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發(fā)現(xiàn)大唐睿宗黃天真文鎮(zhèn)墓刻石
西安新發(fā)現(xiàn)大唐睿宗黃天真文鎮(zhèn)墓刻石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惠 毅
西安一位文物愛好者喬連學近日收藏到一方唐代五方鎮(zhèn)墓刻石,經(jīng)考證該刻石為葬于橋陵(陜西蒲城縣)的唐睿宗李旦或皇后竇氏墓葬中之物。因墓主人特殊身份,加之是目前所見等級最高的鎮(zhèn)墓刻石,“也是現(xiàn)知保存基本完整、紋飾最為精美的有關唐代皇帝的刻石”(王育成語),使得這方刻石具有了極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引起了文物專家們和歷史研究者們的極大興趣。
刻石的顏色為青灰色,蓋、底各一,是為一合。蓋石為正方形,邊長74厘米,厚12?5厘米,底石亦呈方形,邊長73厘米,厚15?5厘米。蓋石盝頂正中有天馬狀麒麟圖案,為道教五靈之一的中央守護神,周邊刻有祥云12朵。底部刻石中央有16字的道教符篆大字,共四行,每行四字,呈四方排列。鎮(zhèn)石收藏者曾請教了諸多專家,無人能解,后由西安博物院出面邀請了我國著名道教歷史文化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育成幫助鑒定,以確定鎮(zhèn)石的文字和歷史文物價值。根據(jù)王育成的鑒定,認為這16個道教符篆大字是:“黃中總炁,統(tǒng)攝無窮,鎮(zhèn)星吐輝,流煉神宮”。這16字書法遒勁有力,刀功熟練,線條流暢,是道教書法刻石藝術之精品。圍繞著16符篆大字4邊又有161個隸書邊文,為四周旋讀形制,全文如下:
中央黃天承元始符命告下中央九壘土府洞極神鄉(xiāng)四維諸靈官今有大唐睿宗大圣真皇帝李旦昭成(右邊)皇后竇氏滅度五仙託靈玄陰今于京兆府奉先縣界安宮立室庇形后土明承正灋(法)安慰撫卹黃元哺飴(下邊)流注豐泉練飠芳(飾)形骸骨芳忝香與神同元億劫長存中岳嵩高明開長夜九幽之府睿宗大圣真皇帝(左邊)魂沐浴冠帶遷上南宮供給衣食長在光明魔旡干犯壹切神靈侍衛(wèi)安鎮(zhèn)如元始明真舊典女青文(上邊)
上述邊文,字體工整美觀,內(nèi)容也有重要學術研究價值。
底石的4個側(cè)面又有12個動物線刻圖案,依次為:牛、雁、蟹、狗、狼、豺、羊、鷹、龍、蛟、魚、鱉。
根據(jù)邊文的161個字可以判斷:這方刻石應是唐睿宗李旦或皇后竇氏墓葬中的文物。
根據(jù)王育成對該石刻初步研究,鑒定意見為:
該石刻的文字(包括符篆)、紋飾圖案內(nèi)含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僅從歷史的角度說,有三點重要的貢獻:第一:證史,它能與歷史文獻記載相互印證,如證實文獻所言唐皇李旦死葬橋陵、昭成皇后竇氏附葬等等一系列史實等。第二:改史,修改部分文字記載的錯誤,如《舊唐書·睿宗記》稱:上尊謚曰大圣貞皇帝”。此中的“貞”字為誤錄,當依喬連學藏刻石改為“大圣真皇帝”。第三:補史,如兩《唐書》及相關文獻記載橋陵葬事,從來沒有說到過建陵時采用過道教的葬儀,該刻石則提示出橋陵使用了《太上靈寶洞玄滅度五練生尸妙經(jīng)》之儀,極大地補充、豐富了學術界對唐代皇帝葬儀的認識,等等。即使是該鎮(zhèn)石的紋飾圖案也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如蓋石盝頂?shù)奶祚R狀麒麟圖案線刻,不僅生動美觀,而且在有唐一代的刻石上誠屬稀見之品,與五靈信仰有著密切的關系,極為寶貴。再如,底石的四個側(cè)面的十二個動物線刻,刀法流暢洗煉,且動物造型與一般唐石多見的十二辰圖案差別很大,實為罕有之作。
中央皇天鎮(zhèn)墓刻石為研究唐代皇室的葬制、唐代宗教文化的發(fā)展、唐代的刻石藝術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眾多學者對該刻石正在進行諸多方面的研究。收藏者決定將其捐贈給新建的西安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