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少女終末旅行》的一點感受
本文作為《歸鄉(xiāng)之旅的盡頭》的前文,主要為對《少女終末旅行》的原作及動畫的感受。
內容可能包含劇透,請在閱讀完原作后再閱覽本文。
本文為https://akutazehy.github.io/Kikokyoo/thoughts.html 一文的中文原文。
本文完成于2020年8月1日,內容與現(xiàn)在的觀點可能已經存在較大出入,亦可能存在一些邏輯混亂和表述不清的問題。

顛倒的世界,后啟示錄世界的小確幸
你得看《少女終末旅行》,不是說光看個動畫就行,一定要原作看完。
很多人都說少終是個讓人心碎的消極作品,但是這完全是片面的,很多人其實連原作都沒看完甚至沒看過。
你要知道,那兩個少女是生活在后啟示錄世界中的,人類基本在戰(zhàn)爭中滅絕了。所發(fā)生的一切,也不過是很平常的事情。
——采訪自Cooklink_95
對這部作品的理解必須建立在正確的世界觀下。
作品想要傳達什么東西?花點時間仔細考慮一下,下面是我的一點想法。
與絕望和睦相處
如果要概括這部作品的話,與其說是悲觀,倒不如說是小確幸。
對了,你還記得嗎?金澤在丟掉地圖的時候,他在極度哀傷中哭泣,但分別時候卻是樂觀的;石井的飛機從空中墜落,她復雜地笑了,或許又帶有一些無助和失望。我們也知道了由杏鮑菇告訴我們的他們的悲慘的結局,但每個人物都是如此鮮活地為了他們的命運而生存著。
絶望と、仲良く。
這是尤莉的原話,也是這部作品的精神所在:與絕望和睦相處。
需求與生活
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反映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成長。
一開始千戶不能放棄日記,尤莉也不能丟掉槍。但是當她們爬上去時,她們逐漸放棄了一切:當那輛開了很久的車終于不能再使用時,她們洗了個澡,然后步行繼續(xù);尤莉扔掉了她的槍,讓旅程更輕松;千戶燒掉了她的日記取暖。然后終于她們走到了盡頭,睡了個好覺。??
我們也是如此。我們應該在年輕的時候學會擁有一些東西,但當我們長大后,我們逐漸意識到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與我們所愛的東西分離,這樣我們就可以減輕負擔。??
此外,我們年齡越大,我們的需求就越少。根據(jù)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我們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自尊與自我實現(xiàn)(自我超越需求)。粗略地說,后啟示錄世界中的這部作品實際上顯示了需求的倒退。隨著故事的發(fā)展,女孩們更關心她們的生理需求,而不是精神需求。這是因為她們確實有更多的生理需求。
從其他方面看,這也顯示了對生命的獨特理解:
當一切都盡如人意時,我們能毫不猶豫、不留遺憾地面對死亡。
作為陪襯的人物
石井和金澤或許相較于主角來說只是作為陪襯,展現(xiàn)了其他人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
在這部作品中,我們見到了太多的令人絕望的情景。
以平常心面對坎坷的生活,享受古人所作所為的純粹之道,或許是這部作品的又一種詮釋。
這一部分的總結大概會是這樣:
《圣經》如此說道:凡有的,還要給他更多,使他豐富有余;凡沒有的,連他僅有的,也要奪去。
而我要說的,是: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激,為自己所沒有的保持平和。
并與絕望和睦相處。

現(xiàn)世的映射,我們的所作所為
再次思考幾分鐘的工作,思考所有人物之間的關系。??
當你準備好了,看看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人類常常面臨災難
故事發(fā)生在戰(zhàn)后場景,所以大部分虛構的場景都很容易解釋,比如:
食物分成兩半,能吃一個月;對我自己來說,大概只夠一個星期。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所有這些都已經發(fā)生,正在發(fā)生,或將要發(fā)生???
例如,當致命的瘟疫(也是黑死病)襲擊歐洲時,我們已經失去了數(shù)百萬人。人們不時面臨災難。
例如,當我們和最好的朋友爭論時,便是最小的戰(zhàn)爭,就像千戶和尤莉經常做的那樣。??
例如,當瘋子聚集在一起時,也許人類的命運就會就此結束。那是未來許多可能的一種。
我們開玩笑說:
這個世上的人是如此之多。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什么事都有可能發(fā)生。
這是可悲的事實。
鏡子的另一面
但是好的一面也是存在的。
門鎖是為一般人設計的,圣人心中無鎖,詭計多端的竊賊心中亦無鎖。
《少女終末旅行》中所傳達出來的是團隊合作,憑借著不同的技能只為了活下去。
——采訪自Kurumin
就像上面所說的那樣,每個小人物都在為了自己的生存做著努力。
人生在世,各司其職吧。
看著他們,就像看著自己一般。

