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家》專輯推薦
在羅大佑發(fā)行《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后,有著豐厚創(chuàng)作能力的他在1984年發(fā)行了《家》這個專輯。 也行在那個時代,對于每一個臺灣人,“家”都是一種復雜的概念。對于羅大佑,他從小就生長于臺北市,在鋼筋混領土的城市里面長大。然而他明白那些想家的人所特別的思緒,《之乎者也》這個華語神專的第一首歌《鹿港小鎮(zhèn)》便是最好的作證。 上個世紀七十至八十年代,臺灣的飛速發(fā)展將原本在閩南體系下的熟人農村化的社會撕裂,來自西方的現代社會填補著撕裂后的漏洞,然而這些是并不能彌補人們對以前農村化社會下家的思戀情緒。羅大佑在歌聲中也嘗試著反思這些現象,嘗試著勾起大家對家的懷戀和想象。 專輯的第一首歌《吾鄉(xiāng)印象》,陣陣鳥叫聲將聽眾們從鋼筋混領土中拔出來,回到那夢想般的家鄉(xiāng)中。在合成器與傳統(tǒng)樂器的相互聯系中,羅大佑那磁性的音色給我們講述著故鄉(xiāng)那遠古的,那親近的印象。中間的樂器演奏部分,頗有前衛(wèi)音樂的元素,而這些也是為了服務聽眾在腦海中想象出家鄉(xiāng)那遠古的傳說,那情切的故事...... 《家(II)》的開頭用琶音合成器引領著故事的切換,切換到了以羅大佑所扮演的離家者為中心。歌曲的進行中,愈來愈多的音樂元素的加入襯托著情緒的步步上升。歌詞寫的雖然白話好懂,卻能打動聽眾的思鄉(xiāng)之情。就如同歌詞“那是后來我逃出的地方,也是我現在眼淚歸去的方向”,每個人都可能有著逃離家庭的想法,可最后回首,鄉(xiāng)下那土房子,那童年的玩伴,那慈祥的父母,是一生所思戀的,也是失去后最不易回來的了。最后部分羅大佑與男聲合唱的配合,加上電吉他狂躁般的solo,將歌曲的情緒來到的最高點,而最后各個樂器的退去,留下男合唱和風琴的演奏,也訴著對家的離別,從而引出下一首批判著與家印象截然相反,有關城市的歌曲。 《超級市民》中的布魯斯重力和弦,強調的貝斯低音和搞怪的唱腔將歌曲添上了詼諧色彩。歌詞也頗有著陰陽怪氣色彩,對城市中各種亂象,垃圾成堆,生活品質底下的諷刺?!按蠹覉F結一條心”可謂是把陰陽怪氣發(fā)揮到了極致,讓聽眾在詼諧之中品出一點無奈。 《青蚵嫂》,說實話當我看到這首歌的標題時候也一頭霧水,查了下百科說是這樣的。 青蚵嫂,是霹靂布袋戲的虛擬人物之一。 ????楚華容奶娘,天生力大無窮,卻命中剋夫、屢屢改嫁,杜一葦因違反對楚華容之承諾,被懲罰娶青蚵嫂為妻,而青蚵嫂也夫唱婦隨,幫忙賣起蚵仔面線,兩人互動甚為逗趣。[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8%9A%B5%E5%AB%82/4853191) 看起來是來自閩南體系下的一個角色。那傳統(tǒng)的閩南故事用現代的合成器音樂來演繹,是多么的有趣。羅大佑也獻出了哀婉悠長的閩南語唱法,筆者即使在脫離看歌詞下不明白羅大佑在唱什么,卻仍然能夠體會到歌曲哀婉的特色,也許這就是歌曲的魅力所在。注意歌曲合成器中減和弦的運用,增強了歌曲悲哀的感情基調。 《家(II)》以鋼琴演奏作為旋律引導,悠長優(yōu)美的管弦樂作為背景鋪墊。歌曲中,羅大佑將家擬人化,運用第二人稱,與“家”做深情的告白。歌詞隨著歌曲的進行,里面的修飾詞也在不斷變化,使得歌詞不陷入單調的反復,體現出羅大佑寫詞如詩的功底。而電吉他演奏的突出,使得歌曲的情感更上一層樓,讓聽者被真誠的對家的思戀所打動。特別是最后的電吉他演奏與管弦樂的相互配合將歌曲情感拉入高潮,但高潮不久便漸漸淡去,也許暗示著對家最后的思戀。 從此專輯前部分,關于家的思戀結束。而專輯的后部分,則是離開專輯主題的發(fā)揮?!段宜荒芰私獾氖隆返腄isco風格讓人聞之所動,而歌詞表達了對不能了解的事的思考和述說,這首歌曲在1985年發(fā)行的現場專輯中,以另外一種更加抒情的方式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穿過你的黑發(fā)和你的手》表面上是一首告白戀人,并讓自己不要理睬他人的想法的抒情歌曲,可也許你可以和那個時代聯系下,更有一層新的意義?!禡ystery Eyes》作為羅大佑為數不多的英文歌,深情的情歌,羅大佑在英文歌詞下更加悠長的歌聲,更失真的電吉他,將這首歌曲的曖昧上升?!兑d的另一個名字》,簡單的配樂,不簡單的歌詞,讓每個人反思自己的人性,也反思著自己的過錯?!吧系圩〉奶焯瞄T外平凡的魔鬼在等待”頗有文學深度,值得好好品味。 無論怎么說,在羅大佑高產年代中,《家》這個專輯是非常與眾不同的。諷刺和反思在專輯里面成為了付托,而更多的是對家的思戀,對愛人的真誠,對快樂的追求。也許,多年以后我們回過頭來,去傾聽這個專輯的時候,每個人的腦海里面,是否浮現著家,愛人,快樂,天使,眼鏡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