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在烏克蘭使用新型LMUR導彈 多段視頻顯示存在 仍有不解謎團
6月初,俄羅斯發(fā)布了一段熱成像導彈的導引頭視頻,據稱這枚導彈擊中了烏克蘭的一座農舍。

此后,更多的類似視頻隨之出現。在第一段視頻發(fā)布幾天后,俄羅斯新聞機構援引“消息靈通人士”的話,表示這是俄羅斯研制的新型LMUR反坦克導彈拍攝的。LMUR是“輕型多用途導彈(Light Multifunctional Missile)”的縮寫,內部編號為“305號產品”。這種新型導彈確實在烏克蘭已經投入實戰(zhàn)。
本文為美國“The Drive”網站“戰(zhàn)爭地帶(War Zone)”專欄文章,作者Piotr Butowski,本人翻譯并編輯給大家分享。

不過有趣的是,這些視頻清楚表明了是熱成像導引頭拍攝的。此前,俄羅斯不同導彈襲擊烏克蘭目標的視頻都是從遠距離使用無人機、武裝直升機、固定攝像頭拍攝的。

俄軍確實裝備了幾款配備光電導引頭的精確制導武器,可以將導引頭拍攝的圖像傳回機組或指揮部。這些武器從只有幾千克的輕型巡飛彈到數百千克的Kh-59M空地導彈。

不過,通過這些視頻中導彈飛行的狀態(tài),以及目標的類型和大小分析,較新的視頻顯示這是一種中等尺寸的導彈。最可能的就是LMUR,它的重量略超過90千克。在大多數視頻中,標注的文字都經過模糊處理。不過,在某幾個視頻中,可以看到AS-BPLA的字樣,AS-BPLA是與LMUR配合使用的通信設備。

LMUR的研制歷史非常神秘,2007年首次出現這個項目名稱,作為戰(zhàn)術導彈公司(KTRV)的輕型導彈項目。但不久后,大約在2009年該計劃就因不明原因而被放棄。
2011年2月22日,俄羅斯國防部下達了一項代號為“特權(Prifiks)”的訂單,其中就包括了輕型多用途導彈“79號產品(izdeliye 79)”。不過,訂單并沒有給KTRV,而是機械制造設計局(KBM)。這個設計局位于莫斯科附近的科洛姆納,專門研制反坦克導彈(ATGM),例如“沖鋒(Ataka)”和“菊花(Khrizantema)”,另外“伊斯坎德爾(Iskander)”戰(zhàn)術導彈也是他們的杰作。

根據合同,LMUR“79號產品”應該在2014年11月25日之前完成研制和測試,然后準備進行批量生產。2013年,KBM生產了一批測試導彈,卻因為沒有發(fā)射車而無法進行試射。因此2014年11月11日,KBM正式告知俄羅斯國防部,已經停止相關研制工作。2017年3月22日,國防部正式終止合同,并引發(fā)了一系列的賠償訴訟。
LMUR項目又被另一個神秘的合同挽救了。大約在2012年,KBM收到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的命令,要求研制一款名為“305號產品(Izdeliye 305)”的導彈。FSB是蘇聯克格勃的繼任機構,表示他們需要這種導彈作為米-8MNP-2直升機的武器,用于高加索地區(qū)的非常規(guī)作戰(zhàn)?!?05號產品”實際上與早期的“79號產品”相同,但是增加了一個雙向數據鏈,可以將導引頭拍攝的視頻傳輸到直升機的駕駛艙,并在導彈飛行過程中對其進行控制,這通常被稱為“人在環(huán)內”制導方式。FSB希望能夠在導彈飛行過程中進行控制,如果目標與發(fā)射時確定的不同,可以將其遙控到其他方向。

2013年,與“305號產品”一起,FSB從莫斯科信號旗公司訂購了APU-305發(fā)射架,用于在直升機上發(fā)射LMUR導彈。APU-305可以掛載一枚導彈,后來信號旗公司又研制了可以掛載兩枚導彈的APU-L發(fā)射架。

2015、2016年進行了米-8MNP-2直升機發(fā)射LMUR的測試,這種導彈的批量生產很快就開始了,并裝備在FSB的直升機上。隨后,俄羅斯國防部再次對這種導彈產生了興趣,并下達了訂單。2019年,開始在米-28NM“浩劫”武裝直升機上測試LMUR,一年后,又在卡-52M“短吻鱷”上進行了測試。如果直升機使用APU-305發(fā)射架,可以掛載四枚導彈,如果使用APU-L發(fā)射架,最多可以掛載八枚導彈。

LMUR采用鴨式氣動布局,前部有四個十字形舵片,后部是戰(zhàn)斗部,然后是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巨大的十字型尾翼可以折疊,便于運輸,當掛載到發(fā)射架上時再展開。

