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龍真的弱嗎?盤點古生物中那些被紀錄片和影視作品夸大的物種以及錯誤認知
Hello 大家好,我是琴吹?,今天本小姐和大家談一談古生物。今天要談的是跟恐龍之類的古生物有關(guān)的事情。就是講一講,有一些被紀錄片之類的給夸大了的古生物還有一些在紀錄片中的錯誤認知。而且呢那些古生物不僅被紀錄片給跨大了,并且錯誤一大堆。以前的老紀錄片的認知不夠?qū)е聰?shù)據(jù)錯誤并且古生物被夸大這可以理解。但是有些是完完全全沒有事實證明并且胡亂編造的,甚至還有些錯誤是壓根就不了解而弄出來的。今天就來說說幾個被BBC紀錄片和影視作品及營銷號給夸大的古生物。以及那些古生物在紀錄片中的錯誤認知。話不多說,現(xiàn)在就開始(本文一些部分和靈感借鑒B站UP主恐龍帝皇及黑色羊駝等)
含肺魚
含肺魚是一種生存于3.6億年前泥盆紀的肉鰭魚類。在BBC的紀錄片《與古獸同行》里,含肺魚被描述成了一種體形長達5米的大魚,而且在紀錄片中還能爬到岸邊捕捉陸地上的動物。其中有個場面就是含肺魚追擊海納螈然后爬到岸上將海納螈給捕獲。


事實
實際上這個所謂體形長達五米的含肺魚只是BBC的一個衛(wèi)星,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大,最大體形就只有4米多,能成為第二大肉食魚類已經(jīng)不錯了。而且含肺魚也不是鱷魚那樣的動物,到目前為止都沒有證據(jù)能證明含肺魚能爬到岸邊上以這種方式捕捉陸地上的動物。同樣的,含肺魚一般都生活在沼澤,而不是紀錄片中的河流。還有的人說什么含肺魚是泥盆紀的水中霸王并且統(tǒng)治了泥盆記的水世界。你說含肺魚是水中霸王還算搭上一點。但如果你說含肺魚統(tǒng)治了泥盆紀的水世界,那么你這是不把鄧氏魚放在眼里了。

海納螈
海納螈別名海納皮冬,意為“海納(Hyner)的走獸”,是一種原始的食肉四足生物,生活在距今約三億六千萬年前的泥盆紀水岸地區(qū)?!杜c巨獸同行》第一集中介紹了海納螈,但該節(jié)目將海納螈的演化來源錯植為頭甲魚并且還將配色還是參考火蠑螈的。紀錄片中的海納螈皮膚沒有鱗片還能柔順的上岸,而且還會大聲咆哮。

事實
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并不清楚四足總綱的生物是否有這樣的發(fā)聲能力。同樣的,像以上提到的皮膚沒有被鱗片覆蓋還能柔順的上岸這也是沒有的事。因為早期的四足類和四足形類都是身上披著鱗片的,而且那些鱗片就像是鎧甲一樣保護著這些早期登陸動物的軀體。而紀錄片里的海納螈沒有像現(xiàn)在的那些青蛙之類的兩棲動物一樣,皮膚柔軟并且沒有鱗片的保護,這是錯誤的。甚至更沒有證據(jù)能證明海納螈會以大聲咆哮那樣的方式來爭取配偶什么的。另外,我們也提到。在紀錄片中的海納螈的配色是參考火蠑螈的。我們知道這種警戒色是在食物鏈低端才會使用,如果海納螈的顏色真是火蠑螈那種的話,那么就很容易被獵物看到,甚至根本抓不到獵物而被活活餓死。還有海納螈一般都生活在水中,只有迫不得已的時候才有可能到陸地上。BBC這樣的紀錄片他很多都是沒有去參考,就直接亂做的。
節(jié)胸蟲(古馬陸)
節(jié)胸蟲又名古馬陸,是一種生活在石炭紀時期的節(jié)肢動物。是人類已知最大的節(jié)肢動物之一。身長可達到8.6英尺(約合2.5米)外形與現(xiàn)代蜈蚣類似,模樣十分可怕,但實際上是植食性動物,在像《與巨獸同行》那樣的紀錄片中節(jié)胸蟲會將身體抬起來。并做出蛇一樣的威嚇姿勢恐嚇對手。

