幽憤。
禮樂廢墜,綱常壞極為何因?
韋編三絕無處尋?
實指望,紹文王之治郅,
究百國之典墳。
信王道之既浹,
遂讬意乎斯文。
明尊卑、定人倫,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親親與尊尊。
春王正月始乎隱,
桓莊閔僖文,
宣成襄昭定為君。
息姑喪于允,
諸兒文姜又宣淫。
前有魯桓身罹難,
齊無知弒其君。
丹桓宮楹、刻桓宮桷終何用,
也總難逃,慶父既死、三桓秉政、季孟與叔孫。
五石六鹢君問卜,
且看那、明夷于飛,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主人有言利堅貞。
東門亂于莒,
歸父如于晉,
鼷鼠食牛、卜郊不從、朝齊暮衛(wèi)又出奔。
實指望,死而不朽、皇皇者華、呦呦鹿鳴歌四牡,
贈鯉伯魚報君恩。
只皆因,次于乾侯身飲恨,
陽虎問政饋以豚。
因此上,誅正卯塞奸佞,
墮三都震陪臣。
實可嘆,韶樂不聞久,康樂舞宮門。
八佾于庭不可忍,
無奈何,衛(wèi)宋走,陳蔡困,道不行,志猶存。
空谷幽蘭恨,
竟與匹夫倫。
縱有擎天手,
何曾扭乾坤。
只落得,禮崩樂壞(臥牛)混混沌沌。
君不見,天王身落在魚麗陣,
又出庶孽鑄亂因。
父投鄭、子憑晉,
王子朝奔楚典不存。
王道既如此,
天變或可尋。
這才引出那、恒星不見、星隕如雨、山崩地震古至今。
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
諸侯奔走不得保其身。
秉筆《春秋》作,
通鑒警世人。
賢賢而賤不肖臣,
撥亂反正圣人心。
可嘆嘉禎之無應,
郊藪空呈折瑞麟。
天喪盛賢魯衛(wèi)聘,
道之將喪何路循?
知我罪我今絕筆,
泠泠七弦歌獲麟。
解:岔曲《獲麟》根據(jù)《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獲麟”一事改編而成,其中參考了《春秋》、《左傳》、《國語》、《史記》等多種典籍寫作而成,文字較為晦澀,因此特寫一篇注解。
? ?《獲麟》的首尾部分,主要取材于幾種古琴譜收錄的《獲麟操》的歌詞,是對“西狩獲麟”一事的鋪排與渲染,中間段落以《春秋》為線索,將從隱公到哀公時期,春秋大事進行了歸納和總結(jié),表達了一種“世事無常,慨嘆幽憤”的心情,下面將這一段落中所涉及的歷史典故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
? 1春王正月始乎隱:《春秋.隱公元年》原文第一句“春王正月”,一部《春秋》由此開端,后面“桓莊閔僖文,宣成昭襄定為君”,指的是隱公至哀公之間的歷代國君。
? 2息姑喪于允:指魯隱公十一年,隱公(名息姑)被桓公(名允)派人所殺。?
? 3諸兒文姜又宣淫:諸兒指齊襄公,文姜是齊僖公的女兒,齊襄公的妹妹,后成為魯桓公的夫人,但春秋記載了很多文姜嫁到魯國之后,還與齊襄公通奸宣淫的史實。?
? ?4前有魯桓身死難:指桓公十八年,魯桓公被齊襄公派人所殺。?
