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騾子的奇女子,早昭君72年出塞,漢武帝一生愧疚于她
烏孫,也就是現(xiàn)在哈薩克的主要先民,也是哈薩克最大的部落。烏孫是一個典型的游牧部落,整個部落自誕生開始,就一直在遷徙。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候,漢朝因為已經(jīng)戰(zhàn)勝占據(jù)河西走廊的匈奴渾邪王,漢朝已經(jīng)直接與西域接壤,所以使團順利到達了烏蘇。
此時烏蘇的王叫做昆莫,已經(jīng)擺脫匈奴的控制,但也被匈奴王虎視眈眈。為了能聯(lián)合一切可以聯(lián)合的力量,烏蘇王用盛大的歡迎儀式迎接了張騫一行。

張騫建議雙方聯(lián)合夾擊匈奴,許諾勝利后,將烏蘇舊居祁連山一帶還給烏蘇。但是烏蘇不知道漢朝的實力究竟如何,猶豫不決。最終,在張騫此次出訪西域尾聲,回國的時候,烏蘇王派自己的使臣跟隨張騫一起,要去傳說中的天朝上國看看,見見真正的萬國之國的樣子。到了長安之后,烏蘇使臣看到寬闊的大道,輝煌的宮殿、如織的人潮瞠目結(jié)舌。

此次來訪之后,烏蘇徹底被漢朝的天朝之氣征服,絲綢之路最后的一關(guān)被打開。為了更好的得到絲綢之路上必不可少的烏蘇人的支持,漢武帝答應(yīng)了烏蘇人的和親請求,將早于昭君出塞72年的細君推上了歷史舞臺。
細君其人,并不是漢武帝之女,而是一位從小父母雙亡的孤兒。他的生父就是荒唐透頂?shù)慕纪鮿⒔?。?jù)說這位藩王在當王太子期間,就把穢亂后宮當成了家常便飯,其父的后宮基本被這位小爺糟蹋完了。他的父親死的時候,這位小爺還在服喪期間與其父的十多個姬妾聚眾淫亂。

甚至要求人與羊、狗交配,著實混亂惡心。據(jù)記載,劉建一日無聊至極,讓馬和驢交配,數(shù)月后母驢竟然生出一頭“四不像”出來。這“四不像”比馬更有耐力,比驢更為高大,適合長途馱運?;奶浦e竟然誕生了良畜—騾子,讓人哭笑不得。
因發(fā)明騾子名聲大噪的劉建頭腦發(fā)熱,后來竟然做起了皇帝夢,直到漢武帝元狩二年,東窗事發(fā),自縊身亡。他的妻子也因為同謀罪被斬首,所領(lǐng)的江都國從此被改為廣陵郡。
父母死后,細君因為幼小得到赦免,被叔祖父漢武帝收養(yǎng)在宮中。

父母雙亡,背井離鄉(xiāng)的悲苦無法遮蔽她雨后春筍般向上的日子,細君不僅出落的雪乳玉腕,風(fēng)姿綽約,而且出人意料的成長為漢代詩壇上一株凄美的孤芳。相傳她還是樂器琵琶的創(chuàng)始人。
自古美人多薄命,尤其是出身這樣的王室,個人命運無法自己掌握,為了自己并不明白的意義,她就要去背負和親的使命。
為解細君途中寂寞,漢武帝令人沿途彈奏琵琶曲,千方百計引得公主一笑。但是細君臉上并沒有出現(xiàn)漢武帝所希望的喜悅,而是在遠離家鄉(xiāng)以及萬里黃沙帶來的苦澀中,終日郁色難平。
為了顯示漢朝的威風(fēng)和恩賜,朝廷對公主遠嫁烏孫一事大肆渲染,以至于公主還未啟程,周圍的國家就得到了消息。
這么大張旗鼓的宣傳本以為會讓萬邦感嘆大漢朝的親和,但卻讓匈奴搶先一步,匈奴單于早一步將自己的公主嫁給了烏孫王昆莫。等細君到達烏蘇后,最尊貴的“左夫人”已經(jīng)被匈奴公主占據(jù),她只能屈居右夫人。

好大喜功的漢王朝為自己的驕傲付出了代價。
不過,好在細君現(xiàn)在只有17歲,正是最好的年紀,烏孫人皆稱她“柯木孜公主”。在容貌和體態(tài)儀容上,遠勝于匈奴的公主。
但不管怎么說,因為并沒有很完美的完成任務(wù),加上不太懂胡語,年邁的昆莫又是如此無法讓年輕的細君有真正的愛情。細君從此郁郁寡歡,青春里那些本該陽光積極的一面,也在此時夾雜了更多的酸楚,哀怨,孤寂,傷感。
好在自己還有詩歌來寄托自己的心志,最終吟詠出了千古流傳的《悲愁歌》。
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墻,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nèi)傷,愿為黃鵠兮歸故鄉(xiāng)?!?/p>
細君的苦痛漢武帝也是很同情的,每隔一年就派使臣前往探望,并令隨嫁的工匠在夏都(今新疆昭蘇草原)為她修建了一座漢式宮殿。老烏孫王更是善解人意,愿意把她改嫁給未來的接班人——青春年少的孫子岑陬。一下子降了兩輩,飽受孔孟之道熏陶的細君一時難以接受。漢武帝親自寫信,規(guī)勸細君為了國家利益“從其國俗”。
于是,細君在羞澀囧怯中改嫁了往日的孫子岑陬,從此,人生對于她,只有那種不再望歸的悲苦,恰如荒漠中苦苦尋找水源的小狐貍。
昆莫死后,其子因早亡,由其孫岑陬即位。這時候的細君,也為丈夫誕生一個女兒,名叫少夫。

可惜的是,因為身體瘦弱,細君沒有挺住一場大病,早早撒手人寰。
相傳漢武帝同意烏孫的和親請求,其中還有一個占卜的原因。當年,漢武帝在一次占卜中得到了“神馬當從西北來”的兆示,烏孫請求和親的時候,也送來了烏孫良馬,漢武帝立馬將它命名為“天馬”,并興致勃勃地作《天馬歌》以宣泄自己馳騁萬里,降服四方的雄心。但是殊不知,這樣的“天馬”雄心,是多少中原女兒一輩子的孤苦凄涼換來的,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