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屠龍兄解易筋經(jīng)----很棒

2022-01-15 17:52 作者:天羅地網(wǎng)  | 我要投稿

寫在前面的話:

關于易筋經(jīng)的闡述文章,已經(jīng)很多了,本來不需要再有人置喙,但偏偏大多數(shù)人不怎麼看易筋經(jīng)論的原文,即便看了,也是走馬觀花,一覽而過,而且還有各個版本之間內(nèi)容差異的問題,也給很多人造成了困惑,這對易筋經(jīng)愛好者的鍛煉和理論的學習深入都是一個暗傷。故本人不揣冒昧,試作簡單評述,主要用于易筋經(jīng)義堂諸位同仁研討,不做他用。易筋經(jīng)的原正文部分都是本人親自敲打錄入,采用周偉良教授的《易筋經(jīng)四珍本校釋》一書中早期述古堂版本,其中藍色字體爲後期來章氏版以及其他版本的內(nèi)容,紅色字體爲本人評述內(nèi)容,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以達後期逐步完善,使後來學者能有收獲,不再彷徨迷惑爲目的。

?

屠龍頓首

易筋經(jīng)卷上

?

?

西竺般刺密帝譯

?

易筋經(jīng)序

唐?李靖藥師撰

後魏孝明帝太和年間,達摩大師自梁適魏,面壁于少林寺,一日,謂其徒衆(zhòng)曰:“盍各言所知,將以占乃詣”。衆(zhòng)因各陳其進修。師曰:某得吾皮,某得吾肉,某得吾骨,惟于慧可曰:尓得吾髓雲(yún)雲(yún)。後人謾解之,以爲入道之淺深耳,蓋不知其實有所指,非謾語也。

迨九年功畢,示化,葬熊耳山,卻乃攜隻履而去。去後,面壁處碑砌壞于風雨,寺僧修葺之,得一鐵函,無封鎖,有際會,百計不能開,一僧悟曰:“此必膠之固也,宜以火啓之?!蹦巳巯灊M注而四著,得所藏經(jīng)二帙:一曰《洗髓經(jīng)》,一曰《易筋經(jīng)》?!断此杞?jīng)》者,謂人之生感于愛欲,一落有形,悉皆滓穢,欲修佛諦,動障真如,五髒六腑、四肢百骸,必先一一洗滌淨盡,純見清虛.方可進修,入佛智地,不由此徑進修,無益,無有是處。讀至此,然後知向者所謂“得髓者”,非譬喻也?!兑捉罱?jīng)》者,謂髓骨之外,皮肉之內(nèi),莫非筋聯(lián)絡,周身通行血氣。凡屬後天,皆其提挈,借假修真,非所襄贊,立見頹靡。視作泛常。易臻極至,舍是不爲,進修不力,無有是處。讀至此,然後知所謂皮、肉、骨者,非譬喻,亦非謾語也。昔者一客問東方朔曰:先生有養(yǎng)生訣乎?答曰:無他術(shù),吾能三千年一洗髓.三千年一伐毛,吾已三洗髓三伐毛矣??鸵誀懟Z也,孰知果有是事哉。吾意達摩大師必得東方朔之訣者,《洗髓經(jīng)》帙歸于慧可,附之衣缽,共作秘傳,後世罕見;惟《易筋經(jīng)》留鎮(zhèn)少林,以永師德。

第其經(jīng)字,皆天竺文,少林諸僧不能遍譯,間亦譯得十之二三。複無至人口傳密秘,遂各逞己意,演而習之,竟趨旁徑,落于技藝,遂失作佛真正法門。至今,少林僧衆(zhòng),僅以角藝擅場,是得此經(jīng)之一斑也。衆(zhòng)中一僧,具超絕識,念惟達摩大師既留聖經(jīng),甯惟小技?今不能譯,當有譯者。乃懷經(jīng)遠訪,遍曆山嶽。一日,抵蜀,登峨嵋山,得晤西竺聖僧般剌密帝,言及此經(jīng),并陳來意。聖僧曰:“此佛祖心傳,基先于此。然而經(jīng)文不可譯,佛語淵奧也;經(jīng)文可譯,通凡達聖也?!蹦艘灰恢戈悾斪g其義。且止僧于山,提挈進修,百日而凝固,再百日而充足,再百日而暢達,得所謂金剛堅固也。馴此入佛智慧地,洵爲有基助也矣。而登聖域,僧志堅精,不落世務,乃隨聖僧化行海嶽,不知所之。

?

徐鴻客遇之海外,得其秘諦,既授于虬髯客,虬髯客複授與予,嘗試之,始信語真不虛。惜乎未得洗髓之秘,不能遊觀佛境。又惜立志不堅,不能如僧不落俗務,乃僅借六花小技,以勳伐終,中懷愧歉也。

然而,此經(jīng)妙義世所未聞,謹敘其由,俾知顛末。企望學者務期作佛,勿效區(qū)區(qū)作人間事業(yè)也。若各能作佛,乃不負達摩祖師留經(jīng)至意。若曰勇足以名世,則古之以力聞者多矣,奚足錄哉?

?

 ?????????????????????????????????????????????????貞觀二年春三月三日

?

?

易筋經(jīng)內(nèi)外神勇序

大宋?鄂鎮(zhèn)大元帥少保嶽麾下弘毅將軍湯陰牛臯鶴九謹撰

予,武人也,目不識一字,好弄長槍大劍.盤馬彎弓以爲樂。值中原淪喪,二帝北狩,泥馬渡河。江南多事。予因應我少保嶽元帥之募,署爲裨將,屢上戰(zhàn)功,遂爲大將。

憶昔年奉少保將令出征,後旋師還鄂。歸途,忽見一遊僧,狀貌奇古,類阿羅漢相,手持一函入營,囑予緻少保,叩其故,僧曰:“將軍知少保有神力乎?”予曰:“不知也,但見吾少保能挽百石強弓耳?!鄙唬骸吧俦I窳μ熨x之歟?”予曰:“然?!鄙唬骸胺且?,餘授之耳。少保少嘗從學于餘。神力成功,餘囑其相隨入道,不之信,去而做人間勳業(yè)事。名雖成,志難竟,天也、運也、命也,奈若何?今將及矣!亟緻此函,或能返省獲免?!庇杪勓裕粍巽ぎ?。叩姓氏,不答;叩所之,曰:“西訪達師?!庇钁制渖裢?,不敢挽留,竟飄然去。

少保得函,讀未竟,泣數(shù)行下,曰:“吾師神僧也,不吾待,吾其休矣?!币驈慕蟠谐鲆粌愿队?,囑曰:“好掌此冊,擇人而授,勿使進道法門斬焉中絕,負神僧也?!辈粩?shù)月,果爲奸相所構(gòu)。予心傷少保,冤憤莫伸,視功勳如塵土,固無複人間之想矣。念少保之囑,不忍負恨。武人無巨眼,不知斯世誰具作佛之志,堪傳此冊者?擇人既難,妄傳無益。今將此冊藏于嵩山石壁之中,聽有道緣者自得之,以衍進道之法門,庶免予妄傳之咎,可酬對少保于上天矣!

?

紹興十二年月日書。

?

