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獻學筆記
序言

首先用一張圖來對比古典文獻學與古代文學、古代漢語,由圖可知,古典文獻學相比後兩者,學術性更強,同時學習難度也更大。


“文獻”和“文獻學”最早出現於《論語》中
後世學者將“文”指作:圖書資料,將“獻”指作:保存和傳播史料的人,“賢者”(獻就是賢,指的是無私奉獻,意志堅定的人,因爲文獻是不能修改的,必須如實原封不動的記錄的)文獻都是作爲“文章和賢才"的複合意義來講的。
明清以降,文獻已經完全指“文獻資料”

文獻學的發(fā)展階段:
先秦:萌芽階段
漢代:“校讎”或“國學研究”“整理國故”
近代:文獻學
學術史上,第一部以“文獻學”命名的專著:1930鄭鶴聲、鄭鶴春《中國文獻學概要》,標志著“中國古典文獻學”這門學科正式建立起來了。
不過學術界還沒給文獻學下一個確切的定義,那麼以下姑且可以這麼定義一


1.1先秦文獻學特徵與成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