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迪士尼動畫導演憶往昔,還罕見地吐槽了一下真人版

作者/思考姬
編輯/彼方
“無論如何,還是動畫版本更好看”
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改編的真人電影《花木蘭》,馬上就要在中國大陸上映。


這是一部從定角,宣發(fā),到上映前夕,一直都鬧得沸沸揚揚的一部電影,在正片上映后,相關評分也有些觸目。



事實上,不只是《花木蘭》,每每有一部新的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Disney's Full-Length Animated Classics or Hontas)將要改編為真人電影的消息出來時,有關「真人選角」以及「劇本架構」等種種動向,總是會觸動大眾神經。

而在近些年,大眾所擔心問題,也逐漸朝著更加復雜多樣的方向發(fā)展了:
不只是真人演員的“顏值是否夠高”、真人場景是否夠“還原”,還開始延伸到:真人演員的人種、膚色、性取向,以及故事是否足夠符合某種「政治正確」。



這些真人電影,距離原動畫版本的文本架構,越來越遠(當然也有比較還原的真人電影),盡管原動畫版本依然能依靠某種形式,在新媒體端獲得一定新生(如下圖)……

但無法否認的是,這些在新時代占據了主流視野的真人版電影,已經開始取代原經典動畫版本在當代人們心中的記憶了……

那么,迪士尼老一輩動畫人在制作動畫時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而主創(chuàng)成員們面對逐漸被改編為真人版的動畫作品,又是怎么想的呢?
正巧,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之一的《美女與野獸》——其兩位被外媒譽為「傳說級」的動畫導演——Kirk Wise與Gary A. Trousdale,在近期的一次公開訪談中,就談及了《美女與野獸》動畫版以及二人參與其他幾部迪士尼動畫的創(chuàng)作經歷:

右側分別為《美女與野獸》的兩位動畫導演Kirk與Gary? ?視頻來源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EJd8oZt37E

不僅如此,在這段珍貴的訪談中,二人還很罕見地發(fā)表了他們對近年真人改編作品的一些看法。
這可以說是很少見的,老一輩迪士尼動畫導演公開發(fā)表與之相關的評論。
今天,筆者也就帶著大家,隨著這兩位迪士尼90年代時期明星動畫導演的追憶,梳理出那段曾經的動畫創(chuàng)作秘事。
從「搗蛋鬼」到「爛攤子拯救者」
Kirk今年57歲(1963-),而Gary(1960-)今年已經60歲了。
兩人都畢業(yè)于加州藝術學院,并且在大學時就已經成為朋友。1985年左右,兩人先后進入迪士尼動畫工作室工作,但人在不同的部門,沒有真正意義上一起工作過。
1986年的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項目《救難小英雄澳大利亞歷險記》,成為兩位好朋友第一次開始在一間辦公室內并肩「合作」的經歷。

影片講述了一位住在澳大利亞的小男孩Cody馳騁澳洲,歷經大冒險的故事
不過,兩個人卻很快就被踢出了動畫項目組……兩人邊笑邊回憶道,是因為兩個人“年輕氣盛”,總是“質疑上頭的太多問題和決定”,而不是老老實實的執(zhí)行命令干活兒。

比如在《救難小英雄澳大利亞歷險記》這個故事中,男主小男孩設定為居住在澳大利亞的荒野地區(qū),但是形象是金發(fā)碧眼,兩人向上頭發(fā)出疑問“為何小男孩的形象不是一位原住民(土著)的形象呢?”