評注:

以上兩篇序言,是凡易筋經(jīng)各版本中都有的兩篇序言,也是考證家論證《易筋經(jīng)》系僞作的主要依據(jù),文中唐朝李靖引以宋時著作《景德傳燈錄》中的對話故事爲開始,來說明禪宗二祖慧可得到《洗髓經(jīng)》的經(jīng)過,從而引出《易筋經(jīng)》流傳的途徑;而宋時的嶽飛及其大將牛臯也未能幸免,牛臯序言中不光字號弄錯,更將傳奇故事中的‘泥馬渡河’也搬了上來,不過這也說明了真正易筋經(jīng)的作者是位博覽群書,文武雙全的人物。

有人根據(jù)書後面紫凝道人的跋言,斷定《易筋經(jīng)》一書爲明末紫凝道人所爲,可卻缺乏證據(jù),況且紫凝道人自己在跋言中說“予讀易筋經(jīng)義”一句,說明他僅僅爲《易筋經(jīng)》一書作了跋言,而非作者。

今又有人以千載寺中《千載寺唐僧十力傳碑》來說《易筋經(jīng)》早在唐代就已經(jīng)有了,特引文如下:

大唐貞觀聖賜李氏名儒,字道子,號十力,河內(nèi)人,隋大業(yè)十年二月二日河內(nèi)無極寺、三教門第神龍降凡,馬蘭草母誕世,少即聰,目過不忘,文武醫(yī)塑,博藝皆修,《涅磐》、《攝論》、《黃老》經(jīng)通,弘業(yè)釋、道、儒三教融論,以《大明度無極經(jīng)》、《易筋經(jīng)》、《道德經(jīng)》、《黃庭經(jīng)》、《千金翼方》、《導引養(yǎng)生》,創(chuàng)藝無極養(yǎng)生武功,練傳《千載養(yǎng)生醫(yī)鑒秘訣》,武練月雪,感之聖菩,夢中授藝,功驚武林,詔住京師,造像西山,化名隱籍,藝傳通泉,醫(yī)遊揚州,授賢大明廬山,塑藝傳藝少林,晚秋黃葉,歸故育弟。師曰:“千載養(yǎng)生,勿爲霸腐,拳爲民生,三教互尊,養(yǎng)生共修,以柔克剛,舍已從人,未成功器,勿名師門,蒼龍擡頭,千載重逢?!?/p>

奇?zhèn)魇Υ髱?,養(yǎng)生神通,六旬寂息十八天日,九九重陽,返老還童,星壽一百二十八載,開元中圓寂千載寺三教堂殿,葬儀時,容體柔軟,面色如生,身穿道袍,體蓋袈裟,頭枕三教經(jīng)書,手持墨劍,僧人立左,道士守右,儒官儀禮,三教經(jīng)日不散,囑弟秘葬,師賢剎共,勿築志塔,而天下稀及之,大巧若拙,養(yǎng)生神器,故天下莫能勝譽,釋、道、儒三教合一,博藝皆修,無極養(yǎng)生拳功,勝創(chuàng)先師之爭。

?

?

?

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載寺古藏殘碑譯撰書普觀題

?

此段文字中,有學者說碑文中的《易筋經(jīng)》不是指紫凝道人作跋言中提及的《易筋經(jīng)義》一書,而是指另外達摩親著的十二勢易筋經(jīng)練法,那麼到底是不是呢,碑文中《大明度無極經(jīng)》、《易筋經(jīng)》、《道德經(jīng)》、《黃庭經(jīng)》等以文傳世之經(jīng)書并列,說明《易筋經(jīng)》也不例外,既以經(jīng)命名,說的也正是紫凝道人所作跋言的這部書。

那麼,既然碑文中提到了唐代十力和尚以《大明度無極經(jīng)》(即《大般若經(jīng)》)、《易筋經(jīng)》、《道德經(jīng)》、《黃庭經(jīng)》等創(chuàng)無極功,那就說明唐代就已經(jīng)有《易筋經(jīng)》了呀,可作碑文者卻是清康熙年間的僧人普觀,如果普觀是明朝之前的人,那也就不用疑問了,但康熙年間,易筋經(jīng)已有版本刊印于世;另據(jù)其自說是破譯原來唐代的碑文殘片而寫,可既然沒看到原殘片內(nèi)容,那就不能不讓人猜疑此碑文有多少是其自己揣摩而作的呢?所以說《易筋經(jīng)》于唐代前就有的說法,仍然是個問號。

我們引述問疑《易筋經(jīng)》的作者問題,并非是閑情逸緻,也并非要刨根問底,而是爲了讓更多的人明白《易筋經(jīng)》的真正作者是佛、道、武、醫(yī)等諸般技藝兼通的大家,從而領略到他的整體思路是在醫(yī)、武的基礎上,以佛家之圓通究竟、道家之陰陽至理融會貫通而成,從而寫出此書,我認爲該書作者一生閱曆甚多,甚至混跡過市井,方有此等經(jīng)驗!

海岱遊人序

予少時惟耽詩書,暮年好與方外人交暇,則遊吟于海岱之間。一日至太白山,偕友人掣磕攜壺于海濱,藉草而飲,遠眺霜林老葉紅映水光,正在詩興勃然,忽一西羌人自西而東經(jīng)此憩息。予見其修雅可親,乃止而飲。問所之?曰:膠嶗訪師。又問何長?曰:神勇。在座俱茫然,請問神勇之故?曰:吾并指可貫牛腹.側(cè)掌可斷牛頭,努拳可碎虎腦,不信請試于腹。乃以木石鐵錘,令壯仆擊之,若罔知也。又以繩系其辜丸,綴以車之輪,壓以巨石,曳輪而走若馳。又系其兩足跟,令三四壯者曳之,屹立不移。衆(zhòng)愕然曰:有是哉,天賦之歟亦人力歟?曰:人也,非夭也。

叩其用?曰:卻病一,永不生虛疾二,終身壯健三,饑寒不迫四,多男靈秀五,房戰(zhàn)百勝六,泥水探珠七,禦侮不惴八,功成不退九,此皆小用者也?;煞鹆说?,乃其至耳二問其所得?曰:吾師僧,僧師神,遞有傳授。乃出書一冊,衆(zhòng)閱之乃知神勇之由。筋可易而積力,生于積氣也。酒已,羌人欲去,挽之不得。曰:觀爾言,志異于衆(zhòng),願以此書贈。吾訪神師,頻遊佛地,不暇留此也。予再四思,惟讀聖賢書五于餘年,學聖賢不能至,落得一迂腐老儒。凡事斤斤論理之有無,不知理之外別有天地,非迂儒輩所能探索者。此書爲藥師序,藥師豈妄語哉。蓋思上古稱有勇力者,殷王受蕩舟,喬鳥獲孟責,夏育、北宮黝、伍子肯、項籍、朱亥、東海壯士皆以力聞于世,惟孔子有神勇不以力聞。凡此豈皆天賦,亦出于人爲,應亦載之經(jīng)籍,或經(jīng)秦火而失耳。經(jīng)雲(yún);基之作佛,此則西竺古先生之超越處,非中原人所可藐觀焉者隱。吾安能起衛(wèi)公武穆與之,共訪神僧于世外也哉。惜吾老矣不能用,且珍藏筒中,侯有佛骨者呈之,以爲一助雲(yún)爾。

大元中統(tǒng)元年,庚申秋九月,海岱遊人題。

傅金銓本宋光柞序言

昔達摩大師著《洗髓》、《易筋》 兩經(jīng),而傳于少林者惟易筋經(jīng),此非徒誇神勇于絕技也。蓋人之一身.重在元氣,貴在精神,果能保護,豈特卻病延年,宜可通凡達聖矣。餘公餘,喜刻善嘗施藥餌,沉菏賴起.四方皆嘖嘖稱乎。日屏一切嗜好.節(jié)飲食,慎起居,神靜息.攻研究其養(yǎng)生之方藥,得是編,勃然興欣,然喜過望,有得于黃逢內(nèi)經(jīng)之精,而直稱爲道術(shù)神仙之秘也。餘好之,尤願同志者共行之,非敢以是參撤乎大師之皆也。其亦爲保身之一助雲(yún)爾。

?