事實
然而實際上它并不會做出這種恐嚇對手的姿勢,因為它這種恐嚇對大部分動物都是沒用的,并且它不可能會把自己的前半身如同蛇一樣抬起來暴露自己的弱點。而且遇到天敵時,它只會將身體如同鍋蓋一樣扣在地上。而且還有一部紀錄片里古馬陸還會爬樹。這也是沒有事實證據(jù)證明的。同樣的,它也沒有像紀錄片中的那種表現(xiàn)出來的大顎。有時候生活在沼澤的大型兩棲動物一般不會去搭理這種比較難啃的動物的。
滑齒龍
滑齒龍又名平滑側(cè)齒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侏羅紀中晚期,它們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qū)動下四處游蕩。滑齒龍的長顎里滿部尖銳的牙齒。滑齒龍的鼻腔結(jié)構(gòu)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fā)現(xiàn)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因此它們也是卵胎生動物,喜歡在淺海域產(chǎn)仔。
滑齒龍意思是“平滑側(cè)邊牙齒”,是種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屬于蛇頸龍目里短頸部的上龍亞目?;X龍生存于侏羅紀中晚期的卡洛夫階,約1億7000萬年前到1億5500萬年前。在bbc的紀錄片《與恐龍同行》中,滑齒龍被描述成了一種體長25米、重達150噸的海洋巨獸?;X龍在紀錄片中有個名場面,就是在開頭的時候跳出水面并把一頭扭椎龍給拖下水。還有就是將一頭大眼魚龍咬成兩半。因為《與恐龍同行》中的滑齒龍的形象經(jīng)典。所以還有不少紀錄片和影視作品以及游戲里的滑齒龍復原圖的形象和配色都是用與恐龍同行里的。那么實際上的滑齒龍的體長和體重真的有25米和150t嗎?







事實
實際上的滑齒龍并沒有那么大,最大也就6米左右而且都不超過7米。根本沒有bbc紀錄片里說的25米150噸重那么夸張?;X龍之所以在當時被描述成了一種身長25m,體重150t的海洋巨獸那是因為當時的科學家把蜥腳類恐龍的化石誤當成了上龍類的化石,所以才得出了25米長150噸重的的衛(wèi)星滑齒龍這樣的怪物。雖然紀錄片里滑齒龍?zhí)鏊娉缘袅税渡匣顒拥拿琅ぷ谍垺5鞘聦嵉目茖W研究證明,上龍的身體結(jié)構(gòu)是不支持它們跳出水面捕食。所以滑齒龍是沒法跳出水面捕食在岸邊活動的陸地動物。(與恐龍同行中的滑齒龍那算得上是BBC紀錄片中最大的衛(wèi)星)

雖然滑齒龍沒有了紀錄片的那種巨大的體型,但是它依舊是侏羅紀時期可怕的海洋掠食者之一。
蛇頸龍
蛇頸龍是一類個體較大的海洋爬行動物。 因有長而靈的頸部而得名。 體軀寬扁,四肢成鰭腳。 生活習性似現(xiàn)代海獅,基本上在海洋中生活,屬雙孔亞綱鰭龍目,個體較大,且長頸,因以得名。蛇頸龍體型碩大無比,是海洋中的霸王,與魚龍類一起統(tǒng)治著中生代的海洋。從三疊紀晚期開始出現(xiàn),到侏羅紀已遍布世界各地,在白堊紀末與恐龍及其他一些海洋爬行動物一同滅絕。蛇頸龍類可根據(jù)它們的頸部長短分為長頸型蛇頸龍和短頸型蛇頸龍兩類。
長頸型蛇頸龍的脖子極度伸長,活像一條蛇,身體寬扁,鰭腳猶如四支很大的劃船的槳,使身體進退自如,轉(zhuǎn)動靈活。長頸伸縮自如,可以攫取相當遠處的食物。外形像一條蛇穿過一個烏龜殼:頭小,頸長,軀干像烏龜,尾巴短。頭雖然偏小,但口很大,口內(nèi)長有很多細長的錐形牙齒,捕魚等為生。




