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核酸采樣屋”變身“發(fā)熱診療站”,不變的是“蘇州速度”
“藥你囤了吧?還買得到嗎?”
這些天,隨著防疫政策優(yōu)化放松,感染人數在短期內激增,藥品需求量大幅提升,大家都不約而同開始搶藥、囤藥、問藥、求藥。如今,無論是在上班時和同事閑聊,還是下班后和鄰居偶遇,張口閉口往往都是“藥、各種藥”。不止布洛芬、泰諾、蓮花清瘟相繼賣斷,連溫度計,甚至遭謠傳 “新型罐裝特效藥”的黃桃都被搶購一空,令人啼笑皆非。

但,如此從眾心理驅使下的哄搶囤積現象,也造成了許多地區(qū)的醫(yī)療資源擠兌,囤藥者吃不完或用不上,而真正的陽性患者反而買不到藥,尤其是對于網絡購物不甚了了的老年人來說,“買藥難”成為了他們凝在眉頭的一個難題。
而就在此時,蘇州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挺身而出,將部分核酸采樣屋改造成了發(fā)熱診療站,用以提供一站式就醫(yī)服務,從病情診斷、開具處方、到完成配藥,整個過程10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更貼心的是,發(fā)熱針療站還可以進行醫(yī)保結算,并支持POS機刷卡服務。很快,蘇州市姑蘇區(qū)“核酸采樣屋”變身“發(fā)熱診療站”的話題就沖上了熱搜,被多個國家媒體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中國青年報等報道轉載,獲得了包含官方和大眾在內對于“蘇州速度”的交口稱贊。
蘇州之所以每次都能夠達到如此速度,也即在異常發(fā)生的初期迅速做出反應,就是因為能夠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雖然多數人的囤藥之舉并非出于理性,而是一種從眾效應,但也反映了大家內心巨大的不安全感:對開放后的醫(yī)療資源的供應保障缺少足夠的信心。

這在一方面是因為過去三年的常用藥物管控,居民的家里沒有應急藥品;另一方面則是政策轉變后,感染人數節(jié)節(jié)上升,但配套措施,也就是藥物供應沒有跟上,而冬天又是感冒等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這才使得發(fā)熱陣痛類的藥物,需求瞬時性激增。
此時,如果一個政府不站在民眾的角度考慮,反而發(fā)出高高在上的譴責,則說明它是非人性化的。在這一點上,蘇州就“為人民服務”,給出了很好的詮釋,以極快的反應速度,做好了準備工作,跟上了配套設施,還實現了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難怪網友紛紛喊話各地“抄作業(yè)”,并做出如下評論:這樣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才是老百姓稱贊的。
“既然小小的園林可以搞出一片天地,那么小小的采樣屋也一樣可以?!敝蕴K州有說出這句話的底氣,是因為 “蘇州速度”從不辜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