  ???????????????????????????????同治十三年季冬上洗六日北平宋光柞序

?

傅金銓本傅金銓序言

順施則凡,逆施則道,亙古及今,萬仙萬佛不能外此而別有造化。順逆者陰陽也,陰陽交而萬物生,陰陽隔而天地否。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此理之在天下。薦紳先生或有能一言之者,慨自釋迎把斷,要津金缽孟遂沉海底,釋部談空,真機罕露,彼人隻知權(quán)頓漸三法,不知精氣神三寶,人皆知三教一原,又敦知三教一法乎。祖祖相傳,同是這個,惟此聖神功用,運之于內(nèi)則成道,運之于外則成力,運之以求嗣則中的,運之于禦女則無敵。祖師慈悲,但願舉世盡成仙佛,讀者其知所輕重矣。吾聞有道之士,神威懾人,揭地掀天,排山倒海,叱逐風雷,斡旋造化,意之所至無不披靡,力雲(yún)乎哉小矣。是書無刻本,傳寫甚訛,茲得黃輿山人秘本用校,魯魚付梓公世。

?

  ?????????大清道光三年歲次癸未,花朝日濟一道人傅金銓,題于合陽丹室。

?

評注:

????以上幾篇序言采自道光年間傅金銓版《易筋經(jīng)》的序言,海岱遊人之序言,在很多版本上都有,且內(nèi)容稍有區(qū)別,今僅錄入,供參考用,但要知道所謂的元中統(tǒng)元年白衣海岱遊人雲(yún)雲(yún),到底存不存在,仍是存疑,不可盡信。

易筋經(jīng)目錄

?

卷上

易筋經(jīng)總論?膜論?內(nèi)壯論?揉法?日精月華?服藥法?內(nèi)壯丸藥方?燙洗藥水方?初月行功法?二月行功法?三月行功法?四月行功法?行功輕重?用功深淺?兩肋分內(nèi)外工夫

卷下

木杵、木槌式?石袋式?五六七八月行功法?九十十一十二月行功法?陰陽配合論?下部行功法?行功禁忌?下部洗藥方?用戰(zhàn)?內(nèi)壯神勇?煉手餘功?外壯神勇八段錦?神勇餘功

?

易筋經(jīng)總論

般次密帝譯曰:世尊大意,謂學佛乘者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勇往,清虛無障;勇往無懈,不先辯此,進道無基。清虛爲何,洗髓是也;勇往爲何,易筋是也,易者,變也;筋者,勁也。原夫人身髓骨以外,皮肉以內(nèi),四肢百賅,無處非筋,無用非筋,無勁非筋,聯(lián)絡周身,通行氣血,助冀精神,提攜動用。試觀筋馳則瘓,筋攣則瘈,筋靡則痿,筋弱則懈,筋絕則亡。再觀筋壯則強,筋舒則長,筋勁則剛,筋和者康。以上因內(nèi)賦于天,外感于物,或盛或衰,匪由躬修,自成諸狀。

????今以人功變?nèi)鯛憦?,變攣爲長,變?nèi)釥憚偅兯懣?,易之力也,身之利也,聖之基也。我命在我,此其一端。然而,功有漸次,法有內(nèi)外,氣有運用,行有起止。以至藥物器制,節(jié)候歲年,及夫飲食起居,征驗始終。務宜先辨信心,次立肯心,奮勇往心,堅精進心,如法行持,進退不懈,無不立躋聖境也。

?

評注:

我之所以錄入述古堂版《易筋經(jīng)》,是因爲述古堂版以及更早版本的文字更爲凝練,而後期傅金銓版、來章氏版等內(nèi)容都已經(jīng)有所變化,甚至有些內(nèi)容含混不清,另外從前面的李靖序言中“《易筋經(jīng)》者,謂髓骨之外,皮肉之內(nèi),莫非筋聯(lián)絡,周身通行血氣。凡屬後天,皆其提挈,借假修真,非所襄贊,立見頹靡。視作泛常。易臻極至,舍是不爲,進修不力,無有是處?!边@段話中,可以看出,早期的《易筋經(jīng)》版本更爲貼近,那麼後面就讓我們探討一下易筋經(jīng)總論所闡述的內(nèi)容吧。

