覬覦皇位,他兩次造反,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他是劉徹的三子劉旦,在太子劉據(jù)因為巫蠱之禍自殺后,他是一心要做皇帝,曾三次造反,但卻都以失敗告終,這是為什么呢?

劉旦在得知長兄的死訊后以為自己年歲居長,便有了覬覦太子位的想法。其實原本他是沒有這個想法的,他只是一個王爺,把自己的心思全集中于各種學問了,率性而學,經(jīng)書、雜說來者不拒,尤好星歷、數(shù)術、倡優(yōu)、射獵。成年后的燕王“能言善辯,廣有謀略”,喜好招攬游俠武士。
可一切都隨著太子的死發(fā)生了改變。但想法歸想法,能否成行,還得看漢武帝的意思,可偏偏漢武帝沒有這個意思。要說這也怪不得別人,全怪他自己。本身漢武帝到了晚年就昏聵了,不然不會聽信讒言輕而易舉的對付太子??伤麉s趁著漢武帝病重,派使者來到長安,向武帝上書,請求宿衛(wèi)長安,以備不虞。這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啥意思誰都知道,玩了一輩子政治斗爭的漢武帝何嘗不知,所以他非常氣憤,立即殺了使者,緊接著又以劉旦“藏匿亡命之徒、違反漢律”的罪名,削掉其封國三個縣邑,以示懲戒。
?

這他能不失敗嘛,典型的一個沒有腦子的人,竟然提這種要求,而且是在漢武帝糊涂又病重的情況下,這就是找死,沒有除掉他就夠給他面子了。
漢武帝死后,最小的兒子劉弗陵登基為帝,就是漢昭帝。也是看這個弟弟年幼,于是劉旦坐不住了,他懷疑劉弗陵登基不是漢武帝的意思,而是權臣扶持的,所以派人到京城打聽情況,還請于各郡國設立武帝宗廟,結(jié)果遭到霍光的拒絕,于是暗地勾結(jié)中山哀王之子劉長、齊孝王之孫劉澤等,密謀造反。他們制造輿論,招集各地亡命之徒,充當士卒,又收聚民間銅鐵,制造兵器,打算起事,結(jié)果被人給告了,昭帝顧念親情,并未將事態(tài)擴大化。

可沒有想到這家伙給臉不要臉,他還不老實。劉旦的姐姐鄂邑長公主、左將軍上官桀父子與霍光因爭權而產(chǎn)生仇隙,他們知道劉旦怨恨霍光,就暗地里與燕國結(jié)交往來。劉旦也先后派遣十多批人,攜帶大批金銀珠寶,賄賂蓋長公主,以求他們支持自己奪取帝位。
結(jié)果這一次又失敗了,上官桀等人,都被處死伏法。漢昭帝派專使給劉旦賜送璽書,斥責劉旦“乃與他姓異族謀害社稷,有逆悖之心,無忠愛之義。如使古人有知,當何面目復奉齊酎見高祖之廟乎!”劉旦也知道啥意思,于是自縊而死了。
覬覦皇位,他兩次造反,為何都以失敗告終?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