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李賀的悲慘竟然超過牛郎織女,夜半孤獨寫下《七夕》詩


這首詩《七夕》是唐代詩人李賀在七夕之夜,懷念所眷戀的女子所寫的抒情之作。
李賀,字長吉,河南人,與李白、李商隱并稱為“唐代三李”,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多引用神話傳說,托古寓今,后人稱贊他為“詩鬼”。
這首詩《七夕》以牛郎織女的相會,映襯出李賀自身的孤獨和無限的相思之苦,構思新奇,語言工整,抒情含而不露,正是李賀詩歌風格的體現(xiàn)。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詩的首句,上寫天上的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下寫凡俗間的作者夜半孤獨惆悵。
銀河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又分手的地方,因此稱為“別浦”。
七夕的夜晚,銀河星光閃爍,牛郎與織女在鵲橋上傾訴一年的相思之情,雖然是匆匆一面,但畢竟是喜得重逢。
而作者聯(lián)想到自己與戀人定情之后就天各一方,再也沒有相見的日子。
在這七夕的深夜,作者只能孤單地躺在羅帷之中,在相思中煎熬。
詩的首聯(lián)通過對比,表明作者的相思之苦遠遠超過了牛郎和織女。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相聚是短暫的,鵲橋的時限也已經(jīng)到了。喜鵲辭別了人間穿線乞巧的少女,振翅飛離而去,牛郎和織女又重新陷入痛苦相思的歲月之中。
作者由此想起以前和戀人山盟海誓的場所——曝衣樓,如今鵲橋已散,只有秋花輝映在曝衣樓上,戀人的芳蹤卻無處可尋。
詩的這一句,通過環(huán)境的陪襯和觸景生情的描寫,表現(xiàn)出時間的推移和作者難以忘懷的悲愴心情。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天就要亮了,圓圓的月亮本來像一面明鏡,現(xiàn)在只剩下一半,牛郎和織女各拿走半片,苦苦的隔河相望,但他們還有重逢把月亮拼全的時候。
可是人間的破鏡卻難以重圓,作者仰望天空,希望能借助天上的玉鉤·,把兩顆分離的心勾在一起,有情人應該終成眷屬。
在這里,作者運用浪漫主義妙筆,給這一愛情悲劇渲染了些美麗的光彩,給人以希望。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在詩的結尾,作者筆鋒突轉,石破天驚寫了一個錢塘蘇小小,她是青樓名妓,卻最終寂寞而死。
作者用這個典故表明希望終究是破滅了。秋風蕭瑟,前景茫茫,別時容易見時難,作者的遭遇竟然比牛郎織女還要不幸。
詩的結尾貌似平淡,其實蘊含著無限纏綿的情絲。
這首詩從夜半寫到天明,又以牛郎織女的相會映襯出作者自身的孤獨,章法構思之巧妙實在令人嘆服,充分地顯示出李賀深厚的文學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