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袁子墨:爸爸媽媽給你介紹溫暖的團魚群
(袁子墨還沒有出生,還在媽媽的肚子里,為了更好地為袁子墨做記錄,同時也為了告訴袁子墨爸爸和媽媽是如此地愛著他/她,由袁子墨的爸爸寫下以下的文字,以茲記念)
以下文字為袁子墨的爸爸所寫:
溫暖的團魚群與團魚宴
親愛的袁子墨,這一篇爸爸媽媽帶你一起認識溫暖的團魚群。
團魚,本意是指一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有中藥滋補功效的上等食材。
說起團魚來,很多人會不自主地流口水。老鄉(xiāng)在一起時,說起團魚來也感覺非常的親切。
這里所說的團魚是指大家因魚而團聚,說的是鄉(xiāng)友、校友聚餐、聚會交流。
團魚是個微信群,群員有大師兄、陽老師、三師兄、李老師、志剛叔叔、英子阿姨、爸爸媽媽(歡騰組合)、雅文阿姨、樂樂阿姨、Mona阿姨等人。

大師兄、三師兄都是驢友群的主力,也是爸爸媽媽的師兄。陽老師、李老師則分別是兩位師兄的夫人,也都是驢友群的運動達人。
志剛叔叔是老鄉(xiāng)中的青年才俊,好書法,善垂釣,還炒得一手好菜,英子阿姨是他的愛人。雅文阿姨也是位美食家。樂樂阿姨是袁子墨的小姨,Mona阿姨是袁子墨的干媽。

團魚群召集人是大師兄,作為中南吃貨群的非典型吃貨,大師兄將團魚們聚在一起,依托陽老師、李老師等人的大師廚藝,溫暖了吃貨們的胃。



團魚群以魚結(jié)緣,因群員志剛是個釣魚發(fā)燒友,經(jīng)常會與朋友一起夜釣。老家岳陽、深莞惠三地的多個水庫、魚池都留下了志剛頭戴斗笠、端坐垂釣的身影。

經(jīng)過多年的釣技錘煉,志剛的釣技不錯,經(jīng)常能釣到幾十條淡水魚。
有詩為證:
李廟釣客數(shù)三郎,頭戴草帽問釣場。
無數(shù)蚊蠅撲面至,靜觀水面作文章。
幾番見得長桿晃,又有鳊魚入釣箱。
經(jīng)年累釣結(jié)碩果,遍喊同伴齊裝筐。
魚釣得多了,志剛想著要把這些魚分掉才好,不然放在自己家里就有些浪費了。
于是志剛每回釣魚之后就會給同學、老鄉(xiāng)們送魚。

送魚的次數(shù)多了,鄉(xiāng)友們交流得多了,大師兄就提議說,干脆成立個團魚群,以吃喝為紐帶,以交流為內(nèi)核。
所謂有魚一起吃,有酒一起喝。
就這樣,在大師兄和陽老師的帶領下,暖暖的團魚群成立了。
團魚群的日常是這樣的,歡歡(媽媽)經(jīng)常曬早餐,志剛經(jīng)常曬魚,陽老師經(jīng)常曬各種美味,三師兄則曬奮斗者的日常工作餐等。


團魚沒有約定專門的聚餐時間,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大家想交流了,就會一起約著吃飯,更多的時候是會選擇在家里吃。自己準備好食材,選用放心的糧油,健康又美味。
為了讓參與的人更多,團魚聚餐一般選擇在周末進行,一般都是在周六或周日的中午,大家一起吃喝完了,還可以一起打幾把四川麻將“血戰(zhàn)到底”。
作為團魚群的主要發(fā)起人,大師兄和陽老師主動張羅的次數(shù)會多一些。
大師兄提議團魚一起聚聚的時候,陽老師會提前準備好相應的菜式,提前在群里進行公布,征求大家的意見,請大家一起來完善菜式,或者請大家協(xié)助提供佐料或者食材。
在團魚宴當天,大師兄和陽老師會早早地起床,把家里打掃干凈,購置食材,并準備好茶點、水果,然后一邊準備菜,一邊等“團魚”們來家里做客。

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的陽老師,精心準備了團魚宴的菜式,提前發(fā)布了菜單接龍:
1、鱔魚煮薯粉,
2、卜辣椒炒肉,
3、子姜燜鮮鴨,
4、豬頭皮香干,
5、清蒸紅友魚,
6、湖北紅菜苔,
7、紅燒土南瓜,
8、涼拌青毛豆,
9、筒骨蘿卜湯,
10、沙皇伏特加;
【最后一樣,是酒水,團魚宴以酒助興】
這幾樣菜式中,紅薯粉、卜辣椒是志剛帶來的老家特產(chǎn),鱔魚也是志剛帶過來的土鱔魚,土南瓜、豬頭皮(黑土豬肉身上的皮)是前段時間大師兄陽老師從河源東溪村旅游扶貧帶來的,湖北紅菜苔是大師兄去武漢出差時帶回來的,伏特加是大師兄陽老師從俄羅斯旅游帶回來的。
陽老師發(fā)布的菜式,得到了團魚們的交口稱贊,稱贊她用心良苦,值得大家好好學習。
一大早,在團魚群里,團魚們的發(fā)言很積極,交流很熱烈,微信語音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赴宴的人提前準備好了轆轆饑腸,不能參加的人悲嘆說只能舔屏,觀屏羨食了。
團魚宴中,陽老師是主廚,大師兄也樂于打下手,幫著擇菜、洗菜,其他團魚來了則主要是幫忙吆喝、鼓掌、拍照、交流。


而隨著歡歡(媽媽)懷了袁子墨、英子阿姨懷了寶寶,團魚宴上增加了兩位隱形“團魚”,給歡聚增添了許多歡樂氣氛。

所謂:
團魚邀相聚,仔姜燜鮮鴨。
李廟樸辣椒,東溪土南瓜。
武漢紅菜苔,沙皇伏特加。
鱔魚紅薯粉,滿桌美食家。
美食慰饑腸,齊把廚娘夸。
歡聲伴笑語,推杯又換盞。
子墨也歡騰,英子亦懷娃。
臨屏羨食者,抹淚且吃瓜。


饕餮過后,大師兄把麻將桌架起來,安排大家“血戰(zhàn)到底”,而他則先收拾清理餐桌。
其實,除了大師兄對四川麻將“血戰(zhàn)到底”的規(guī)則比較熟悉之外,其他人都還是蒙查查的,所以每把打完了都要問大師兄,誰胡了多少,誰又胡了多少,反正大家只是玩?zhèn)€開心,活動活動手,攪動攪動腦筋,往往幾小時下來,彼此之間也就是幾十塊錢的輸贏。
歡樂的時光總是匆匆,團魚聚會也總是在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
借著團魚宴,同在深圳的鄉(xiāng)友、校友不定期地聚餐交流,溫暖了彼此的胃,慰藉了彼此的孤寂,促進了大家的交流。
同樣,經(jīng)過團魚宴,前輩們關愛提攜晚輩,晚輩們也借著濃烈的煙火味學習了師兄們對生活的熱愛。

又有詩一首:
故人具雞黍,邀我入園中。
魚肉交相烹,燜燉也從容。
教授徐徐至,孕媽亦蜂擁。
大快朵頤畢,血戰(zhàn)莫匆匆。


親愛的袁子墨,你看,團魚就是這么的熱烈,這么有熱情,這么的溫暖,等你出生了,爸爸媽媽帶你一起同赴團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