“謂學佛乘者初基有二,一曰清虛,一曰勇往,清虛無障;勇往無懈,不先辯此,進道無基。清虛爲何,洗髓是也;勇往爲何,易筋是也,易者,變也;筋者,勁也?!边@段話中,講明易筋、洗髓的功用目的,後期《易筋經(jīng)》版本中將‘勇往’改換成了‘脫換’,以求更符合佛典用詞,倒不如‘勇往’來的直接明白,“筋者,勁也?!贝司渲敝负诵?,筋中生勁,後面則講爲何,“原夫人身髓骨以外,皮肉以內(nèi),四肢百賅,無處非筋,無用非筋,無勁非筋,”身體骨肉之間,沒有地方?jīng)]筋的,沒有地方不用到筋的,更沒有用勁的地方不是用筋來完成的。我記得以前有人把《易筋經(jīng)》的名字這麼解釋:易:改變;筋:肌肉;經(jīng):方法。這種說法也不能說錯,因爲有些古籍中就是筋肉不分的,日語中筋就是肉的意思,另外筋的屬性也確實是肉的一種,但《易筋經(jīng)》上注明皮肉以內(nèi),看來古人還是把筋和肉分開來講的,後面的膜論裏面對于這點更是說的明白?!奥?lián)絡周身,通行氣血,助冀精神,提攜動用。……..”後面的話,很好理解,是說筋的作用,那麼到底什麼是“筋”呢,先看看《黃帝內(nèi)經(jīng)》是怎麼說的吧,《靈樞·經(jīng)脈篇》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爲幹,脈爲營,筋爲剛,肉爲牆,皮膚堅而毛發(fā)長。又《素問·五髒生成篇》雲(yún):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端貑枴ゐ粽摗罚鹤诮钪魇嵌麢C關也。這幾段意思大約是:人出生,精成腦髓生,以骨爲主幹支柱;以脈道營造氣血;以筋的剛性來約束骨骼、關節(jié);以肌肉作爲保護血脈、筋骨髒腑等各處的牆壁;皮膚堅韌而毛發(fā)生長??赐赀@段,大家大概有些明白了,感情人體和蓋房子一樣,要不怎麼老祖宗這麼比喻呢,可那會沒鋼筋呀?哦,可能木條、木塊什麼的也許就算古代的鋼筋了。又明末大醫(yī)張景嶽先生在《類經(jīng)》七卷‘十二經(jīng)筋結(jié)支別’中寫到:愚按:十二經(jīng)脈之外而複有所謂經(jīng)筋者何也??蓋經(jīng)脈營行表裏,故出入髒腑,以次相傳;經(jīng)筋聯(lián)綴百骸,故維絡周身,各有定位。雖經(jīng)筋所行之部,多與經(jīng)脈相同;然其所結(jié)所盛之處,則惟四肢溪谷之間爲最,以筋會于節(jié)也。筋屬木,其華在爪,故十二經(jīng)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間。而後盛于輔骨,結(jié)于肘腕,系于膝關,聯(lián)于肌肉,上于頸項,終于頭面,此人身經(jīng)筋之大略也。筋有剛?cè)?,剛者所以束骨,柔者所以相維,亦猶經(jīng)之有絡,綱之有紀。故手足項背直行附骨之筋皆堅大,面胸腹頭面支別橫絡之筋皆柔細也。但手足十二經(jīng)之筋又各有不同者,如手足三陽行于外,其筋多剛,手足三陰行于內(nèi),其筋多柔;而足三陰,陽明之筋皆聚于陰器,故曰前陰者,宗筋之所聚,此又宗筋之所會也。然一身之筋,又皆肝之所生,故惟足厥陰筋絡諸筋,而肝曰罷極之本,此經(jīng)脈經(jīng)筋之所以異也。呵呵,看看張老先生所寫的,和《易筋經(jīng)》上的文字之意很像吧,老先生這段話裏不光把經(jīng)筋和經(jīng)脈的分別說的很清楚,可總有些自以爲中醫(yī)高手的人怎麼就分不清兩者的區(qū)別呢?大概還是沒好好看書吧。注:罷極,耐疲勞之意。

另外在來章氏版《易筋經(jīng)》總論中尚有這段:然筋,人身之經(jīng)絡(緯)也,骨節(jié)之外,肌肉之內(nèi),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處非絡,聯(lián)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爲精神之外輔。如人肩之能負,手之能攝,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潑靈動者,皆筋使之然者也。這段話涉及到了中醫(yī)中關于‘肝主筋’的理論,《素問·痿論》:肝主身之筋膜?!端貑枴ち?jié)髒象論》:肝者……其充在筋?!端貑枴そ?jīng)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肝之氣血虧虛,筋膜失養(yǎng),則筋力不健,運動不利?!端貑枴ど瞎盘煺嬲摗罚焊螝馑ィ畈荒軇?。古人認爲肝藏血,且主筋,《素問·五髒生成論》:眼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肝髒受損,人就使不出力,肝病醫(yī)院裏的病人都是這樣,肝血充足,就會使得筋、膜得到滋養(yǎng),自然有如上之論,人體的提挈動用,筋之使然的作用也就顯而易見了。

那麼現(xiàn)代中,我們對于經(jīng)筋的概念到底應該怎麼理解呢?對照後面的《膜論》:“筋則分縷,半附骨肉。”我們可以得到古時候的‘筋’就是骨骼肌的輔助系統(tǒng),功能束骨利節(jié)的肌腱、韌帶、結(jié)締組織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總和。有人可能不明白,怎麼筋裏面還包含有神經(jīng)呢?其實從現(xiàn)代醫(yī)學裏可以看出內(nèi)經(jīng)裏十二經(jīng)筋的分布和現(xiàn)代解剖學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布極爲接近,那麼在古代,沒有顯微手段的情況下,這種說法并沒有錯,我們知道,經(jīng)脈、經(jīng)筋的‘得氣’反應,難度不正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告訴我們大腦的嗎?古人在研究筋、肉、骨骼的過程中,更多的是以活人爲對象,則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分布自然會是研究對象了。

總論中第二段告訴修者要建立信心、勇心,以下面的步驟逐漸實行,就可以實現(xiàn)立聖基、躋聖境的目的。那麼到底能否達成,我認爲除了明確理論之外,尚需明白師傅親自指導方可成功,經(jīng)論中的文字雖有一些具體修習方法,但失之簡單,且有些部分也沒有寫出,例如具體鍛煉筋膜的內(nèi)容有,而具體鍛煉經(jīng)筋的方法就沒有,來章氏版本中雖然加入了賈力運力勢法和十二勢練法圖,但并未詳細解說,到底如何,尚需後人認真鑽研。

從經(jīng)文以及上述分析中,我們可知‘筋’爲肉性組織,且比肌肉有剛性,符合緻密結(jié)締組織的特性,有伸縮之彈性,在各關節(jié)處尤其聚集,包含神經(jīng)系統(tǒng)等。那麼在鍛煉經(jīng)筋的過程中,凡是能鍛煉這些特性的,使之增強的方法,都可稱爲易筋之法。如下一段是講人體各關節(jié)的,《貫氣決》中有雲(yún):“其所以堅硬者,則在逐處之骨節(jié)。蓋骨節(jié)之空隙乃一人之經(jīng)脈、神明之所流注此處。精神填實,則如鐵如鋼,伸之不能曲,曲之不能伸,氣貫方全。起手有肩、肘、腕三節(jié);腿有胯、膝、足三節(jié),左右相并共計十二節(jié)。手之能握,足之能步,全賴于此。如百沙袋逐層填實,雖軟物可使之堅硬,此雷同氣貫筋經(jīng)之理也。”寫貫氣決的人,是真正實踐出來的,否則斷不會如此言說的。那麼還有很多易筋之法,需要我們總結(jié)和體悟。

膜論

髓骨之外,皮肉之內(nèi),以至五髒六腑,無處非筋,亦無處非膜。膜較于筋,膜爲稍軟;膜較于肉,膜爲稍勁。筋則分縷,半附骨肉;膜則周遍,附著骨肉,與筋有分,其狀若此。

煉筋則易,煉膜則難。蓋修煉之功,以氣爲主。天地生物,氣之所至,百物生長。修煉氣至,筋膜齊堅。

然而,筋體虛靈,氣至則起;膜體沉濁,氣不倍充,不能起發(fā)。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侯周身膜皆騰起,與筋齊堅。外著于皮,并堅其肉,始爲氣充,始爲了當。否則,筋無助,譬猶植物無培無土,匪曰全功。

?

