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電影重點還是故事

《四?!罚忠徊恳阅ν熊嚍橘u點宣傳的電影就在這個春節(jié)檔上影了,我還沒看,但朋友群普遍反映都不太好??赡茼n寒是賽車手,很多人都想看到摩托版的《飛馳人生》。我上一次看的一部以摩托車為賣點的電影是《318公路》。講述兩個女摩友騎著太子巡航摩托車進藏途中的故事,兩個女主角的背景故事都不太好,可是有著拉薩風景做襯托,還能勉強一看。
關(guān)于摩托車類型的電影,很多時候要結(jié)合實際,往好的看,摩托車只不過是工具,像日本特攝劇《假面騎士》,假面騎士才是主角,但里面和主角一起的摩托車也拍的不錯,其中一些豁車鏡頭一點都不比我們那些打著摩托車旗號的電影差,還能看到皮套演員有玩車底子。再看,應該要增強故事的真實感。平時我們能看到一些進入官方媒積極報道的,和摩托車有關(guān)的正能量故事其實是人。如那些奔走在扶貧道路的故事,或者外賣小哥的故事,一些委屈者的故事,或者前段時間停車救援的醫(yī)生,從介紹他們身上的故事作為出發(fā)點,到他們喜歡騎摩托車,引導劇情的走向,其實能更好的吸引到觀眾的情緒,當然故事的鏡頭在他們身上會更多,而他們的摩托車,除非是公路片。通常達成這個故事的角色,雖然鏡頭時有時無,或者忽近忽遠,但都能注意到,他們的摩托車都是有靈魂的,這也是摩托車電影的重點。這在一些摩托車愛好者眼里,可能無足掛齒。但我認為他們的社會貢獻才是故事重要的存在。
我知道這幾年國產(chǎn)摩托車行業(yè)復蘇,新品牌加入,大貿(mào)摩托也逐漸下放門檻。很多行業(yè)都想借摩托車的影響力炒熱自己。但如果任意一個名人做導演,只要在預告里放入摩托車鏡頭就向摩友們宣傳,那肯定是不當摩友是摩友,是純粹炒資本。那不如在B站里,不用買票就能跟著趙宏毅老師的鏡頭和其他UP主的轉(zhuǎn)播,看達喀爾拉力賽的連載,或者看看其他媒體人吹車,這不香嗎?覺得不錯至多給兩個幣和充充電也不錯啊,一樣也是愛好摩托車的表現(xiàn)啊。
題材可以冷門,不能邪門,作為面向大眾的電影就應該多塞點正能量,摩托車愛好者,賽車手,摩的司機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內(nèi)容不錯的話,出圈了,自有好奇的人買票去看,甚至還會主動安利其他人去看,所以故事本身都很重要。
我看了那么多新聞,關(guān)于摩托車的,能上好消息是騎手,就是路過的騎士,介紹騎士事跡,愛車會順便提一下。如果是壞消息,往往是“摩托車主引發(fā)……危險“”做標題,壞消息的人摩托車有的是好車有的是很差的車,壞消息報道的無論是好車壞車,給觀眾最大的感受就是摩托車危險的一面,所以讓觀眾轉(zhuǎn)變對摩托車群體刻板一面也很重要。
在運動型摩托車越來越多的時候,不能只有酷炫的一面,敬畏摩托車也很重要,不在乎它有多危險的人,直到丟棄生命,只能把痛苦留給家里,把陣痛留給社會。很多人都喜歡上頭,以為很厲害,大部分旁人對他們的印象只有憎恨,沒有欣賞,以至都想咀咒他們出事故,出了事故后掌聲是旁人,受害的是整個摩托圈。
《四?!肺乙詾槭乔閼训?,也許每個摩托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