?5齊無知弒其君:《春秋.莊公八年》原文:“齊無知弒其君諸兒”,指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 ?6丹桓宮楹、刻桓宮桷:《春秋.莊公二十三年》和《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原文,指莊公將桓公廟的柱子涂上紅漆,次年又在桓公廟的椽子上雕花。
7 慶父既死、三桓秉政:指魯閔公時期,魯莊公之子慶父亂魯?shù)氖穼?。慶父之亂平息后,魯桓公之三子,形成了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號稱“三桓”)長期把持魯國。
8 五石六鹢君問卜:《春秋.僖公十六年》原文“隕石于宋五,六鹢退飛過宋都”,宋襄公因此事而問卜于東周朝內(nèi)史叔興。
9 ?明夷于飛句:指魯文公朝的名臣叔孫得臣在生子叔孫豹之后為其占卜,得《明夷》之《謙》,爻辭為:“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焙笫鍖O豹成為魯國歷史上的一代名臣,他的人生軌跡也基本契合了這一爻辭。
10 東門亂于莒,歸父如于晉:指東門襄仲和公孫歸父父子,《春秋.宣公十八年》原文:“公孫歸父如晉”,欲借晉國之力除去三桓而未成。
?11 ?鼷鼠食牛、卜郊不從,朝齊暮衛(wèi)又出奔:前者出自《春秋.成公七年》原文,“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又食其角?!保笳咧隔敵晒皇鍖O僑如所累,游走于各諸侯國之間,不能自主。
?12 死而不朽、皇皇者華、呦呦鹿鳴歌四牡:典出《左傳.襄公四年》,叔孫豹出訪晉國時,晉國樂師歌唱《詩經(jīng)》中《鹿鳴》、《皇皇者華》、《四牡》(均出自《小雅》)之事,《左傳》記載了叔孫豹對于這些樂曲的見解。另外他曾提出“三不朽”(立功、立言、立行)的主張,對后世影響深遠。?
?13 ?贈鯉伯魚報君恩:指孔子生子后,魯昭公賞賜其一尾鯉魚,孔子因此給兒子起名孔鯉,字伯魚。
14 ?次于乾侯:典出《春秋.昭公二十八年》:公如晉,次于乾侯。魯昭公最后身故于此地。
? 15 ?陽虎問政饋以豚:典出《論語.陽貨》: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睿芍^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绞r,可謂知乎?”曰:“不可?!薄叭赵率乓?,歲不我與?!笨鬃釉唬骸爸Z,吾將仕矣?!?/p>
16 ?誅正卯、墮三都:均為魯定公時,孔子主政的舉措,誅殺少正卯,拆毀三桓私邑之事。
?17 ?韶樂不聞久、康樂舞宮門:前者典出《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后者典出《論語.微子》:“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18 八佾于庭不可忍:典出《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9 衛(wèi)宋走,陳蔡困,道不行,志猶存:指孔子周游列國,困于陳蔡,“道不行”句典出《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于?!?。
20 空谷幽蘭:典出古琴曲《幽蘭》,傳說此曲為孔子所作。
? ? 這一段從“春王正月”開始是簡要的敘述了歷代魯史,另外從“死而不朽”到“空谷幽蘭”這實際也是對孔子個人經(jīng)歷的一個總結(jié),下面轉(zhuǎn)入了第三部分,即為對周王室沒落的感嘆。
? ?21 天王失落在魚麗陣:指魯桓公五年,周鄭交惡后,鄭國在繻葛之戰(zhàn)中擺下魚麗陣,戰(zhàn)敗了周王聯(lián)軍,周桓王被弓箭所射傷,從此周王室威信一落千丈。
22 庶孽之亂:指東周王朝歷史上多次因為繼承人問題所引起的“庶孽之亂”,導致了宗法制的破壞與瓦解,這一歷史問題起源于周桓王時期,到周莊王時期便引發(fā)了“王子克之亂”。
? ?23 父投鄭,子憑晉:前者指王子頹之亂時,周惠王奔鄭,后者指王子帶之亂時,周襄王(惠王之子)借助晉國的力量得以復位。
? ? 24 王子朝奔楚:指周敬王時期發(fā)生的王子朝之亂,王子朝攜帶大量周王室典籍奔往楚國,后來這些典籍失落無考,這幾次庶孽之亂對周王室的影響是巨大的。
? ? 后面一段寫的是孔子作《春秋》的起因,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主要是根據(jù)《史記.太史公自敘》加工而成,最后用古琴《獲麟操》的歌詞收尾,結(jié)束了這個岔曲。這是這段曲目的一個大體的脈絡(luò)。
? 《獲麟》曲辭的寫作,特別是其中若干典故的應用,突出了一種自然循環(huán)的大歷史觀,希望能渲染出一種幽遠、宏大、深邃的意境,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是否成功,還有待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