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小技巧(8)打好初中基礎(chǔ)

很多小伙伴在備考「常識判斷」和「言語理解與表達」時會遇到「瓶頸期」,感覺怎么努力分數(shù)都上不去,其原因很可能是「基礎(chǔ)不牢」。
對于「常識判斷」和「言語理解與表達」板塊來說,打好基礎(chǔ)——尤其是掌握透徹「初中教材」的相關(guān)知識非常重要。
義務(wù)教育(尤其是初中三年)學得好不好,決定了考生的基礎(chǔ);考生的基礎(chǔ)好不好,決定了兩個板塊做題效率高不高;而行測又是對時間要求非常嚴格的考試,因此做題效率直接影響最后分數(shù)。
舉例來說,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句詩,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基礎(chǔ)好的小伙伴馬上可以從中意識到多個知識點,比如:
白居易詩的風格;
為什么有「綠的蟻」「紅的泥」這兩種顏色的事物;
「綠蟻」是否說的是「綠色的螞蟻」;
「醅酒」「火爐」的制作過程發(fā)生哪些物理、化學或生物方面的變化;
…… ……
事實上,這些考點都在公考中出現(xiàn)過,而且這些知識點都沒有超過初中教材的范疇。如果能打好基礎(chǔ),此類題目并不難做對。
再舉例說,在「言語理解與表達」板塊中,一個熱門成語會被反復考到,比如「立竿見影」「所向披靡」「此消彼長」等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語多次被考到,但仍有很多小伙伴會做錯,其原因就是「成語基礎(chǔ)不牢固」。比如:
「立竿見影」形容措施馬上見效,但不能形容措施推進力度大。
「所向披靡」中「披靡」意為「謂風吹到的地方,草木隨之倒伏」,用來形容力量(尤其是軍事力量)所到之處無人能阻擋。而「披靡」本身用來形容「軍隊潰敗」,所以「所向披靡」和「披靡」的含義恰好相反。
「此消彼長」用在相同/不同的事物間含義不同。
「此消彼長」用于同事物內(nèi):主要用于勸說別人、平衡心態(tài)。
如:你這換了新工作,雖然工資少了些,但此消彼長,工作壓力也降低了,能更好地陪伴家人。(用于同一個人)
「此消彼長」用于不同事物:呈反相關(guān)關(guān)系。
如:受到俄烏沖突和隨后歐盟對俄制裁、俄羅斯出臺「不友好國家天然氣盧布結(jié)算政策」等影響,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數(shù)量驟然下降,此消彼長下,歐盟轉(zhuǎn)而嘗試從美國、卡塔爾等地進口更多天然氣。(用于「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和「歐盟從俄羅斯以外地區(qū)進口天然氣」這兩個不同事物)
從上述知識點中可以看出,打好基礎(chǔ)對于考生來說極為重要。無論是掌握初中各個副科的知識點,還是吃透義務(wù)教育階段的文言文、成語,都能幫助考生提高解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