這樣的「莽撞」提問,被認為是“態(tài)度有點問題”,于是兩人就被調離了這個項目,然后被塞到了迪士尼專門用來處理「沒活兒干又暫時還不想裁掉的員工」的部門——項目發(fā)展部。
這個部門每天做著一些無意義的打雜工作,直到有一天,迪士尼一個投入重金的外包項目干到半路搞砸了,高層們無奈之下把這個爛攤子扔給了項目發(fā)展部。
這是一部需要用在迪士尼主題樂園一處景觀中的,名為《顱骨命令》的動畫介紹短片,“樣片非常無趣,且一點兒也不迪士尼”。

但是,在3個月后這部短片就要投入使用了,在如此緊迫的條件下,Kirk與Gary這兩位正無所事事的「搗蛋鬼」,被拖過來負責整理這個爛攤子。
因為項目緊迫,兩人被賦予了高度的創(chuàng)作自由,同時配備了一批頂級動畫師協(xié)助他們工作。
兩人大膽地完全推翻了之前的故事架構,只保留了原主題,最終在規(guī)定時間內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獲得了眾人的另眼相看。

然后沒想到的是,很快,第二個爛攤子項目又找上門來了!
這次的任務狀況與《顱骨命令》當時接到手的情況,簡直如出一轍:成品糟糕,時間緊迫,資金緊缺,不過它的情況還要更加復雜一些,因為這次的項目是一部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要上院線的!
這項目就是后來大獲成功的動畫長片《美女與野獸》。
講好一個「美女與野獸」的故事真的很難
迪士尼早在1937年,通過《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這部動畫長片獲得成功后,就已經開始思考將同樣類型的童話改編為動畫長片了。

《美女與野獸》這個故事原型也是在當時就進入了備選庫。
從前,一位有錢的商人,他有幾位子女,其中最小的那個最美麗、最善良。但是,載滿他全部財產的船只失事后,商人破產了。?
后來,他聽說有一只失事的船載著他的貨物回來了,于是滿懷希望趕到了港口,卻發(fā)現(xiàn)他僅剩的最后一只船已經被海盜洗劫一空。?
在回家的路上,可憐的商人來到野獸的城堡。摘下一枝玫瑰作為送給小女兒的禮物,卻惹惱了野獸。?
最終,商人承諾把美麗的小女兒送到野獸身邊作為交換,才毫發(fā)無損地回到了家。為了履行承諾,小女兒來到了野獸的城堡,并因為野獸那美麗而善良的心愛上了他,而并不在意他丑陋的外表。?
最終,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美女與野獸》原著童話故事大綱
在1930年代-1950年代,迪士尼曾經嘗試將這個故事制作成影片,不過最終又放棄了,原因是故事團隊認為“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
1987年,在制作《誰陷害了兔子羅杰》期間,迪士尼再次嘗試啟動了《美女與野獸》項目,這次的故事被設定為了一個「非音樂劇式」(不利用音樂劇式的演出來進行敘事,比如《花木蘭》的真人影片)版本。

然而在項目開發(fā)了兩年后,也就是在1989年,迪士尼首席執(zhí)行官在看到《美女與野獸》當時的故事版后,非常不滿意并且下令要求從頭翻新重做。當時的導演也跟著辭職了……
一般迪士尼開發(fā)一部動畫長片的時間為5年左右,時間已經過去了2年多,《美女與野獸》這部長片卻需要從故事大綱開始重新做!
為了拯救這個項目,迪士尼高層邀請剛剛大獲成功的動畫長片《小美人魚》的動畫導演,不過后者們因剛指導完一部電影,“太過疲倦”而拒絕了。

高層們又陸續(xù)找了好幾撥人,卻都遭到了拒絕……于是,萬般無奈之下,Kirk與Gary組合,又成為了高層們最終的賭注。
“既然這兩個家伙曾經讓影片起死回生過一次,那么這次也許、大概、可能也會有轉機吧”,Kirk與Gary現(xiàn)在回憶起來,高層們當時大概就是這么個心理。
于是Kirk與Gary很快來到了《美女與野獸》制作組,想要大干一場。
不過,Howard Ashman,這位剛剛在《小美人魚》中,展露了極高創(chuàng)作才華的迪士尼作詞家與劇作家,也被派到了《美女與野獸》項目組,他與自己的好搭檔——作曲家Alan Menken來到這里只有一個目的,將《美女與野獸》重新改寫成一部跟《小美人魚》一樣的、百老匯音樂劇式的「動畫」!


