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曹操同為一方領袖,結局卻如此不同,網友:蒼天何時助蠢材?
? ? ? 官渡之戰(zhàn),袁紹因為許攸臨時轉投敵營,致使最終敗給了曹操。袁紹與曹操同樣也貴為一方領袖,同樣有過人之處的,為何偏偏在這里敗給了曹操呢?
? ? ? ? 我思考過這個問題,總結出了一個觀點:曹操惜才可能是與他的性情息息相關的,那么袁紹不擅用人估計也是從小就這樣。

? ? ? ? 天下三分之前,袁紹就做了一個舉動,將董卓舉薦至朝廷。進京之后的董卓另立新帝并將其操控,將漢室天下據為己有,這一舉薦可謂是掀起了漢室的腥風血雨。雖然如此,卻也達成了袁紹的目的,鏟除了朝廷的宦官。但我就想問,不虧么?而那時的曹操正隱匿埋伏,博取董卓的信任,伺機為漢室鏟除奸佞。這在當時看來,不管成功與否,曹操這個義士之名都已經是板上釘釘,對于他日后廣納群賢來說不過是朝夕之事。

? ? ? ? 要說袁紹的優(yōu)點,那不外乎有勇有志,但他最致命的缺點就是太過自負。且不說旁的,用人唯親這一點就是擱到現在那也是萬萬不成的。其中的幾位,要么輔助袁譚,要么輔助袁尚。就算是高舉不避親,那也須考慮一下"親們"的實力吧?而曹操呢,能者面前總是一副自謙的樣子,但凡賢良之士,必要將其收入麾下,置以金銀,任以高官。就這種福利待遇放到現在,應該沒幾個不心動的吧?

? ? ? ? 再來看最后這場最關鍵的官渡之戰(zhàn)。
? ? ? ? 袁紹這邊,不能說干啥啥不行吧,但跟謀士吵架那絕對是第一名。許攸轉投曹操后,在問及曹營糧草之時,他說袁軍若是繞行偷襲曹操的糧草,那曹軍定然會大敗!這一聽著實把曹操嚇出一身冷汗。但如此妙計怎么到了袁紹的耳朵里就這么不中聽了呢?還非要正面應敵,氣的許攸連夜直奔曹操的營帳而去,留下了田豐與沮授。本想著沒了許攸,這二人的話他總該聽些吧,不成想他卻是油鹽不進。要不說袁紹厲害呢,完美避開了所有正確選項,直奔埋伏,頭也不回,就連網友看完《三國演義》這段戲都直呼:你什么時候看見蒼天助過蠢材?

? ? ? ? 再看曹操,雖然疑心甚重,但卻從諫如流。聽聞許攸連夜投奔,他是鞋都不穿就趕忙出去迎接,在許攸為他提出妙計之后,更是連連點頭,贊其足智多謀,加之許攸本就來自敵營,對敵方軍情更是了解之至,索性用人不疑,終是不負所望,大獲全勝。
? ? ? ? 不得不說曹操之所以能擁有如此熏天赫地的軍隊陣容,往小了說是因他惜才愛將,但如果朝大方向看,那便是與他的格局有關了。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必是深謀遠慮,高瞻遠矚,且不拘小節(jié)的,倘若只是有勇無謀,缺少了眼光與格局,那是注定要以失敗告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