LMUR訓練型,或“305-UL號產品”,與戰(zhàn)斗型的區(qū)別在于采用更小的非折疊彈翼,同時也沒有戰(zhàn)斗部。

導彈前端是由莫斯科MNITI研究所研制的9B-7755熱成像導引頭,導航系統(tǒng)由慣性自動駕駛儀、無線電高度計和頂部帶有天線的BNAP-305衛(wèi)星導航接收器組成。BNAP-305可以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和西方GPS導航系統(tǒng)配合使用。四個后彈翼中的兩個帶有向后的數據鏈天線。
我們對LMUR中使用了哪些外國部件知之甚少,目前筆者只找到了特斯拉電源和一些來自德國Telefilter公司的芯片,但毫無疑問還有其他的零部件。由于俄烏武裝沖突爆發(fā)后,俄羅斯遭遇了更嚴厲的制裁,俄羅斯武器制造商采購此類產品的難度越來越大。

最簡單的作戰(zhàn)方式是,在目視距離向目標發(fā)射LMUR。當導彈掛載短翼下方時,武裝直升機的操作員會看到導引頭拍攝的圖像。然后操作員標記目標,由導彈上的計算機進行鎖定。導彈發(fā)射后,直升機可以轉向脫離,而導彈導引頭會自動跟蹤目標直至命中。
另一個作戰(zhàn)方式,導彈可以向不可見的、超出視距的或被障礙物遮擋的目標發(fā)射,這也是俄羅斯反坦克導彈中首次采用的方式。首先,導彈飛行到慣性自動駕駛儀引導的目標區(qū)域,并由衛(wèi)星導航提供修正。來自導引頭的圖像通過數據鏈傳送到直升機駕駛艙,操作員的控制命令會通過數據鏈傳送回導彈。直升機上的操作員觀察圖像,選擇一個目標,并將指令發(fā)送給導彈。操作員可以改變目標或取消攻擊。在一個宣稱是LMUR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目標指示在導彈命中前幾秒內,切換到另一座建筑物。

為了與導彈通信,直升機也需要AS-BPLA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雷賓斯克的KB Luch設計局研制,并有不同的型號。雙向數據鏈為S波段(頻率2~4 GHz,波長7.5~15cm),帶寬5.4?Mbps,通信距離50千米。
卡-52M武裝直升機配備了水滴形狀的通信吊艙,掛載在左側短翼下方。米-8MNP-2 直升機的無線電數據鏈天線位于直升機機頭的球形整流罩內。2021年11月,迪拜航展上亮相的米-28NE武裝直升機也是如此,這是LMUR首次在國外亮相。在最新的米-28NM武裝直升機上沒有看到類似的設備,可能會采用類似卡-52M使用的通信吊艙。

在關于特殊用途的米-8MNP-2直升機的文件中,除了“305號產品”之外,還提到了“306號產品”。雖然未經證實,但這很可能是配備不同類型戰(zhàn)斗部的LMUR衍生型?!?05號產品”配備高爆戰(zhàn)斗部,不太常見的“306號產品”可能配備空心裝藥破甲戰(zhàn)斗部。
俄軍在烏克蘭使用LMUR并不奇怪,這種導彈已經生產了好幾年,筆者認為至少已經有200枚交付俄羅斯軍隊,另有不明數量交付FSB。
根據2018年的合同,按當時價格計算,一枚LMUR價值1420萬盧布,即22.7萬美元。目前的價值可能沒有太大變化,這是俄羅斯國防部的采購價格,出口價格肯定會高得多。

然而,一些現象仍令人費解。所有聲稱在烏克蘭使用的LMUR視頻都是導彈導引頭的攝像頭拍攝的,我們卻從未見過導彈,既沒有掛載模式,也沒有發(fā)現相關的殘骸。同時,也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俄軍直升機配備了導彈控制數據鏈吊艙。
而這些視頻中,LMUR擊中的一些目標也很奇怪,包括各種建筑物,其中一些似乎已經被廢棄了。而且可以看到有些建筑物還沒有頂部,似乎它是靶場內的模擬目標。

如果俄軍在烏克蘭使用LMUR,最可能的發(fā)射平臺是FSB裝備的米-8MNP-2特種作戰(zhàn)直升機,這就可以解答上面提出的疑問。米-28MN和卡-52M武裝直升機也可以發(fā)射LMUR,但俄羅斯空天軍還沒有裝備這樣的型號。推測在烏克蘭作戰(zhàn)的米-8MNP-2直升機,由位于契卡洛夫斯基的第929試飛直升機師,或位于托爾若克的第344陸軍航空兵機組轉訓中心的試飛員駕駛,或者由米里、卡莫夫的試飛員駕駛。

顯然,圍繞LMUR還存在許多謎團。盡管如此,LMUR對于俄羅斯軍方而言是一個重要的項目,否則俄軍僅裝備了上一代直升機發(fā)射的反坦克導彈,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能會在未來看到更多的LMUR。
LMUR性能參數:
彈重:105千克
戰(zhàn)斗部重:25千克
長度:1945mm
彈徑:200mm
最大射程:14.5千米
最大飛行速度:230米/秒
飛行高度:100~600米
作者介紹:
Piotr Butowski是一位航空記者、作家、攝影師,是俄羅斯航空領域的世界級專家之一。自上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他一直享有接觸俄羅斯航空航天工業(yè)和相關技術的特權。從那時起,他在世界各地的航空雜志上發(fā)表了數千篇文章,并撰寫了十幾本專業(yè)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