評注:

前面說的是《總論》,也就以叫《筋論》,這篇《膜論》同樣是易筋經(jīng)理論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早期的《易筋經(jīng)》版本言簡意賅,沒半句廢話,而稍後的版本中則摻雜了大量個人心得,但其中不無金玉之言,如來章氏版此論中“且夫精氣神無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無形者有形之本,此法必先練無形者爲有形之培,有形者爲無形之輔,有形者爲無形之佐,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專培無形而棄有形則不可,專練有形而棄無形則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無形之氣,相倚而不相違.乃成不壞之體。設相違而不相倚,則有形者亦化而無形矣?!贝硕挝淖种?,講述了精氣神和筋骨肉之間的合作關系,將早期版本中未能寫出的六合關系闡發(fā)出來,其實不管何種功夫,若沒有精神意感和筋骨鍛煉的相互配合,終會事倍功半,在後期的武術(shù)界也是如此,技擊家趙道新先生說過:“一些人講求“形骸”成癖;一些人追尋“意念”成瘋。前者被三節(jié)、四梢、五行、六合……捆成了五花大綁,後者則躲在幽處獨享精神激戰(zhàn)。”

膜,也是在皮肉之內(nèi),髓骨之外,不同于筋,比筋軟;也不是肉,比肉略硬。來章氏版《易筋經(jīng)》中將膜與筋、肉的比較放在了後面,這大概是後期整理者認爲此段話放在禪宗初祖的經(jīng)文中,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故借般刺密帝之語說出,與早期經(jīng)文相比,略有更改處:“般刺密諦曰:此篇言易筋以練膜爲先,練膜以練氣爲主,然此膜人多不識.不可爲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則聯(lián)絡肢骸,膜則包貼骸骨。筋與膜較,膜軟于筋;肉與膜較,膜勁于肉。膜居肉之內(nèi),骨之外,乃包骨襯肉之物也,其狀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氣串于膜間,護其骨,壯其筋,合爲一體,乃曰全功?!?/p>

那麼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這層膜是指什麼呢?筋膜(fascia)可分爲淺、深兩層。淺筋膜(superficial fascia)爲分布于全身皮下層深部的纖維層,有人將皮下組織全層均列屬于淺筋膜,它由疏松結(jié)締組織構(gòu)成。內(nèi)含淺動、靜脈、淺淋巴結(jié)和淋巴管、皮神經(jīng)等,有些部位如面部、頸部生有皮肌,胸部的乳腺也在此層內(nèi)。深筋膜(profundal fascia)又叫固有筋膜,由緻密結(jié)締組織構(gòu)成,遍布全身,包裹肌肉、血管神經(jīng)束和內(nèi)髒器官。深筋膜除包被于肌肉的表面外,當肌肉分層時,固有筋膜也分層。在四肢,由于運動較劇烈,固有筋膜特別發(fā)達、厚而堅韌,并向內(nèi)伸入直抵骨膜,形成筋膜鞘將作用不同的肌群分隔開,叫做肌間隔。在體腔肌肉的內(nèi)面,也襯以固有筋膜,如胸內(nèi)、腹內(nèi)和盆內(nèi)筋膜等,甚而包在一些器官的周圍,構(gòu)成髒器筋膜。一些大的血管和神經(jīng)幹在肌肉間穿行時,深筋膜也包繞它們,形成血管鞘。筋膜的發(fā)育與肌肉的發(fā)達程度相伴行,肌肉越發(fā)達,筋膜的發(fā)育也愈好,如大腿部股四頭肌表面的闊筋膜,厚而堅韌。筋膜除對肌肉和其它器官具有保護作用外,還對肌肉起約束作用,保證肌群或單塊肌的獨立活動。在手腕及足踝部,固有筋膜增厚形成韌帶并伸入深部分隔成若幹隧道,以約束深面通過的肌腱。在筋膜分層的部位,筋膜之間的間隙充以疏松結(jié)締組織,叫做筋膜間隙,正常情況下這種疏松的聯(lián)系保證肌肉的運動。

?

?

?

?

?

??????????????????????????????????????????????????????????????????????????????????????????????????????????小腿骨橫切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骨肉之間的正是深筋膜,而淺筋膜則是皮膚和肌肉之間。易筋經(jīng)《膜論》中所講的就是深筋膜,但在後面的練法中,鍛煉的則不光是深筋膜,也包含淺筋膜,著名學者龐明先生在其著作中有過闡述,今引如下:“...般刺密諦講的筋膜特點和現(xiàn)代解剖學講的四肢的筋膜特點基本是一緻的。但是《易筋經(jīng)》中的揉腹是揉肚子的,你說肉下骨上,腹中哪兒有骨頭呢?若說是脊柱上的骨頭,當中的內(nèi)髒怎麼算呢?所以我們要靈活地看待他們這些理論...?!庇?“腹腔的筋膜有它的特殊性,你看皮下筋膜,前面有,後面也有;淺筋膜、深筋膜,有;再深一層,腹橫筋膜上下左右前後一圈圈地圍著腹腔內(nèi)髒,把內(nèi)髒包裹起來了,而且腹腔的筋膜和胸腔的筋膜有過渡,和下肢的筋膜也有過渡。四肢的深筋膜叫固有筋膜,腹腔的深筋膜叫腹橫筋膜。四肢的血管、神經(jīng)都是從筋膜縫隙當中走的,腹腔裏面的血管、神經(jīng)進入內(nèi)髒也都是從系膜裏面走的...?!饼嬒壬@段已經(jīng)講的很清楚了。

經(jīng)雲(yún):“煉筋則易,煉膜則難。蓋修煉之功,以氣爲主。天地生物,氣之所至,百物生長。修煉氣至,筋膜齊堅。然而,筋體虛靈,氣至則起;膜體沉濁,氣不倍充,不能起發(fā)。煉至筋起之後,必宜倍加功力,務侯周身膜皆騰起,與筋齊堅。否則,筋無助,譬猶植物無培無土,匪曰全功?!边@一段講要不光煉筋,也要練膜,但緣由隻講是要靠膜來維護筋。龐明先生在其著作中也講:“關于膜的問題是武術(shù)的重要課題。因爲《易筋經(jīng)》講了,練筋易而練膜難。好多練武術(shù)的抻筋拔骨練筋,爲什麼功夫出不來?因爲沒練筋膜。中醫(yī)雖有十二經(jīng)筋之說,但對它研究得不夠,闡述得太簡單,太籠統(tǒng)?!庇纸?jīng)雲(yún):“蓋修煉之功,以氣爲主。天地生物,氣之所至,百物生長。修煉氣至,筋膜齊堅。”此則講的是以煉氣以達騰膜之效,但膜如何能輔助筋的工作?經(jīng)文中并沒有進一步說明,那麼文中所述‘氣’是什麼呢?《靈樞·衛(wèi)氣》:“其浮氣之不循經(jīng)者,爲衛(wèi)氣。”《素問.痹論》雲(yún):“衛(wèi)者水谷之悍氣也,其氣栗疾滑利,不能人于脈也,故循皮膚之中,分肉之間,醺于肓膜,散于胸腹?!薄鹅`樞.本藏》雲(yún):“衛(wèi)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合?!笨梢?,經(jīng)文中所述之煉筋膜之氣是爲衛(wèi)氣,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講就是免疫、護衛(wèi)人體的功能系統(tǒng),《靈樞·本髒》:“衛(wèi)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diào)柔,腠理緻密矣?!笨梢?,經(jīng)論中以氣煉膜,說的就是人體衛(wèi)氣。而如何鍛煉、充實人體衛(wèi)氣,內(nèi)容在下一篇中開始。

?