于是,Kirk與Gary趕到時面臨的狀況是,Howard與腳本家Linda已經敲定了另外一個新版本故事大綱出來了!
這個版本故事的主角是怪獸The Beast,故事由一串歌曲串聯(lián)起來,最終怪獸獲得了美人的愛。

然而Kirk和Gary與Howard和Linda產生了爭執(zhí)!前者們認為這并不是野獸的獨角戲,而是一個Love Story,是一個雙向的故事,因此主角應該是兩個人,“主角就像這個影片的題目一樣,是美女,與野獸?!?/strong>

兩人的異議惹怒了其他主創(chuàng),卻獲得了高層的支持。于是影片按照男女雙主角定位推進下去。
接著,Kirk和Gary為故事增加了很多喜劇元素,眾多變?yōu)榧揖?、餐具的多位趣味配角隨機被創(chuàng)作了出來,它們的加入,讓原本故事中的陰郁氣氛不再那么沉重。


然后,最重要的一點,是團隊在維持「音樂劇」模式來講故事上,達成了一致。在Kirk和Gary的敘述中,是Howard將幾首樂曲事先制作了出來,這些曲子成為了整個故事的「路標」,這在二者看來是一種非常聰明的講故事方式。



在《美女與野獸》中,音樂家 Alan Menken和Howard Ashman賦予了野獸鮮活的生命力,將美女的優(yōu)雅與野獸的悲涼詮釋得淋漓盡致,兩人在《美女與野獸》 中創(chuàng)作了許多名曲。 因此,說電影版《美女與野獸》的生命是音樂所賦予的也不為過。 ——媒體評價
就這樣,《美女與野獸》項目開始了瘋狂運轉,但每個人都不知道結果如何,“質量別讓眾人感到尷尬就好”就是Kirk和Gary最初的忐忑設想,畢竟這是二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擔當「導演」。
然而,最終成果卻超越了所有人預期。
《美女與野獸》于1991年完成并上映,獲得了包括評論人和觀眾在內的全方位好評。

它獲得了1992年的金球獎最佳電影獎,這是有史以來第一部獲此獎項的動畫電影。它還成為第6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提名的第一部動畫電影,并憑借其主打歌,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配樂獎和最佳原創(chuàng)歌曲獎。
Kirk和Gary也憑借此片,成為迪士尼炙手可熱的明星導演。
然而遺憾的是,作詞家Howard在《美女與野獸》上映前就因病去世了,他未能看到影片大獲成功的模樣,不過他在世時與伙伴一起創(chuàng)作的幾部音樂作品,依然被收錄在了迪士尼之后的動畫電影《阿拉丁》中。

而Kirk和Gary,在執(zhí)導了又一部「百老匯音樂劇式」的動畫電影——《鐘樓怪人》后,對于用音樂串聯(lián)情節(jié)的「講故事方法」也疲倦。

為了嘗試更多樣的講故事方式,二人離開了迪士尼。

現(xiàn)在的兩人,依然在探索這2D動畫的更多創(chuàng)作空間,而在當今流媒體平臺崛起的背景下,2D動畫的未來也被二人看好。
而他們在采訪最后,對于迪士尼經典動畫長片改編的真人電影,終于發(fā)表了自己的驕傲態(tài)度:“真人很不錯,不過我個人認為還是動畫版更好看,每一部都是。”
Gary表示:“我自己完全客觀且不變的觀點是——無論如何,還是動畫版本更好看——每一部都是動畫版本更好看。但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p>
Kirk對此補充道:“這可不只是您自己的看法。

“不只你”
這樣的珍貴聲音,雖然不及真人電影宣傳的聲勢浩大,但是其背后的底氣也再次讓人有些動容。
那么,在真人版影片逐漸占領了大眾記憶的今天,不妨再次將這些老動畫版本再拿出來看一看——
可能你還會發(fā)現(xiàn)新的驚喜。





本文來自「動畫學術趴」,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