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縣太極城民俗博物館:館藏文物損壞、發(fā)霉、丟失情況嚴重?
在旬陽縣老城區(qū),旬陽大道路邊,六家巷的南口,堆放著大量的石刻,占據(jù)了整個人行道。它們屬于誰?為什么在這里?2011年10月1日,第一次來旬陽的時候,我曾經(jīng)從這里經(jīng)過,就被這些石刻吸引。如今,七年過去,它們依然矗立在原地——
2018年9月24日,在旬陽老城,尋訪西城門。我沿著六家巷向上走,路邊擺放著大量石刻,眼前出現(xiàn)一座旬陽縣太極城民俗博物館。此時,我才意識到自己曾經(jīng)來過這里,當(dāng)時大門緊鎖,沒能進入?yún)⒂^,還覺得有一些遺憾。在門口拍了幾張照片,回去以后,徹底忘了!如今,這里依然大門緊鎖,好像沒有任何變化。
2011年10月1日拍攝
2018年9月24日拍攝
?
但是,在博物館的大門上,竟然貼著一張《催告函》。落款為:旬陽縣太極城民俗博物館項行勃,2016年1月18日。其中,提到:“旬陽縣太極城民俗博物館館藏文物損壞、發(fā)霉、丟失情況特別嚴重?”讀到此處,讓我感覺:茲事體大!
?
回來以后,閑暇時間,我收集了一下有關(guān)旬陽縣太極城民俗博物館的資料。2006年6月,這里正式對外開放,為陜南的首家私人民俗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示了項勃(項行勃)先生20余年潛心征集的各類區(qū)域性民俗文物近萬件。
目前,博物館暫時租用旬陽縣新華書店舊址的兩層房屋進行布展陳列。藏品類型多樣,內(nèi)容豐富,包括木、竹、陶、瓷、銅、鐵、石、玉、骨、布、帛、紙等制品,涉及古舊家具、餐飲器皿、建筑構(gòu)件、石雕碑刻等不同的種類,涵蓋舊時民間生產(chǎn)生活、文化娛樂、社會交往、習(xí)俗信仰等多方面的遺存,堪稱“旬陽民俗文物之集大成”。
2016年12月,因遭遇困境,無力再維持,旬陽縣太極城民俗博物館閉館。館長項勃先生表示:“出于對家鄉(xiāng)民俗文物的珍愛,不想讓這些藏品流落安康市境外,先后多次拒絕外企提出的高價收購條件,愿以半捐贈、半有償轉(zhuǎn)讓的方式提請縣人民政府全面接管這批文物?!?/p>
如今,兩年過去了,這些文物還堆放在路邊,可見“接管”并不順利。但是,文物隨意堆放,甚至“損壞、發(fā)霉、丟失”,我們怎能視而不見呢?