內(nèi)壯論

內(nèi)與外對,壯與衰對。壯與衰較,壯可歆也;內(nèi)與外較,外可略也。蓋內(nèi)壯言道,外壯言勇。道植聖基,勇僅俗務,隔霄壤矣。

凡煉內(nèi)壯,其則有三。

一曰:守中。

此道煉法,專于積氣,其下手之要,妙在于揉。凡揉之時,宜解襟仰臥,手掌著處,掌下胸腹之間,即名曰“中”。惟此之中,乃存氣之地,應須守之,須含其眼光,凝其耳韻,勻其鼻息,緘其舌氣,四肢不動,一念冥心,存想中處,先存後忘,漸漸至于如如不動,是名曰“守”,是雲(yún)合式。蓋揉在于是,守在于是,則一身精氣俱注于是。久久積之,自成無量無邊功德。設有雜念紛紜,弛情世務,神氣隨之而不凝注,虛所揉矣,無有是處。

二曰:萬勿及他。

人身之中,精神氣血不能自主,悉從于意,意行則行,意止則止。守中之時,一意掌下,是爲合式。設若馳念一掌之外,又或持念于各肢體,其所積精神,隨即走散至于肢體,即成外壯,而非內(nèi)壯矣。揉而不積,虛所揉矣,無有是處。

三曰:待其充周。

凡揉與守,所以積氣。氣既積矣,故精神、血脈悉附之。守而不馳,揉而且久,氣惟中蘊,而不旁溢,真積日久,自然充滿周遍,即孟子所雲(yún)“至大至剛,塞乎天地之間”?者,是爲浩然之氣也。設未充周,馳意于外,走散于四肢,則外勇亦不全,內(nèi)壯亦不堅亦。

?

評注:

如果說前面的經(jīng)論都是理論探討的話,則這篇是真正開始實修的篇章,而且這篇《內(nèi)壯論》可以說是中華傳統(tǒng)武學的特色精髓之一,但凡有所成就的流派無不追求內(nèi)壯,內(nèi)部氣血充盈,才能達到易筋骨的要求,這也是把內(nèi)壯論放在這裏的原意,很多人曲解易筋經(jīng)的含義,以爲隻要抻拔筋骨就可算易筋了,卻不知易筋經(jīng)是一套完整的煉法,經(jīng)筋的抻拔鍛煉不過是整個修煉體系中的開始,隻有筋與膜一起騰起,內(nèi)壯其身,才是步入殿堂,有了練習真武的基礎。

一般人看《內(nèi)壯論》隻看到其中的具體操作方法,其實經(jīng)論中“一曰:守中?!?“二曰:萬勿及他?!?“三曰:待其充周。”這三條是所有內(nèi)壯煉法中都應有的步驟,站各種養(yǎng)生樁;太極拳架等等,這三條絕對是原則,意拳宗師王薌齋先生說過:“離開已身無物可求;持著已身永無是處?!边@是練功的兩個步驟,但能‘守中’而于身中求出‘物’來的又有多少人呢?大多數(shù)人開始便已經(jīng)飄忽于身外去了。

孫祿堂先生在《論內(nèi)外家之別》裏引述:餘曰:“然則鄙人可謂得拳中之內(nèi)勁乎!蓋氣已下沉,小腹亦堅硬如石矣?!彼蜗壬唬骸胺?!否!汝雖氣通小腹,若不化堅,終必爲累,非上乘也?!别N又問何以化之?先生曰:“有若無,實若虛。腹之堅,非真道也。孟子言:‘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吨杏埂窐O論‘中和’之功用。須知古人所言,皆有體用。拳術(shù)亦重中和,亦重仁義。若不明此理,即練至捷如飛鳥,力舉千鈞,不過匹夫之勇,總不離夫外家。若練至中和,善講仁義,動作以禮,見義必爲,其人雖無百斤之力,即可謂之內(nèi)家。迨養(yǎng)氣功深,貫內(nèi)外,評有無,至大至剛,直養(yǎng)無害,無處不有,無時不然,卷之放之,用廣體微。昔人雲(yún):‘物物一太極,物物一陽剛?!崛吮揪咛斓刂泻椭畾猓且惶珮O乎。羲經(jīng)雲(yún):‘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心在內(nèi)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內(nèi)外一理而已矣?!币陨现撆c《內(nèi)壯論》中最後一段深爲契合,望學者兩相參研,就可以明白內(nèi)壯之真正含義,《內(nèi)壯論》所述爲形體上的充周,而宋世榮先生所述更進一步,是從心性、境界上來理解的內(nèi)壯之言,這才是真正後期內(nèi)家拳的發(fā)展軌跡。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理解內(nèi)家拳之‘內(nèi)’,以及如何煉內(nèi),以爲隻要鍛煉五髒六腑,煉煉氣,就是‘內(nèi)’了,其實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內(nèi)煉而外顯,人的氣質(zhì)甚至都由此改變,這才是內(nèi)煉有成。

揉法

諺語有雲(yún):“筋骨磨厲,而後能壯?!蔽ù巳喾?,磨厲之義也。其則有三。

一曰春月起功。蓋此煉法大約三段,每段百日。初行功時,必解襟;次段功,必須現(xiàn)身宜取二月中旬;下功爲始,向後漸暖,乃爲通變。

一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氣左血。凡揉之法,宜向右邊推向于左,是謂推氣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而又取揉者右掌有力,便用不勞。

一曰揉宜輕淺。凡揉之法,雖曰人功,宜法天義。天地生物,漸次不驟,氣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者法之。但取推蕩,徐徐往來,勿重勿輕,久久自得,是爲合式。設令太重,必傷皮膚,恐生癍疿;太深,則傷于肌肉,筋膜必生腫熱,兩無是出。

?

評注:

????在網(wǎng)上看到一段對話,一位易筋經(jīng)名家的學生在看到易筋經(jīng)原文後,勃然道:“怎麼連按摩都成易筋經(jīng)了?”這位學生跟隨其師練習開磚打石頭、頭斷鋼闆等內(nèi)容,自然會認爲鐵拳鋼掌的硬功夫才是真正的易筋功夫,揉揉身體怎麼倒成易筋經(jīng)了呢?肯定是假的了。其實持這種看法的人大有人在,而産生這種看法的原因正是連易筋經(jīng)的原文都沒有讀過,更遑論理解了。

揉法即是按摩的一種,筋骨相互磨礪、摩擦,從而産生熱能、生物電能等等,刺激和激發(fā)神經(jīng),血管,淋巴等各系統(tǒng)氣血的新陳代謝,使得人體各部位産生自我修複,自動增強各部位的相應功能;而在揉法按摩中,又有補瀉平調(diào)的說法,《易筋經(jīng)》的揉法,用的是按摩中的補法,也就是中醫(yī)裏向心爲補;逆離心爲瀉的說法。

除了用手按揉外,凡是能刺激筋膜,且能按照一定規(guī)律運行的方法都可以當做揉法,比如綿拳、通背拳中的抻肩、搖肩、旋腰等功法,同樣會出現(xiàn)腹、肋部筋膜鼓蕩的效果,這是由于肩、腰部等大關節(jié)的往複規(guī)律運動,從而在內(nèi)部揉運了筋膜。