短頸型蛇頸龍又叫上龍類。這類動物脖子較短,身體粗壯,有長長的嘴,所以頭部較大,鰭腳大而有力,適于游泳。

在很多一些以前的老紀錄片及科普圖書上蛇頸龍的脖子都是能彎曲。并且就像天鵝一樣能抬起來。甚至還有不少一些在湖泊之類的大型水域里出現(xiàn)的一些水怪之類的不明水生物的目擊事件。比如英國的尼斯湖水怪、中國的長白山天池水怪等等。就有很多人把那些所謂的水怪跟蛇頸龍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還認為有些水怪是存活下來的蛇頸龍
真相
雖然海洋里確實可能還存在著未滅絕的中生代的海洋爬行動物(在海里的確有很多存活至今并且成為了活化石的史前海洋生物),但是,我們還是要說關(guān)于蛇頸龍和有些水怪的事實真相。實際上,蛇頸龍能把脖子做成“S”型彎曲,并且像天鵝一樣把脖子豎起來露出水面這純屬當時的科學研究錯誤?,F(xiàn)在的科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蛇頸龍的脖子并不能彎曲。也就是說,它不能將脖子做“S”型彎曲,將脖子豎起來露出水面的,而且那樣的話會造成脫臼。因為蛇頸龍的脖子根本就不能夠出現(xiàn)大幅度的上下移動。無論是上下移動,還是左右移動,幅度都非常小。唯一的作用就是控制前進的方向了,另外,有些所謂的水怪。比如像尼斯湖水怪那樣的水怪目擊事件已經(jīng)被證實是人為炒作和編造的了。還有,對于長白山天池水怪是蛇頸龍或者別的史前生物的說法,專家也不認賬。首先是長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噴發(fā)后形成的,而且長白山的火山曾經(jīng)四次噴發(fā)過。因此是不可能有史前生物在這里面存活。就算真有史前生物存活下來,那幾次的爆發(fā)也早就把它毀于無形了。所以如果看到有些營銷號之類的說的一些所謂的水怪事件里的水怪是蛇頸龍這一說的,就能直接看出是假的了。(更何況,就算真有中生代的海洋爬行動物存活下來成了那些所謂的水怪。那也不可能只有一只。)
馮氏上龍
不多說,體長15米的馮氏上龍同樣是BBC紀錄片的一個衛(wèi)星。實際上馮氏上龍的體長也就9米。

現(xiàn)在我們再來說一說在《與恐龍同行》中的一個嚴重錯誤的地方,那就是紀錄片里說什么侏羅紀才是巨龍時代。到了白堊紀蜥腳類恐龍都滅絕了并且鳥腳類恐龍取代了蜥腳類恐龍。這絕對是個嚴重的錯誤,如果蜥腳類恐龍在白堊紀時期滅絕了的話。那么,薩爾塔龍是什么?阿根廷龍又是什么?泰坦巨龍又是什么?難道那些所謂的生活在白堊紀時期的蜥腳類恐龍都是假的嗎?實際上白堊紀早期才是蜥腳類最輝煌的時期,盡管在白堊紀晚期蜥腳類恐龍衰弱了,但它們并沒有被鳥腳類恐龍取代。
甲龍
甲龍是一類以植物為食、全身披著“鎧甲”的恐龍。意為「堅固的蜥蜴」,是甲龍科下的一屬。生活于白堊紀晚期,它們一般有五六米長,后肢比前肢長,身體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緩慢爬行,看上去有點像坦克車,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龍。在一些紀錄片里常??吹竭@樣一個情景,甲龍在紀錄片中不僅很強,而且遇到霸王龍的時候直接一尾錘就把霸王龍給打倒。尤其是在《與恐龍同行》那部紀錄片里的甲龍體型不僅被放大。而且直接一個尾錘就把霸王龍給打死。那么,事實上甲龍真有那么厲害嗎?


