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作業(yè) 2021.1.3晚上八點前交(已完成)
請結(jié)合你迄今為止,在課堂上所學(不限於本課),以及自己人生的體會、觀察、閱讀等等經(jīng)驗,論述「人性善惡」與「生活實踐(改變)」的想法。
不限字數(shù)、不限格式,可以寫成論文、可以寫成散文、可以附圖新聞等等
2021.1.3晚上8點前交。
如何寫出來:
先解析什么叫善和惡,然后再解析環(huán)境。這些都需要查資料,然后綜合各方觀點,去細寫。
例子:惡人谷 (一個武俠小說)
論點:
我覺得一開始人是沒有善惡觀的,是后天的周遭影響導致的她有了自己的善惡觀。
人生來是白紙不懂善惡
人生來是沒有善惡的(查找相關支撐論點資料)
論據(jù): 有哪些例子
例如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我可以論述這個不一定正確,首先人的生活環(huán)境就不一定是相同的,有哪些不一樣相同的例子:張桂梅 女子高中校長 她的事跡 她與她的那群學生 為啥辦這個高中 ? 有人生在山巔有人生在山溝
生活實踐改變:她的那群孩子通過努力拼搏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飛躍
這就證明了環(huán)境的不同
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
論證:
他倆觀點闡述一下
查查資料,最后綜上所述,說明我的觀點。
https://shimo.im/docs/w8q6pkV3pGTHYkY8/《先秦文章資料 已閱》,可復制鏈接后用石墨文檔 App 或小程序打開
先秦作業(yè)善惡散文2021.1.3
(已完成)
我認為的善是心懷慈悲之心、內(nèi)心品德高尚并且沒有傷害他人的意圖。
我認為的惡就是去做一些對別人不利的傷害別人的事情,心中有惡意的想法驅(qū)使自己去進行破壞。
但對于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我有我自己的想法。
我覺得一開始人是沒有善惡觀的,是后天的周遭環(huán)境影響導致的人有了自己的善惡觀。
人,生來是白紙,沒有善惡,只有本能。只有人進入社會道德標準的評判,才有善惡之分。善惡屬于社會屬性,一般來講,利他的行為被評價為善,損害他人或者損害社會整體利益的行為被評價為惡。
那么生活環(huán)境會影響個人行為嗎?會的。我們每個人家庭,學校,工作等環(huán)境的不同,讓每個人形成的脾氣性格秉性態(tài)度觀念都不相同。環(huán)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態(tài)度,精神品質(zhì)。最近新聞里華坪女子高中的學生們,在張桂梅老師出現(xiàn)之前,大多數(shù)都是很小的年紀就輟學,走向社會,或者嫁人生子,循環(huán)往復,在她們的認知里大山的另一邊還是大山。張桂梅老師12年前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迄今幫助1800多名貧困女孩圓夢大學,創(chuàng)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睆埞鹈防蠋熣f,如果能培養(yǎng)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里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張桂梅老師女校的校訓: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當學生們每天誦讀校訓時,難道不會潛移默化對她們心靈產(chǎn)生影響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對環(huán)境改變?nèi)说淖詈迷忈尅?/p>
善惡是社會道德標準的評判,善與惡的具體標準會隨著時代的變化或者地域的不同、人群的不同而變化,有時候變化會非常巨大。對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千古圣人的孔子,毛主席都有不同的評斷,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yè)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p>
但是,評價一個人的行為是善或者是惡的前提是這個人的行為對社會利益、他人利益產(chǎn)生的影響,這一基本原則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