《易筋經(jīng)》的揉法中,揉運的是中脘部,也就是上腹部,裏面是人體的胃部,也就是經(jīng)文中所言:“又取胃居右,揉令胃寬,能多納氣…”脾胃通過按摩後,水谷運化能力加強,自然人體衛(wèi)氣也會增強,肌膚、筋膜的營養(yǎng)也就上去了,慢慢揉運,精神意念灌注這裏,氣血集中刺激,則腹直肌外筋膜和皮層下的深、淺筋膜得到養(yǎng)分充足,逐漸變得豐厚,腹直溝逐漸填平,原有的田型腹肌消失,龐明先生有過描述如下:“...肚子象一個餅鐺或大餅子。隨著氣越來越深入,手上要加點勁,以後兩隻手橫著拉開一點兒,面積大點,再以後往下放到肚臍那兒去揉,揉完後還可以用拳頭敲打敲打腹部。揉腹關鍵是精神集中。揉得腹腔裏面有氣感了,把腹腔裏面的氣放開,就揉皮膚這一層,一揉整個腹壁到背部的皮下都會有感覺,再以後大腿內(nèi)部也有感覺。當你還沒練到四肢的時候,大腿外部不容易有感覺。揉腹揉得膜氣充足後,氣不僅能夠充到大腿內(nèi)部的皮下,而且可以充到會陰。因爲皮膚下面的淺筋膜和深筋膜有三個小隙室,其中有一個隙室?guī)母贡诘哪みB到會陰,所以揉腹的時候能感覺到這個情況有它的解剖學的基礎,不是光憑意念想的....?!敝袊糯牧κ慨嬒裰?,膀大腰圓,腰腹部圓滿而非贅肉,也是這種功夫的寫照。

武當一脈另有揉運玉環(huán)穴作爲內(nèi)功的基礎,如宋唯一著《武當劍譜.?養(yǎng)精蓄銳解》中有“揉轉(zhuǎn)玉環(huán),陰霾解散,回光返照,靈明自現(xiàn)。此皆練氣化神之現(xiàn)象也。凡練此二者,每夜半采氣歸來,即仰臥床上,以手順揉此玉環(huán),手勢靈活,旋轉(zhuǎn)自若,勿使手重、手輕、不均爲要。揉時以二目反觀玉環(huán),使神光遂手旋轉(zhuǎn)不定,如能正揉之間,不覺睡去方爲合法。久而神氣積滿于中,自能開關透竅也?!贬崦孢€有凝神毅勇等練法,而揉轉(zhuǎn)玉環(huán)穴,無疑也是從《易筋經(jīng)》煉法中實踐而得來的,正如其雲(yún):“此乃鶴息歸臍,積氣開關之術(shù)也。”但後面與易筋經(jīng)練法又有所不同,是以內(nèi)丹煉法運轉(zhuǎn)周天來進階內(nèi)勇。另,來章版《易筋經(jīng)》下卷中,附錄有“玉環(huán)穴說”一篇,引述了宋.張紫陽的《悟真篇》內(nèi)容,閱者可自查。

采精華法

太陽之精,太陰之華,一氣交融,是生萬物。古人知之而善咽之,久皆仙去。其法秘密,世人莫知也,況無堅志,且無恒心,是爲虛負居諸也。行內(nèi)練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終身,勿論閑忙,勿及時候,而凡采咽精華之功,不可間斷。蓋取陰陽精英,益我神智,愚昧漸消,清靈日長,萬病不生,良有大益!

采咽之法,日取于朔,謂與月初交,其氣新也;月取于望,謂金水滿盈,其氣旺也。設朔望日值有陰雨,或值不暇,則初二三、十六七,過此六日,虛而不取也。取于日朔,宜初出時登高默對,調(diào)勻鼻息,細吸光華,令滿口,閉息凝神,細細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宮,是爲一咽。如此七咽,靜守片時,然後起行,任從酬應。望取月華,亦如前法,于戌亥時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者,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乃能取之。

?

評注:

無論佛道兩家,都有大量的采集日月精華的篇章,隨處可見,就連祈禱祝文中也有其蹤跡,如畢坤《混元劍經(jīng)?飛罡文》中就有:“...日精月華,吞入丹舍。探取天根,真息生春。玄黃渾合,遍體更新。筋骨皮肉,來複乾坤。助道助法,賜我靈真。綿綿大力,默默通神。北七南六,隨在護臨。急早送靈來,急早送靈來。嗶吽吽,嘿哈臻?!钡鹊取!兑捉罱?jīng)》中的采精華法,不過是延續(xù)了古代典籍中的煉法,來章氏版《易筋經(jīng)》在下卷附錄中也引述了《遵生八箋》中的攝取日精月華法,學者可自行參看。

另在黃元吉《道德經(jīng)講義?樂育堂語錄》中有雲(yún):“世之吞日精月華以求長生者,是欲速死于外感,其愚更可笑也,不論吞其炁,即使納日月于腹中,試問能長生乎?世人左道多矣!服粒餐霞辟谷諸說,俱無關于性命,不惟無益,而又害之矣?!秉S裳先生所言,是讓世人不可僅以此術(shù)來求長生之法,這不過是一種輔助工夫,如經(jīng)文中所言:惟有恒者,方能用之、取之。

?

服藥法

練壯法外資于揉,內(nèi)資于藥。行功之始,先服一丸,約藥入胃將化之時,即行揉功。夫揉與藥力兩相迎湊,乃爲得法;過與不及,皆無益也。每功三日,服藥一次,照此爲常。

?

內(nèi)壯丸藥方

野蒺藜(炒去刺)、白茯苓(去皮)、白芍藥(火偎酒炒)、朱砂(水飛)、甘草(蜜炙)、熟地黃(酒制)以上各十分;人參(去蘆)、白術(shù)(土炒)、全當歸(酒制)、川芎,以上各二分。皆作細末,煉蜜爲丸,約重一錢,每服一丸,或湯或酒,皆可導送?;蚩侄嗥泛贤瑁淞Σ粚?。另立三方,隻取一品,任用可也。

一方:

野蒺藜炒去刺,蜜作丸,一錢或二錢服之。

一方:

白茯苓,去皮爲末。蜜丸或蜜水調(diào)服,或作塊浸,愈佳,約服一錢。

一方:

朱砂,水飛過,每服三分,蜜水調(diào)下。

?

燙洗藥水方

行功之時,頻宜燙洗.蓋取堿能軟堅.功力易入;涼能散火,不緻聚熱?;蛞蝗找幌?,或二日一洗,以此爲常,功成乃已。

法用地骨皮、食鹽各宜量,用煎水乘熱湯洗,則氣血融和,肌膚舒暢。

?