旅行一世,終點何方?還有一些道德上的問題
看看你自己。??
漸漸地,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處于一種非常尷尬的狀態(tài)。??
對于不同的人,時間長度不同。
當人類為生存而戰(zhàn)時,水族館的館長保持沉默,將決定魚的生命的權利留給人類,而管理第六塔的人工智能則祈禱著死亡并親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諷刺。??
這讓我想起了《河童》和它的作者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 。
還有呢?
這個話題其實被忽視很久了。
關于人性、自然和節(jié)律的。??
??
老實說,我沒有讀過很多關于哲學的書,比如《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Arthur Schopenhauer,1819),所以我的觀點實際上是片面的。但是,分享觀點的過程非常愉快。??
讓我們從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
你將如何定義人類或人性,以便將它們與其他生物區(qū)分開來?
我的答案是
不同之處。
這可能有些晦澀,那么換個說法。拿少終舉個例子吧,千戶、尤莉、金澤、石井、祖父、照片里的女士、被記錄的人類,都算是人類;自動機械、第六塔的人工智能、Nuko和杏鮑菇都算是類人。
那么不同之處在哪里呢?
我的答案是:憐憫。
你可能會對此感到驚訝,但也許這是對的。
也許你的答案是生命?動物和植物都是活的。??
也許你的答案是語言?杏鮑菇已經發(fā)展了他們的語言,或許還要優(yōu)于千戶和尤莉的語言。??
也許你的答案是奉獻?這只是社會行為,社區(qū)動物知道這一點。??
也許你的答案是靈魂?在我看來,當人工智能自殺時,她已經完成了達到她的靈魂所在了。
為什么是憐憫呢?
我們都非常理解生物成熟時的痛苦,
同時一次又一次地重復做錯誤的事。
當我們終于決心去做點什么正確的事的時候,
憐憫便出現(xiàn)了。
我們在學會憐憫之后才學會了智慧。??
有時我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動物學會了成為所謂的“人”,然而,它們從未學會憐憫,或者至少我們從未低下頭來稱其為“憐憫”。
我們毫不留情地生存,我們戰(zhàn)斗,我們入侵,我們把我們的家園從洞穴,到土地,到海洋,到地球內部,到天空之外,也許更遠,無限???
帶著憐憫,我們開始交流、馴服、從“人造雷聲”中拯救生命,用筆墨戰(zhàn)斗。??
然后我們看到循環(huán),自然,和我們過去稱之為“無限”的東西。

文學、普遍性和特殊性
這部作品與許多著名作品有關,但我最想提到的是《等待戈多》和《楚門秀》。
等待戈多,到底在等待什么?
我們并不知道劇中的戈多是誰,但我們需要去等待他。
想到少終,有一些其實很奇怪但是很有趣的事。
想想她們到底是向上走還是向下走,是離家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想想她們帶上的爺爺?shù)蔫€匙。
奇怪的是,她們本來就是離家越來越遠了,但是實際上卻又在精神上回到了故鄉(xiāng)。
等待戈多,或者說在故事中向上旅行,從某種角度上說是沒有意義的。??
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如此。試一試,尋找做一項日常任務的起源,擴展到越來越多,直到你每天做的一切。你會發(fā)現(xiàn)這就是真的。
你可能會想,當生命是確定的,我為什么要努力創(chuàng)造生活呢?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的,我為什么要活下去? 整點薯條不好嗎??
你可能被困在那些奇怪的想法中,或者你可能永遠不會想到那個答案。沒關系。??
我的一個好朋友給了我一個很有趣的答案:
既然活著沒意思,那死又有什么意思?
我為什么選擇生活呢?因為實在是懶得從“活”的狀態(tài)切換到“死”的狀態(tài)了。
記住:我們在等待戈多,他說他明天再來。
楚門秀,我們的生活
這部分和漫畫其實不那么相關。
千戶是在經歷這個故事,還是在寫這個故事???
也許,你看完漫畫時哭了很多。但是,如果我告訴你這是被設計好的,假設石井正在喝一瓶不錯的酒,并宣布她成功地寫了少終這個故事,而千戶和尤莉正在做大學實驗或在名為“天堂”的咖啡店里看書(《蘑菇的擬態(tài)日常》),你會松一口氣嗎???
如果我告訴你你的生活其實同她們是一樣的,你可能會感到壓力更大。
說實話,這有點陰謀論,但不可否認的是,我真的陶醉于如此有趣的觀點。??
我想知道你是否發(fā)現(xiàn)了世界的漏洞。去試一試。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