真相
事實上這個甲龍它也是紀錄片里的一個衛(wèi)星,真實的甲龍才兩噸。尾錘部分其實脆弱。所以說甲龍根本不可能把霸王龍給打死。

三角龍
三角龍是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植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fā)現(xiàn)于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xiàn)的恐龍之一,經(jīng)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在紀錄片中經(jīng)??吹竭@樣一種情景,就是通常霸王龍打不過三角龍,然后三角龍直接用它頭上的兩個角把霸王龍給頂死。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真相
到目前為止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被三角龍殺死的霸王龍的化石證據(jù),反倒是科學研究表明霸王龍非常強大。一直以來都壓制著三角龍。

棘龍
棘龍又名棘背龍,是一類著名的肉食性獸腳類恐龍,生存年代約1億1200萬年前到9300萬年前的白堊紀,其分布范圍包括如今非洲北部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斯、尼日爾,以及南美洲的巴西東北部。在一些紀錄片和影視作品里經(jīng)常看到棘龍作為一種體長19米,并且很強大的兇猛的大型肉食性恐龍出現(xiàn)。尤其是在BBC的紀錄片《遠古巨獸大復活》中出現(xiàn)的棘龍,非常高大,并且很強。能打倒鯊齒龍。同樣的,在許多影視作品里棘龍還和霸王龍作為對手多次有出現(xiàn)對決。在《侏羅紀公園3》,棘龍還把霸王龍給打敗。就這樣,在很多人眼里,棘龍成了一種強大的肉食恐龍

真相
實際上,棘龍體長并沒有19米,而且它也沒有那么高大。也就一個擅長捕魚的恐龍。而且它跟霸王龍也不在一個時期和一個地區(qū)。因此是不會碰面的。就算碰面了也打不過霸王龍。別忘了如今這棘龍的復原圖什么樣子,誰心里都有數(shù),曾經(jīng)的棘斯拉早就不存在了?,F(xiàn)在是漁夫棘龍,所以說還是讓棘龍好好捕魚吧。


霸王龍
霸王龍生存于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里赫特期(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后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tài)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在這里呢霸王龍在許多影視作品還有紀錄片里經(jīng)常被植食性恐龍以及別的肉食性恐龍給擊敗,甚至還成了許多營銷號和紀錄片經(jīng)常黑的恐龍。就這樣在很多人眼里霸王龍是很弱的,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霸王龍真的很弱嗎?


真相
答案是否定的,想想都知道不會是這樣的。因為事實上霸王龍是白堊紀晚期強大的肉食恐龍,是白堊紀的食肉恐龍之王。唯獨就只有南方巨獸龍和鯊齒龍能作為霸王龍的對手。在白堊紀沒有什么恐龍是它的對手,就如同以上說的那些那樣,那些在紀錄片和影視作品里被認為強大的棘龍和三角龍還有甲龍能打得過霸王龍這樣的。實際上的都屬于是很多人對霸王龍的認知不夠,然后對其他那些恐龍和古生物的認知也不了解。就認為它們是很強大的。所以在一些紀錄片里,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被紀錄片夸大的生物能打敗霸王龍這樣的情景。在后來科學的研究之后。很多人就已經(jīng)對那些古生物有了正確的認知,而且那些在紀錄片里被夸大的生物早就已經(jīng)失去了曾經(jīng)的威風。所以說霸王龍依舊是白堊紀時期的霸主。沒有什么是它的對手。


好了,今天想說的都說完了,其實說實話,這是本小姐第一次做對古生物的講解。今天來看這篇文章算是很長的了。以前的一些老紀錄片對古生物的認知和數(shù)據(jù)錯誤這可以理解,但是往往有些都是直接編造出來并且根本不存在的。就像以上說的像滑齒龍那樣的,往往因為認知和研究不足。再加上紀錄片和影視作品的復原錯誤還有將其夸大等等。往往導致很多人都信以為真并且都認為有的古生物真的就是紀錄片里那個樣子。還有霸王龍那樣,它明明很強大,并且就是白堊紀的霸主。但是由于以前紀錄片和科學研究的認知不夠,往往把別的古生物給夸大并且說成了比霸王龍那樣的還強大的。就這樣霸王龍在很多人眼中都不是強大的,直到現(xiàn)在我們都依然能在網(wǎng)絡(luò)上發(fā)現(xiàn)許多無良小編之類的營銷號還在用那些以前的老紀錄片和科普讀物在散播謠言并誤導許多人。并且仍在用那些過去錯誤的古生物知識和資料還有自己編造出來的生物等等毒害著許多新人古生物迷。當然了,像以上那些,相信明白人都知道這些是以前的錯誤。好了,今天就到這里,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