評注:

以藥力來增強煉功的效果,從古至今,都有這種美好願望,《易筋經(jīng)》的作者也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效果,那麼這個內(nèi)壯藥丸的方子怎麼樣呢?先讓我們看看明代大醫(yī)薛己著的《正體類要》中的一個方子:當歸(酒拌)10g、川芎5g、白芍藥8g、熟地黃(酒拌)15g、人參3g、白術(shù)(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這個方子被稱爲‘八珍湯’和上面的‘內(nèi)壯藥丸方’比較一下可以看出,《易筋經(jīng)》內(nèi)壯藥丸方多了野蒺藜、朱砂兩味藥,野蒺藜功用:入肝經(jīng),平肝解郁,活血祛風;朱砂功用:入心經(jīng),清心鎮(zhèn)驚,安神解毒,而‘八珍湯’則是氣血雙補的方子,有氣血兩虛的人方可服用。那麼有人問了,‘八珍湯’是明代才出現(xiàn)的方子呀,難道《易筋經(jīng)》真是明代的作品?那誰知道呢,‘八珍湯’是由‘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總合而成,而‘四物湯’在唐初的《外臺秘要》以及唐武宗時期的《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中都有記載,而‘四君子湯’則是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有記載,或許有更早的記載,不過大家明白就行,不必非要搞個清楚。

地骨皮和食鹽(大青鹽),都是涼血、潤燥的藥物,對于氣血融通,效果很好。後期的鐵砂掌功夫多用此方外洗。來章氏版的《易筋經(jīng)》下卷中有附錄有‘狀元丹’等方子,當爲後人收集整理而來,亦可供參考爲用。

初月行功法

初揉之時,要選童子數(shù)人,更番揉之。一取力小,揉推不重,一取其少年血氣壯盛。未揉之先,服藥一丸,約將化時,即揉起。揉與藥力一齊運行,乃得其妙。揉時,解衣仰臥,心下臍上,適當其中。按一掌自右向左,推而揉之,徐徐往來,均勻勿亂,掌勿離皮,亦勿遊動,是爲合式。

當揉之時,冥心內(nèi)觀,守中存想,勿忘勿助,意不他馳,即精、氣、神皆附注一掌之下,是爲真正火候。若守中純熟,揉推勻靜,正揉之際,竟能睡熟,是爲得法,勝于醒守。如此行持,約略一時,時不能定,則以大香二炷爲則。早、午、晚共行三次,日以爲常。如少年火盛,隻宜早、晚共行二次,恐其太驟,或緻他虞。行功即畢,靜睡片時,清醒而起,不妨應酬。

?

二月行功法

初功一月,已覺凝聚,胃覺寬大,其腹兩旁,筋皆騰起,各寬寸餘,用氣努之,硬如木片,是其驗也。兩筋之間,自心至臍,軟而有陷,此則是膜較深于筋,掌揉不能騰起也。至于此時,于前所揉一掌之旁,各開一掌,仍如前法,徐徐揉之。其中軟處,用木槌深深搗之。久則膜起,浮至于皮,與筋齊堅,全無軟陷,始爲全功。此揉搗,亦準二香,日行三次,以爲常則。

?

三月行功法

功滿兩月,其間陷處至此略起,乃用木槌輕輕打之。兩旁所揉各一掌處,卻用木槌如法搗之。又于其兩旁至兩肋梢,各開一掌,如法揉之,準以二香,日行三次。

?

四月行功法

功滿三月,其中三掌,皆用槌打;其外二掌,先搗後打。日行三次,功逾百日,則氣滿筋堅,膜亦騰起,是爲有驗。

?

評注:

經(jīng)雲(yún):當揉之時,冥心內(nèi)觀,守中存想,勿忘勿助,意不他馳,即精、氣、神皆附注一掌之下,是爲真正火候。這是揉法的真正心法。既要意念集中,透裏入內(nèi);又要勿忘勿助,是個拿捏精細的地方,至少得耐的住寂寞枯燥,古代一炷香大約一個小時,二香就是兩個小時,現(xiàn)代人能慢慢自己按摩個30分鍾的都少。

行功輕重法

初行功時,以輕爲主,必宜童子,其力平也。一月之後,其氣漸堅,須有力者漸漸加重,乃爲合宜,切勿太重,或緻動火;切勿遊移,或緻傷皮。慎之!

?

用功淺深法

初功用揉,取其淺也。漸次加力,是因氣堅而增,仍其淺也。次功用搗,取其深也。以次三用打,打外屬淺,震內(nèi)屬深。內(nèi)外皆堅,方爲有得。

?

評注:

行功時候,要由淺入深,搗,就是用木杵代替手掌揉動。掌揉、杵搗都要切勿遊移,也就是不要再皮膚上滑動,要粘帶著皮膚運動,否則皮膚會受損失,同時也不會鍛煉內(nèi)膜。

木槌用于敲打,震動骨骼,使得骨骼內(nèi)裏得到鍛煉,這個煉法來源于武功的排打法,使內(nèi)部骨質(zhì)受到刺激,骨小闆之間變得更爲緊密細緻?!侵亟铎`’一直是武功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不讓裏面受到刺激,是不能産生變化的。

兩肋分內(nèi)外功夫

功逾百日,氣已盈滿天地之間,充塞周遍。譬之澗水拍岸,浮堤稍加決導,則奔放他之。無處不到,不複在澗矣。當此之時,切弗用意引入四肢;所揉之處,切勿輕用槌、杵搗打。略有引導,則入四肢,即成外勇,不複歸來行于骨裏,不成內(nèi)壯矣。

入內(nèi)之法,乃用石袋。自從心口至于肋梢、骨肉之間密密搗之,兼用揉法,并用打法。如是久久,則其所積盈滿之處循循入骨。入骨有路,則不外溢,始成內(nèi)壯矣。內(nèi)、外兩歧于此分界,極宜審辨。不令中間稍有夾雜。若輕用引弓弩拳敲打等勢,則開其路,導令旁溢,縱加多功,亦不入內(nèi),慎之!慎之!

?

評注:

經(jīng)雲(yún):“入內(nèi)之法,乃用石袋?!鼻懊嬗媚举|(zhì)器材,後面則用石質(zhì)器材,石質(zhì)東西的透皮震內(nèi)的效果要強于木槌,而且由于石袋中的間隙大,則甩動起來,震內(nèi)效果更爲顯著,且打擊爲短勁,對于骨骼縫隙等處能深入裏面,而不會傷到內(nèi)腑。那麼其餘的搗揉,使力等等都不能再用,否則如經(jīng)所雲(yún):“則開其路,導令旁溢,縱加多功,亦不入內(nèi),慎之!慎之!”

那麼,此處所講有兩個目的,一處是騰膜,以木杵等搗揉,讓筋膜受到刺激,變得肥厚,同時消除與骨骼間的粘連,以達‘筋靈’;另一處則是震外透內(nèi),刺激骨骼,密度加大而獲得‘骨重’的內(nèi)壯效果。



屠龍兄解易筋經(jīng)----很棒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平遥县| 德钦县| 临朐县| 汝州市| 九江市| 竹北市| 和田县| 壤塘县| 蕉岭县| 泰宁县| 馆陶县| 扶风县| 永川市| 大田县| 西盟| 衡东县| 浦江县| 朝阳县| 车致| 潮州市| 华池县| 漯河市| 三河市| 凌源市| 梓潼县| 临澧县| 高安市| 塘沽区| 封开县| 澳门| 尼玛县| 深圳市| 吉隆县| 明溪县| 蓬莱市| 安福县| 霍邱县| 镇安县| 金华市| 余姚市| 兴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